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以來,網絡零售的快速崛起刺激了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新變化,在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引發了一場居民消費變革。本書提出了一個網絡零售引發居民消費效應的綜合分析框架,構建了網絡零售影響居民消費量、居民消費支出、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居民消費跨區域流動和居民消費升級的理論模型,探究了中國網絡零售的時空分異特征,從空間溢出視角,運用空間面板數據模型對網絡零售的居民消費支出效應、城鄉居民消費差距效應、居民消費跨區域流動效應和居民消費升級效應進行了研究。本書研究結論為進一步激發居民
本書通過講授我國具有代表性的經濟發展案例,向本科生“講好中國故事”,引導學生“讀懂中國”,堅定“四個自信”,涵養家國情懷,激發使命擔當。本書內容包含11個案例,案例1:促進生產力發展的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案例2:激發企業活力、盤活國有資產的馬應龍藥業、健民藥業等國有企業改革案例;案例3:調動基層組織積極參與市場的蘇南模式、案例4:以自雇起家的義烏小商品市場案例研究;案例5:“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以浙江安吉縣白茶和翠竹為例;案例6: 關懷社會底層群眾發展的精準扶貧模式;案
新結構經濟學是林毅夫教授首倡的、總結于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及轉型實踐經驗的經濟學自主理論創新。為助力經濟學拔尖人才培養,北京大學自2020年起開設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并由林毅夫教授親自小班授課。本書是林毅夫與首屆實驗班9位學生關于學問之道的研習交流實錄。全書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林毅夫教授寄語;第二部分為林毅夫教授對學生學習心得與提問的批注和解答;第三部分為林毅夫教授與學生在每月午餐會上的交流;第四部分為微信群內的專題討論。 本書充分體現了林毅夫教授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貫穿了林教授所倡導的
創新作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關鍵一環,已成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改善發揮著重要作用。內部控制作為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控制體系,與創新投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能夠降低創新投資操作層面的代理成本,緩解信息不對稱,兩者的關系研究已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創新型企業是國家最具活力的企業,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力軍,已成為政府重點扶持對象。本書選取我國2015-2020年創新型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理論分析并實證檢驗內部控
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本書是在我國全面醫保體系基本形成、醫保制度向著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推出,從理論上系統闡述了醫保支付制度的內涵、作用和定位,探討了創新醫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思路與設計,以及支付制度與衛生籌資和衛生服務體系的關系,并對各地有代表性創新支付制度改革實踐進行剖析,總結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的經驗,為我國其他地區實施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提供借鑒。
本書是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的主要研究成果,由西南財經大學、天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團隊共同完成,并將各團隊在地方金融監管的研究成果和實踐進行了融合。本書主要介紹了數據驅動的地方金融監管理論與實踐,系統梳理了我國地方金融管理體系,總結了我國地方金融監管工作的總體情況;從數據驅動和機器學習角度,總結了數智化地方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展現了當前地方金融風險特征、演化機理及評估預警方法。本書特色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于機器學習的個人風險評估,基于知識圖譜的企業風險評估,基于演化實驗的風險預警等。
本課題是關于普惠性農戶信貸服務體系建設與創新的研究,由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和對策研究三大部分組成,其中理論研究部分為本課題提供思想指導,實證研究部分對本課題的理論假設和研究對象進行檢驗與分析,而對策研究則在前兩部分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普惠性農戶信貸服務體系建設與創新的對策建議
本書圍繞明清時期的倉儲制度、鹽政制度、衛所制度、財政賦役制度,將這些制度的運作機制置于區域社會的脈絡下加以考察,折射出傳統鄉村社會特有的調節機制,以及貢賦經濟中所蘊含的市場邏輯,對于明清社會經濟史的某些重要領域有參考價值。
本稿是蘇精教授歷十余年,從歐洲及美國圖書館所藏近代基督教傳教士在華工作檔案、匯報、往來書信等珍稀歷史史料中還原的美華書館歷史,是學界第一部關于美華書館的專著。 本稿以人物為研究線索,串起美華書院八十年的歷史和近代中西文化——尤其是印刷出版文化——的轉型歷史,既有學術深度,又有歷史人物的豐富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質量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