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經典100句:唐人傳奇》遴選《唐人傳奇》中的名句一百條,用輕松的解讀方式、故事性的描述,將名句與經典的主旨闡明,有助于讀者通透運用名句。
《中文經典100句:唐人傳奇》通過一百句精讀講解帶領讀者走進千年之前大唐王朝的宏闊雄放,感受唐人生活的溫度與氣息;走進古代小說的黃金時代,品味文備眾體的唐人小說精華。
唐傳奇是對唐朝盛行的文言文小說的稱謂。唐朝時文化繁榮,作為文學一大門類的小說,自然不止傳奇一體,還包括志怪、志人、雜事等“叢殘小語”“粗陳梗概”式的古體小說,還有產生于民間“說話”藝術,唐人稱之為“市人小說”“人(民)間小說”的白話小說。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小說類型中,以敘事結構比較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內容離奇多彩、情節曲折、語言華美凝煉見長的傳奇小說,儼然其中的翹楚,成為唐代敘事文學中的瑰寶。
縱觀中國文學史,唐傳奇在中國古典文學乃至整個中國文學發展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繼承了自戰國以來文言文小說千余年發展積淀,擺脫先唐古小說的幼稚狀態,在文體觀念、審美品味、創作手法方面,實現了飛躍式的變革,在內容和形式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面貌,基本具備近代意義小說的特征,魯迅先生稱之為“這在小說史上可算是一大進步”“在文體上也算是一大進步”。
唐傳奇是一個整體概念,其創作遠不止一人之力,也絕非一時一地所能完成。回顧唐傳奇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初興、興盛、低落三個時期。
從初唐、盛唐到安史之亂后的大歷末年(公元七七九年前后),大約一百六十年的時間,是唐傳奇醞釀和萌發的時期。
從唐德宗建中年間到唐僖宗乾符末年,大約相當于中唐到晚唐,是唐傳奇的興盛時期。這一時期又分為前后兩段,前段是單篇傳奇文大放光彩的時代,后段則涌現出大量傳奇集。
單篇傳奇的興盛大約持續半個世紀,唐代最優秀的傳奇文幾乎都出現在這一時段,如白行簡《李娃傳》、元稹《鶯鶯傳》、陳鴻《長恨歌傳》等,流傳千年之后仍被視為經典。這時的傳奇文作者大多為才華橫溢的文人,當時的詩文翹楚,如元稹、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都參與創作,將傳奇文的水平推向一個高峰。
這一時期的傳奇文章題材廣泛,愛情主題尤其受到偏愛,人鬼、人仙、人神之間的愛情,士妓之戀、帝妃之情,或裱艷,或纏綿,或凄迷,或憤慨,或嘆惋,訴說著男男女女的愛恨情仇,書寫著唐朝人的人情美、人性美。
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八三○年)以后,隨著堪稱中唐傳奇壓卷之作的《霍小玉傳》創作完成,單篇傳奇文的黃金時代也告終結,轉入傳奇集大行其道的時期。這一時期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牛僧孺撰的《玄怪錄》(又稱《幽怪錄》《元怪錄》)。其內容詭譎奇幻,富于想象力,語言斑斕絢麗、鮮活俊逸,魯迅先生曾贊其“選傳奇之文,薈萃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玄怪錄》”。其他如李玫撰的《纂異記》,袁郊撰的《甘澤謠》,裴铏撰的《傳奇》,以及陳翰將發展二百多年的傳奇中的精品匯集編成的《異聞集》,都是當時的代表作。《傳奇》中的名篇《聶隱娘》還被著名導演侯孝賢改編成電影,屢獲大獎。
到了唐僖宗廣明年間,大唐帝國的輝煌僅剩一抹余暉,傳奇文學的繁花似錦已成為遙遠的過去,佳作寥寥。講述飛蛾撲火般追逐不為當時禮法所容的愛情,最終被丈夫打死的步非煙的故事的《非煙傳》,以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惹人唏噓的悲劇情節而膾炙人口。
“唐三百年,文章鼎盛,獨詩律與小說稱絕代之奇。”在歷代學人文士心目中,唐傳奇與唐詩如并峙聳立的雙峰,代表著唐代極高的文學成就。其實,這二者之間存在一種互相滋養、交融輝映的關系。姑且不說許多唐傳奇的作者本來就是名噪一時的大詩人,唐詩闊遠的視野,豪邁的襟懷,綺麗的情思,豐沛的情感,蘊藉的意境,靈妙的哲思,華美的辭藻……在在激發著傳奇作者的心靈和神思,滋養出一大批洋溢詩情畫意的傳奇作品,后人贊之日:詩筆。許多傳奇與同主題的詩歌創作關系密切,或者文配詩(如《長恨歌傳》),或者詩配文(如《鶯鶯傳》《李娃傳》),二者珠聯璧合,更加感動人心,引得洛陽紙貴。
此外,傳奇作者還從詩歌“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的創作理念中得到啟示,提煉出唐傳奇的“滋味”所在:“揉變化之理,察神人之際,著文章之美,傳要妙之情,不止于賞玩風態而已。”(沈既濟《任氏傳》)可以說唐傳奇從功利化的娛樂轉向審美的創作,無論是創作觀還是對小說文體的認識上,都完成了劃時代的革新。
唐朝時期(特別是初唐至盛唐),文化的繁榮越過地理境域的限制,向臨近的日本、韓國、越南等鄰國輻射,并對它們的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早在奈良時期,唐傳奇的早期作品《游仙窟》就已經傳到了日本,現存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萬葉集》中,就收錄大量日本人模仿《游仙窟》文字所作的和歌和序文;創作于平安時代的《源氏物語》,不但引用《游仙窟》中的詞句,情節安排上也有諸多依傍《游仙窟》之處;到了江戶時代,還出現大量以“游仙窟”命名的俳書、草雙子、滑稽小說、灑落小說等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
十六、十七世紀之交,李氏朝鮮王朝著名詩人權輯所作的在朝鮮半島漢語文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周生傳》,其人物形象、情節設置明顯受到《鶯鶯傳》《霍小玉傳》的影響,唐傳奇的魅力可見一斑。
就中國而言,唐傳奇雖然在唐末漸趨衰落,卻并沒有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完全消失,而是滲透到后起的宋元話本、元明雜劇、明清章回體小說、昆曲、京劇等藝術領域,乃至當代文學、影視藝術的諸多作品中。以一系列風靡海內外的武俠小說獲“金大俠”美名的金庸先生,就特別推崇唐傳奇中的名篇《虬髯客傳》,他的小說中也處處閃爍著唐傳奇的影子。著名的歷史小說作家高陽先生,以不足三干字的《虬髯客傳》為藍本創作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風塵三俠》,同樣引人入勝。文風獨特,思想深邃,曾在幾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掀起巨浪的當代作家王小波先生,也以唐傳奇為藍本創作了《紅拂夜奔》《萬壽寺》等堪稱經典的作品。
從公元七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唐傳奇,穿越一千三百多年的風云晴雨,依然在世界文化園地里盛開著,燦爛著……
感南柯之浮虛,悟人世之倏忽
有良田五頃,足以御寒餒,何苦求祿?
思衣短褐,乘青駒,行邯鄲道中,不可得也
豈其夢寐也?
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盡知之矣
為婦之道,貴乎柔順
感南柯之浮虛,悟人世之倏忽
幸以南柯為偶然,無以名位驕于天壤間云
貴極祿位,權傾國都,達人視此,蟻聚何殊
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
命茍未合,雖降衣纓而求屠博,尚不可得
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遣
吾士大夫之家,娶婦必敵
乃知陰騭之定,不可變也
皎日之誓,死生以之
知君深情不易,思將殺身奉報
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
義切中抱,雖昭感激之誠;事不先聞,固乏訓齊之令
不邀財貨,但慕風流
一生作奴,死亦不憚
小娘子愛才,鄙夫重色
皎日之誓,死生以之
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
愿償平生之志,但未知命也若何
男女之際,大欲存焉。情茍相得,雖父母之命,不能制也
互設詭計,舍而逐之,殆非人
欺天負人,鬼神不佑
結媛鼎族,以奉蒸嘗。中外婚媾,無自黷也
通二姓之好,備六禮以迎之
常服睟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愁艷幽邃,恒若不識;喜慍之容,亦罕形見
始亂之,終棄之
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
因物達情,永以為好耳
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云,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夫娼,以色事人者也,非其利則不合矣
蕙蘭弱質,不能自持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一靚傾城貌,塵心只自猜。不隨蕭史去,擬學阿蘭來
生得相親,死亦何恨
恰似傳花人飲散,空床拋下最繁枝
兆亂于太平矣
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
兆亂于太平矣
上倡優畜之,家于外宮,安足以知朝廷之事
吾子視首飾靴服之制,不與向同,得非物妖乎?
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
六軍徘徊,持戟不進
密相誓心,愿世世為夫婦
天下之人盡無私蓄,棄本逐末,其遠乎哉?
征稅有典,自合恒規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死辱之義,職臣之由
夷夏雖有殊,氣味應不改
此身雖異性長存
龜龍鳳虎,依方陳布
惟希數刻之命,以盡一生之歡耳
百姓有罪,天與之疾,奈何使我反天救物?
人生百年,忽同過隙,得情則樂,失志則悲
天下神物,必不久居人間
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
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
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當婦兮,彼不當夫
不聞猛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耶?
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生,此真丈夫之志
使受恩者知其所歸,懷愛者知其所付
婦人匪薄,不足以確厚永心。故因君愛子,以托相生
善素以操真為志尚,寧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
死生殊途,恩愛久絕
幽幽然鶚啼鬼嘯,聞之者莫不歔欷
人浮不如魚快也,安得攝魚而健游乎?
恃長波而傾舟,得罪于晦;昧纖鉤而貪餌,見傷于明
石季倫、猗頓小豎耳
錢既入手,心又翻然,縱適之情,又卻如故
此而不痊,則子貧在膏肓矣
萬苦,皆非真實
人誰無情,君乃忍惜一言
吾子之心,喜怒衷懼惡欲皆忘矣,所未臻者,愛而已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常慕歌利王割截身體,及薩埵投崖以飼餓虎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虎嘯風生,龍吟云萃
女子之行,唯貞與節,能終始全之而已
絲蘿非獨生,愿托喬木
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
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
起陸之貴,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云萃
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者乎?
才謝鐘儀,居然受縶:身非箕子,且見為奴
海畔牧羊,有類于蘇武;宮中射雁,寧期于李陵
思老親于舊國,望松槚于先塋
亂臣知懼,烈士安謀
遁跡塵中,棲心物外,澄清一氣,生死長存
為我刺其首來,無使知覺。定其膽,若飛鳥之容易也
已后遇此輩,先斷其所愛,然后決之
各親其主,人之常事
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能從空虛而入冥,善無形而滅影
氣沮者,新破敗;目亂者,無所倚;心搖者,神未定;語偷者,思有謀于人
夫為帝王者,包羅天地,儀范古今。外則日用而不知,中則成功而自立
公于國則為帥臣,私于己則日亂盜
朝聞夕死,公孫終敗于邑中;寧我負人,曹操豈兼于天下?
道行,可以取四海;不行,亦足以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