本書從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強化學生的英語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多重角度出發,結合實踐案例分析了當前大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并獨具創新地對多元文化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探索及未來發展進行論述。
本書考察大學英語課堂上話語轉換的話語結構特征,教師進行話語轉換所具有的交際功能和教育功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對英語課堂話語轉換的認知如何?英語課堂的話語轉換中話語的結構特征以及語言選擇的模式是什么?教師如何使用話語轉換來實現其教學目標和交際功能?教師進行話語轉換的內在機制是什么?話語轉換對學生的語言學習影響如何?
本書共七章,內容包括:現代英語教育概述、現代英語教學模式、現代英語教學方法、中國文化與英語教育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模式、現代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研究、跨文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應用研究。
本書以創新英語教學為研究方向和出版方向。全書主要闡述了應用語言學視域下當代英語教學方法轉變的基礎問題,對高校英語教學路徑轉換的理論和實踐的必要性進行了深入探討,以發展的眼光透視高校英語教學實踐的策略,為建構高等教育英語教學體系奠定理論基礎。
本書簡要的闡述了科技論文寫作的基本問題及信息檢索的基礎知識, 較詳細地介紹了科技論文寫作的步驟和科技論文的撰寫格式, 并給出了國內外幾種著名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還介紹了科技論文的規范表達、畢業論文的撰寫、科技論文投稿、科技寫作訓練實例方面的知識。全書內容力求簡明扼要, 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并有豐富的科研成果實例, 便于自學。
海南澄邁方言是位于海南島北部地區的海南閩語,和相鄰的海口方言比較接近,和南部地區的黃流話、三亞話,西部地區的板橋話等差別較大。本書對澄邁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作了比較全面的描寫,書后附有十篇長篇語料,并附有詳細的注釋和普通話翻譯。是第一本全面描寫海南閩語的方言著作。
本詞典從學生學習文言文和一般讀者閱讀古籍的需要出發,收錄古漢語常見字7000多個(包括繁體字、異體字);此外還收錄了古漢語常用復音詞10000多條。本詞典所選條目有的來自目前中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有的來自其他常見古代典籍,例句精短,難懂的例句附有注解或串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詞典釋義簡明,在單字義項前標注了詞性,并結合教學實際,指出詞類活用的情況;部分單字下還設有【注】和【辨】,對學習古漢語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提示辨析。
漢語否定的研究,多數成果集中于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古代漢語兩個方面,而基于方言,從“整體漢語”角度進行的系統研究較為缺乏。系統的比較研究,有助于呈現方言與普通話的整體共性,以及跨方言之間、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共性與差異。本文試圖站在“整體漢語”的角度,結合現有語料,選取否定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圍繞這些問題對否定進行專題研究。主要內容如下:1.引論。2.否定概說。3.否定形式。選取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最常用的三個否定標記詞“不”、“沒”、“別”為研究對象,從語音、詞匯、語法功能等方面展示其在各大
本書在廣泛參閱文獻和收集語料的基礎上,在類型學視野下,對漢語方言的處置式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比較研究。內容包括7章:第一章說明研究背景和研究現狀。第二章討論處置式的語法意義。首先就“把”的詞性和作用、“把”字句和處置式的爭論以及如何理解處置式等問題說明了學界的分歧。然后從語義類型上將方言處置式分為“處置、致使、遭受、對待、命名”五類,并分別討論了各自的語義限制。最后簡要介紹了學界關于處置式語用意義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第三章從處置標記的地域分布、語義分布、方言分布三個方面討論了處置式的層次
本書是有關漢語方言持續標記的比較研究,這是多年來國內外漢語語法學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書稿在以往所有研究的基礎上,從漢語方言的整體出發,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發掘和研究。本書稿采用從點入手、點面結合的鳥瞰式的描寫方法和比較方法,把整個漢語方言中的持續標記作為研究對象。并且通過共時的、大量語言事實的排比,從語音著手,根據漢語方言語音演變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漢語虛詞演變的特殊規律,討論了漢語方言持續標記的類型,以及地理上的分布特點。最后,書稿還參照漢語史上的文獻記載、借鑒相關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