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20世紀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幻想作品同樣出彩。《貓城記》是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長篇小說,描述了我在火星上的貓國經歷的一番奇遇。《寶船》講述了貧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寶船、救助弱者,最后寶船失而復得的神話故事。《青蛙騎手》則是老舍根據藏族民間故事改編,講述了青蛙騎手與藏族頭人三女兒的愛情故事。
老舍是使“京味”成為一種典型文化風格的先驅。本書選擇老舍京味風格濃烈的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我這一輩子》結集。《老張的哲學》描寫了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的年代,老北京德勝門外鎮上以老張為首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沉浮、悲歡離合。《趙子曰》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前期在北京“名正大學”就讀的三類大學生的生活,他們從沉迷、胡鬧到覺醒的歷程。
本書對《關雎》《離騷》《古詩十九首》《短歌行》《春江花月夜》《長恨歌》等大眾耳熟能詳的中國詩以及阮籍、陶淵明、兩謝、王維、李白、杜甫等人的代表作品進行了獨辟蹊徑的解讀和感發。本書要作別經院式研究的窠臼,宣告詩學的獨立,這也是新浪漫主義的發聲。
內容簡介: 20年前,四位年齡相仿的年輕女孩被綁架,親人在給付贖金后卻發覺,無論是失蹤者還是綁架者都好像人間蒸發了;與此同時,一位參與該案調查的臥底警探也離奇失蹤,案件久偵不破。18年后,有人找到失蹤臥底警探的兒子羅卜,鼓動他去申請重啟調查當年的失蹤案。此時,系列詭異殺人案在安平市發生,經證實與當年綁架系列案的兇手有關,兇手在現場傲慢地給刑警隊長李振峰留下了挑釁的信息。此時,羅卜已申請調入李振峰所在的單位,與兇手若即若離,李振峰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 全書通過兇
內容簡介: 本書接續《犯罪動機1:靠近你成為你》的故事,臺風飛馬登陸安平時,警方接到電話,精神病患者姜海、齊一民從市精神中心出逃后不知所蹤。刑警隊長李振峰在抓捕姜海、齊一民過程中發現15年前這兩人犯過的殺人案兇手另有其人,此時水西廳24號一個癱瘓在床的女人被殺害,而她很可能是15年前齊一民長橋殺人案的幸存者。警方如何從犯罪動機入手,找到塵封已久的真相…… 兩個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男人被一個極度自戀和自私的表演型人格的女人精神控制著,作者將犯罪現場逐個還原,以刑偵學、
明朝末年,李自成割據河南,張獻忠占據安徽,二者均有劍指湖北,窺覷江南之勢。明澧州城藩王華陽王朱敬一急修書與南楚名山五雷山空明真人,希其出面主持江南武林英雄大會,選舉盟主,號令江南武林群雄,前往澧州城協同明官軍共守城池。太浮山群雄毅然赴會;并激于大義,數次下山,前往澧州城助力,與李、張二部先后交手,也由此結下了恩怨。于是一群江湖義士在改朝換代、社會動蕩的年代,隨著時局的變化,走南闖北,為各方不斷助力。
本書主要研究春秋時期周、魯、齊的98個世族作家,涵蓋王族、公族、家族、士族等不同社會階層出身的173位世族作家,逐一考證其族屬、世系、事略暨文學創作活動,從王室、同姓公室、異姓公室不同側面展示春秋時期文學創作的整體風貌。 本書將世族作家群體與文學創作結合進行研究,避免了以往研究空間重南輕北、研究時間重末輕初、研究視域缺乏全面性、研究成果缺乏系統性的弊端。在研究過程中,力求改變世族研究與文學研究脫節的現象,從世族與文學研究結合視角,將觸角深入到家族宗這一宗法制社會構成基本元素中,在全面鉤稽考
紅色經典圖畫書是迄今國內出版社原創紅色圖畫書選題量最多的。該套書以和平鴿重溫長征閃閃紅星紀念南京致敬新中國最美奮斗者為主題進行分類,陸續推出。
這是一套震撼人心的圖畫書,畫面上沒有血腥與暴力,卻從文字與美術的高度讓孩子認識戰爭與和平,對于啟迪孩子的想象力,于審美中了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該套書以繪本的形式、以戰爭與和平為主題,以博大的人道主義情懷為主旨,并以兒童的視角將大的歷史事件、大歷史中大人物的小故事作為主線,以小見大,講述中國軍人的偉大,詮釋母愛的深度
《我在上海開出租》是“萬有引力書系”的一種,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主要記述了作者在上海開出租車時的所見所聞,包括形形色色的司乘故事、方寸之間的人生百態,其中也穿插著出租車司機的日常生活與行業狀況,還點綴了對上海的城市風貌、歷史切片的描寫,故事豐富有趣,語言簡潔幽默,總字數約16萬字。該作品曾被《讀庫》節選部分內容并刊登于《讀庫2103》,深受讀者喜愛,被譽為出租車版的“深夜食堂”,滿載人間煙火,既新奇別致,也撫慰人心。
這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小說以宋高宗御駕親征凱旋為時間背景,以大運河江南段為空間背景,講述辛棄疾與陸游聯手破解金人刺殺陰謀的愛國故事。江北戰場上,金軍被宋軍連連擊潰,金國大都督李通處心積慮想要反擊,因此脅迫阇婆國王子刺殺南宋建王趙瑋,阇婆人于是設計了一場名為“特拉斯格尼”的計劃——以萬斤石油火燒臨安。彼時為太平軍掌書記的辛棄疾和編修院史官的陸游得知線索后,立足臨安沿大運河上下展開調查。追擊、遇襲、反擊、結盟、再遇襲,故事情節不斷反轉,君臣忠義、患難兄弟、愛恨悲歡錯綜交織,道出生命的脆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