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民企在愿景落地時的六點考慮
多年前,我的一位才華橫溢、年輕有為的朋友,創業已有一兩年時間。他的愿景(Vision)很偉大,我們聊天時他常常會描繪他的愿景,相當振奮人心。
有一次,他突然說要請我吃飯。我們坐下來,菜還沒上就進入了談話主題,我就知道這頓飯不是敘舊。原來他的企業發展得很快,團隊一下子就到了四百人左右。但他發覺團隊氣氛不是很好,大家好像都缺乏方向,不知何去何從。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感覺很奇怪,因為我知道他的愿景是很清晰的,員工不應該會缺乏方向。我就問:“你是否與員工分享過你的愿景?他們對你的愿景反應如何?”接下來,我們就專注于吃飯了,因為答案已經找到了。我的這位朋友從來沒有考慮過他需要與員工分享自己的愿景。一個沒有與人分享的愿景是沒有影響力的,員工不知道老板要去哪,想幫忙也不知從何下手。
作為CEO或領導者,首先你要制定出愿景。但構建的愿景若不能與所有人分享,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接受,愿景就發揮不出它的價值。愿景一定要分享,不能自嗨。這里的所有人,是指企業需要去影響的人,包括客戶、員工、合作伙伴以及投資人等。
領導者要帶好團隊,先要有一個能激動人心的愿景,然后通過有效的溝通,讓這個愿景變為團隊的愿景,讓團隊都能夠朝著這個愿景共同努力。
怎么衡量愿景分享是否到位呢?很簡單,如果連給你掃地倒茶的阿姨都能聽懂,分享就到位了。每個員工都需要知道企業在做什么,要朝哪個方向去,他在這個方向里需要扮演什么角色。這么多年跟民企接觸,我發現大部分企業都還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本書譯者王漫女士,也是我的學生,邀請我為她的譯著寫序,因為她知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不斷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運營體系,而運營體系的第一條就是:企業愿景。
結合本書的內容還有這些年我給民企做企業教練的經驗,我將分享我在以下六個方面的主要考慮,以幫助民企領導者切實將愿景落實到企業運營里。
一、愿景落地是系統工程
分享愿景是領導者的首要責任。但很顯然,要將愿景落地,變為現實,僅是分享愿景是遠遠不夠的。要將企業的愿景落地,必須要有一套系統的運營框架。
在外企,因為商業運營積累的時間久,它們已經有了一套比較系統的企業運營機制和管理架構,也有較為成熟的職業經理人。然而,這些年在與民企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民企這兩方面都相對較弱:既沒有完善的管理機制,也缺乏運營管理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創業者即使有很宏偉的愿景,往往也得不到有效的執行。
企業運營是有規律可循的,它是環環相扣的一套有機系統、一套系統工程,這是需要指出的第一點。
二、勾畫愿景先要動手去做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有一個明確的感受:它是一本強調行動的書。作者不斷提醒讀者要動手去做,去起草你的“愿景腳本”。這一點我十分贊同。
在做企業教練的這些年,我不斷提醒CEO學員們,在學到一個工具后,要立刻動起手來做。我們不能把學習只定義為學到知識,而是要行動起來,改變行為。沒有行為改變的學習只是腦部按摩,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力。
對領導者來說,學習不是追求學到多少知識,而是追求有多少能應用于實踐。先開始動起手來勾畫愿景,在不斷做的過程中,它才會越來越清晰。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理論或工具,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才能逐漸領會,以求掌握。
換句話說,勾畫愿景追求的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流程。它是逐漸清晰、持續優化的過程。這一點尤為重要。
三、勾畫愿景的過程是追求溝通
多年前,我參加一個大型管理峰會,其中一個分論壇是討論執行力的。討論過后,在離開會場時,有一位記者問我:“林總,您認為什么是執行力?”我當時脫口而出:“溝通就是執行力!”
作為企業高管,執行力是我每天都要考慮的事。我也知道執行力不是我個人做事要有多么快、做事要有多么負責任、做事有多么言出必行,因為最后執行事情的都是我的團隊。當我說執行力時,考慮的是帶領的團隊是否有執行力。
執行力對我來說就是言出必行。我說出來的策略,團隊能夠有效地執行下去。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將我的方向、目標和想法與團隊溝通到位,確保團隊有一致的理解。一個執行力強的團隊,一定是注重溝通,也善于溝通的。一個企業或團隊的溝通能力越強,其執行力就越高。
建立一個開放和通暢的溝通環境與機制,是領導者的首要工作。因此,在制定愿景的過程中,它提供的恰恰就是一個溝通機會和溝通平臺,讓團隊一起充分溝通,討論企業的方向,并且要將這種溝通機制化,定期定點來進行。這一點,在本書的第二章有詳細的論述。
四、愿景落地須注重團隊文化建設
當制定好企業或團隊的愿景、使命之后,接下來就要考慮企業文化。愿景和使命,必須要有相應的文化價值觀與之配套。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價值觀或心態,就是這個團隊用什么心態、什么行為準則來做事。作為團隊教練,如果你要打造一支金牌球隊(愿景),在訓練隊員的技巧之前,一定要先將這支球隊的精神(價值觀)樹立起來。團隊的價值觀定義了團隊的游戲規矩。如果游戲規矩不清楚,必然內耗重重。
企業運營中的很多事情通常要多個部門的協作才能成功,部門與部門間的不合作是企業內耗的主要來源。企業嘗試用管理流程來解決這些協調問題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要解決這些協作問題要從企業文化(團隊價值觀/心態)入手。如果團隊間沒有協作心態,管理機制通常都會走歪或走不下去。
一個企業的做事原則就是它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會影響企業運營的每個環節,你不去管它,它也會形成。問題的重點在于,這個自然形成的文化能否支持企業的愿景和使命,能否讓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
五、愿景落地須領導者內外兼修
一些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追求管理的知識、管理技巧和方法。很多人學到一些知識就想去管人,結果困難重重。當發現招數不靈后,又不斷去追求新的管理方法。其實,要想真正提高管理水平,需要下功夫的是領導力,我稱之為“內功”。我認為人的綜合能力由心態、溝通與知識這三個元素組成。其中心態最重要,心態是內功,溝通是基本功,知識是套路。如果沒有內功與基本功,那就是花拳繡腿。
領導力是什么?我認為就是影響力。領導力的核心就是心態與溝通。有了健康的心態,配套的溝通技巧,就會產生有效的影響力。
作為領導者,要將企業的愿景及策略在團隊落地,必須要內外兼修。一方面要學習管理技巧,通常是針對事、針對機制和方法,但光是這樣絕對不夠。另一方面要修煉領導力,主要針對人,用影響力來引導大家朝統一目標發力。這個比方法更為重要。如今大家都在研究管理技巧而丟了領導力,利用“權力”來作為領導力,這是相當低效的做法。
六、愿景來自不斷聆聽客戶的反饋
企業生存在市場里,也不斷在跟市場進行互動。對于中小民企來說(市場上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企業愿景到底是什么,又該怎樣去尋找自己的愿景呢?本書作者邁克爾·海亞特先生給了我們一套非常實用的方法論,而其中的關鍵在于:當你對市場和客戶有足夠的聆聽、足夠的敬畏,能夠引領團隊超越領先3到5年的愿景就會出現。我認為企業的愿景是企業給市場帶來的價值,是市場讓企業生存的原因。
如果你是創業者,多跑客戶是你的第一原則。只要客戶跑得多,跑得勤,認真聆聽客戶的反饋,真正搞懂他們的需求,你制定的愿景與策略不僅能有的放矢,并且還會源源不斷地給你提供新的靈感。
寫在最后:企業運營從愿景開始
正如前面所說,企業的運營是一套系統。這套系統從最高的愿景、使命、文化一層一層推下來,環環相扣,最后必須與每個員工的績效評估掛鉤,我稱之為“可操作的愿景”。
愿景力包括看到未來的能力,構建清晰、激勵人心愿景的能力,分享并得到他人悅納的能力,以及應用于當下又可牽引企業未來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是現在民企領導者普遍缺乏的,更是影響民企可持續、永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欣慰的是,《愿景驅動領導者》一書的出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系統而實用的解決之道。
因為愿景是企業運營的起點,愿景力是衡量優秀企業家的終點。
林正剛,剛逸領導力公司CEO、思科中國前總裁、 企業教練、管理專家
推薦序二:愿景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根本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兩句具有哲理的中國古詩表達了所處的角度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它揭示出的是一個經典的認知現狀:人們心中若沒有清晰的遠景,往往會受眼前的近景的干擾,產生認知局限,做出錯誤決策。
在工業化、信息化、數字化多重影響疊加下,企業發展模式變化越來越快。領導者專注于戰略制定,管理者忙于推進戰術執行,以至于企業領導者很少有時間仔細思考:創造價值的出發點是什么,目標又是什么;企業的未來之路在哪里,又需要帶領什么樣的團隊攜手實現。想象一下,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登山探索者,但在探索的過程中忘記了最初出發時的目標,便很容易徘徊或迷失于層巒疊嶂之中。
創業之路恰似登山。在企業發展出現迷茫與危機時,不妨以退為進,重新確立企業發展愿景,制定企業目標,進而及時調整戰略,針對性地提出合理的戰術和規劃。這正是我的好朋友邁克爾· 海亞特在這本書中要講述的企業愿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過去幾年中,新型產業在全球各地不斷涌現。僅以汽車產業為例,智能汽車取代傳統汽車已成為產業發展趨勢,這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用戶體驗變革的當務之急。而我在創造威馬汽車時,不止一次想過我要造一輛什么樣的汽車,它應該滿足哪些人群,并為他們帶來什么價值。這是我的理想,也是企業的愿景。毫無疑問,如果說理想是人類內心活動的一種總結,構成人的精神支柱,愿景則是企業的發展支柱,是企業的未來藍圖。反之,企業將是一個立不起來的空麻袋。
愿景不清晰是當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本書的作用不僅在于幫助企業確立愿景,讓企業再度煥發生機,激發創始團隊的活力,也直接決定了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和產品能否被公眾接受,制造出超越公眾期待的產品。
實際上,愿景不是一個概念,而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根本。
如你所見,確立企業愿景并非紙上談兵。既非空談,就必須有來自一線的實踐。在我的認識中,邁克爾·海亞特曾多次創業,承受過愿景缺失導致的重大失敗,也迎來了愿景發揮作用的非凡收獲。
本書記錄了作者對愿景創立與企業發展的深刻洞見,是一本構思嚴謹、條理清晰、易于實踐的系統性書籍。邁克爾·海亞特通過十個問題的設計,從愿景必要性的確立,到如何構建愿景,再到實現愿景所面對的阻力與障礙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誠懇而又切實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幫助企業領導者洞見未來,凝聚出一支有創造力的團隊,最終成為受到市場和用戶尊重的優秀企業。
沈暉,威馬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