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部分對相關研究文獻綜述述評。第二部分構建了高等教育結構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從統計學的角度考察了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歷程。第四部分深入分析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化的制度化特征及其成因。第五部分從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哲學角度剖析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機制。本論文的創新點在于以社會科學理論為基礎構建了高等教育結構的分析框架,全面而系統地梳理了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歷程及其制度化特征,進而從多學科視角深入剖析了美國高等教育結構的變遷機制,最后構建了高等教育結構變遷機制模型,有助于區分不同國家高等教育結構變遷機制的類型特征。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限于篇幅而未能進行中美比較研究以為我國提供經驗借鑒,這將是后續的研究方向。
韓夢潔,河南周口人,管理學博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聯合培養兩年),大連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大學組織與管理、高等教育國際比較等研究。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獲國家獎學金、省優秀畢業生、大連理工大學十大學術之星、優秀研究生標兵等稱號,學位論文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近年來,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國高教研究》等期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研究成果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編輯轉載,曾獲省發展研究三等獎、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省教育學會高教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當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青年課題、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央高;究蒲许椖浚鳛樽诱n題負責人參與教育部哲學社科研究重大課題、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規劃教育學重點課題等多項,數次受邀參加CIES、AERA、CESHK等國際學術會議并做口頭報告。
序(張德祥)
前言
圖目錄
表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概念界定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第五節 研究的主要創新點
第2章 高等教育結構變遷的研究框架
第一節 高等教育結構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高等教育結構變遷規律的普適性
第三節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分析思路
本章小結
第3章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的統計分析
第一節 內戰前美國高等教育結構特征
第二節 內戰后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化
第三節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的州際差異
本章小結
第4章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的制度化歷程
第一節 內戰前美國高等教育結構的特征
第二節 美國公私高等教育結構的分界
第三節 美國高等教育層級結構的形成
本章小結
第5章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機制分析
第一節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的市場機制
第二節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的公共選擇
第三節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的學術邏輯
第四節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變遷機制模型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美國高等教育相關統計數據
附錄二 美國各州分區及對應縮寫
后記
自17世紀創辦殖民地學院,美國高等教育系統日益復雜與多樣化,相繼出現了建國初期的宗派學院、內戰期間的贈地學院、19世紀后期的現代大學、20世紀初的社區學院等機構類型。然而,無論高等教育機構如何變化,其殖民地學院時期形成的某些制度安排一直延續下來,并已成為美國高等教育制度的顯著特點,如政府與學院的松散聯系、多元化資金籌措、自由市場機制、外行人士參與管理模式等。殖民地學院設置承繼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傳統——盡管這種傳承是有選擇性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美國現代高等教育的制度基礎。
美國高等教育歷史經歷了內戰前的古典高等教育制度階段(1636-1862年)、內戰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現代高等教育制度(1862-1945年),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后現代高等教育制度(1945年至今)。美國在高等教育制度上不僅有對傳統高等教育制度的承繼,而且在順應美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制度變革,形成了包括公私立、多層級院校設置的高等教育制度,實現了從歐洲大學制度的模仿者向高等教育制度創新者的轉變。一、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對美國的影響美國高等教育制度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母親”,因此也是歐洲在大洋彼岸后代——美國大學的源頭。然而,最早的高等教育形式出現于東方文明。古希臘高等教育源于畢達哥拉斯,而他是在求學于東方后才推動了古希臘文明的發展。古希臘時期,共出現過4個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畢達哥拉斯的沉思館、伊索克拉底的修辭學校、柏拉圖的學園和亞里士多德的講廳,其中前兩個機構沒有發展到希臘化時期,而后兩個機構則延續了幾個世紀,對此后西方高等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古希臘高等教育的重要意義在于,奠定了西方大學的學科內容,從畢達哥拉斯確立數學、蘇格拉底的辯證法、柏拉圖的四科(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到百科全書式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希臘先哲的教育思想與學科知識主導西方高等教育1000余年。時至今日,古希臘高等教育的特點仍體現于美國高等教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