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設計是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VI是企業理念的視覺化,通過對商標、品牌、廣告、產品包裝、企業環境布局等一系列的設計,向外界傳達企業的理念。 本書共分8章,內容包括VI設計概述、VI設計的功能與原則、VI設計的基本程序和要點、標志設計、標準字設計、標準色設計、企業造型設計、VI設計基本要素組合及展開應用。編排上,通過結合課堂作業和實戰案例的方式加深讀者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整體上將 VI設計課程的基礎理論、課后思考和實戰案例分析相結合,構建了完整的VI設計課程教學體系。 本書可以作為全國各大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廣大從事藝術設計、廣告設計、品牌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人員的參考用書。
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何潔 傾力推薦
平面設計英文為 graphic design,美國書籍裝幀設計師威廉 .阿迪遜 .德維金斯 (William Addison Dwiggins)于 1922年提出了這一術語。他使用 graphic design來描述自己所從事的設計活動,借以說明在平面內通過對文字和圖形等進行有序、清晰地排列完成信息傳達的過程,奠定了現代平面設計的概念基礎。
廣義上講,從人類使用文字、圖形來記錄和傳播信息的那一刻起,平面設計就出現了。從石器時代到現代社會,平面設計經歷了幾個階段的發展,發生過革命性的變化,一直是人類傳播信息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藝術設計類型。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數字化時代,虛擬世界聯結而成的元宇宙等概念鋪天蓋地襲來。與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時代、宇航時代一樣,數字時代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時代特征。
數字化社會的逐步形成,使媒介的類型和信息傳達的形式發生了很大轉變:從單一媒體發展到多媒體,從二維平面發展到三維空間,從靜態表現發展到動態表現,從印刷介質發展到電子媒介,從單向傳達發展到雙向交互,從實體展示發展到虛擬空間。相應地,平面設計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數字化的藝術設計創新必將成為平面設計領域的重點。
當今時代,專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現象越來越多,藝術設計教育的模式必將更多元、更開放,突破傳統、不斷探索并開拓專業的外延是必然趨勢。在這樣的專業發展趨勢下,藝術設計的教學應堅持現代技術與傳統理念相結合、科技手段與人文精神相結合,從藝術設計本體出發,強調獨立的學術精神和實驗精神,逐步形成內容完備的教材體系和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
本系列教材體現了交叉性、跨領域、新型學科的諸多新文科特征,強調發展專業特色,打造學科優勢,有助于培養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養,具備扎實的技術能力和豐富的創造能力,擁有前瞻意識、創新意識及開拓精神、社會服務精神的高素質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
本系列教材基于教育教學的視角,從知識的實用性和基礎性出發,不僅涵蓋設計類專業的主要理論,還兼顧學科交叉內容,力求體現國內外藝術設計領域前沿動態和科技發展對藝術設計的影響,以及藝術設計過程中展現的數字設計形式,希望能夠對我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育教學產生積極的現實意義。
天津美術學院視覺設計與手工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本書從課堂學習與實踐拓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堅持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強調設計教學中的實戰性操作,以及在此基礎上引發對 VI設計發展現狀和趨勢的思考,適合各大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
本書的編寫著眼于以下幾點。
首先,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對 VI設計的程序、方法、原則、設計表現等實際操作方面較為容易理解。但鑒于客觀原因和實際環境需要,企業或實體導入 VI通常是一個時間較為漫長、過程較為復雜的體系性工程,在課程教學層面有著自身的課時規定及規律性、系統性要求,因此,在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層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需求差異。基于這一問題,在編寫本書時嘗試著一方面結合實戰案例進行分析解讀,另一方強調課后作業與實踐結合的可控性,使得學生既能夠了解客觀環境下的 VI設計規律和知識,又能夠保證課堂環境下的實際操作性、原創性、拓展性。
其次,隨著信息社會的逐漸發展和信息交流范圍與需求的廣泛性變化,以及媒介環境的快速革新,VI體系不斷被延伸和應用到更加多元化的領域中,由最初的企業不斷拓展到政府機構、教育、團體,甚至個人信息與形象推廣領域。VI體系在新的時代、新環境下逐漸呈現多元、廣泛、靈活的發展趨勢。因此,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注重相應歷史發展與演變部分的內容和思考,意圖在于啟發學生從史論層面和相應影響 VI發展的諸多環境因素方面進行綜合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進而能夠更好地把握當下設計現狀和發展趨勢,逐漸培養和增強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的自信心。
本書內容源于作者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反映了課程改革及教學研究工作的階段性成果,既是教師個人在相關領域研究的成果,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編寫和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天津美術學院多年從事相關課程教學研究、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郭振山教授、視覺傳達設計系的諸位同仁,以及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和相關人員的指導與支持,在此深表謝意。書中內容雖經多次修改,但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家讀者批評指正。服務電子郵箱為 wkservice@vip.163.com。
本書提供了完整的 VI設計項目案例手冊、PPT教學課件和教學大綱等立體化教學資源,掃一掃右邊的二維碼,推送到自己的郵箱后即可下載獲取。
編 者2022年 4月
第1章 VI設計概述
1.1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VI設計 1
1.2 CIS的形成與歷史沿革 2
1.2.1 產生背景 2
1.2.2 產生原因 2
1.2.3 歷史沿革 4
1.3 CIS的構成要素與相互關系 11
1.3.1 理念識別(MI) 11
1.3.2 行為識別(BI) 13
1.3.3 視覺識別(VI) 14
1.3.4 CIS的各構成要素間的關系 15
1.4 VI的導入時機 15
1.4.1 新公司成立 15
1.4.2 企業擴充營業內容 16
1.4.3 國際化經營 17
1.4.4 新產品上市 17
1.4.5 改善經營危機 18
1.4.6 連鎖或特需經營 18
課后作業或研討 19
第2章 VI設計的功能與原則
2.1 VI設計的功能 20
2.1.1 樹立企業形象 20
2.1.2 體現企業精神 21
2.1.3 增強企業凝聚力 22
2.1.4 提高市場競爭力 22
2.1.5 延伸品牌形象 23
2.2 VI設計的原則 24
2.2.1 風格統一 24
2.2.2 易于識別 25
2.2.3 系統規范 26
2.2.4 實用有效 29
2.2.5 與時俱進 29
2.2.6 文化特色 29
課后作業或研討 31
第3章 VI設計的基本程序和要點
3.1 VI設計的基本程序 32
3.1.1 調查研究及案例解析 32
3.1.2 設計開發及案例解析 33
3.1.3 統合編制 36
3.2 VI設計的要點 36
3.2.1 綜合調研分析與定位 36
3.2.2 設計觀念強化 38
3.2.3 美的追求與塑造 38
3.2.4 問題意識與創新意識 39
課后作業或研討 42
第4章 標志設計
4.1 標志設計概述 43
4.1.1 標志的歷史與發展 43
4.1.2 標志的定義 46
4.1.3 標志的意義 47
4.2 標志設計與VI設計的關系 48
4.3 標志設計的特點 50
4.3.1 標志的識別性 50
4.3.2 標志的多樣性 50
4.3.3 標志的藝術性 53
4.3.4 標志的象征性 54
4.3.5 標志的延展性 54
4.4 標志設計的原則 56
4.4.1 識別性原則 56
4.4.2 領導性原則 57
4.4.3 同一性原則 58
4.4.4 造型性原則 58
4.4.5 延展性原則 58
4.4.6 系統性原則 60
4.4.7 時代性原則 60
4.5 標志設計的常見類型 61
4.5.1 文字標志 61
4.5.2 圖形標志 62
4.5.3 圖文組合標志 63
4.6 標志設計的精細化作業 63
4.6.1 標志的制圖法 64
4.6.2 標志尺寸的使用規范 66
4.6.3 標志變體設計 66
4.7 標志設計實戰案例 67
4.7.1 天津美術學院標志設計 67
4.7.2 第六屆東亞運動會會徽設計 68
4.7.3 天津外國語大學標志(校徽)
設計 70
4.7.4 ELEBIT企業標志設計 72
4.7.5 北斗集團企業標志設計 73
4.7.6 天津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
實踐案例(部分) 75
第5章 標準字設計
5.1 標準字的種類 81
5.2 標準字的功能 83
5.3 標準字的設計原則 83
5.3.1 識別性 83
5.3.2 關聯性 84
5.3.3 獨特性 85
5.3.4 造型性 86
5.3.5 系統性 87
5.4 標準字的展開應用 87
5.4.1 為適應特殊情況而進行標準字的
變形設計 88
5.4.2 標準字的衍生造型 88
5.5 標準字設計實戰案例 89
5.5.1 天津美術學院標準字設計 89
5.5.2 第六屆東亞運動會標準
字設計 92
5.5.3 天津外國語大學標準字設計 92
第6章 標準色設計
6.1 標準色的種類 97
6.1.1 單色標準色 97
6.1.2 復數標準色 99
6.1.3 標準色 輔助色 100
6.2 標準色的功能 102
6.3 標準色的設定原則 102
6.3.1 科學化 102
6.3.2 差別化 103
6.3.3 系統化 104
6.4 標準色的應用管理 106
6.4.1 色彩要素數值表示法 107
6.4.2 色彩編號表示法 107
6.4.3 印刷顏色表示法 107
6.5 標準色設計實戰案例 108
6.5.1 天津美術學院標準色
設計 108
6.5.2 第六屆東亞運動會標準色
設計 109
6.5.3 天津外國語大學標準色
設計 113
第7章 企業造型設計
7.1 企業造型的作用 115
7.2 企業造型的設定 116
7.3 企業造型設定的實戰案例 118
7.3.1 津娃吉祥物設定 118
7.3.2 第六屆東亞運動會吉祥物
設定 121
7.3.3 天津外國語學院輔助圖形
設定 125
第8章 VI設計基本要素組合及展開應用
8.1 基本要素組合的內容 128
8.1.1 基本要素組合的內容 128
8.1.2 實戰案例:天津美術學院基本
要素組合設計 130
8.1.3 實戰案例:第六屆東亞運動會
基本要素組合設計 132
8.1.4 實戰案例:天津外國語大學
基本要素組合設計 135
8.2 基本要素展開應用 138
8.2.1 事物用品應用 138
8.2.2 包裝產品應用 140
8.2.3 旗幟應用 141
8.2.4 制服應用 143
8.2.5 媒體宣傳應用 144
8.2.6 環境與室內外招牌指示
應用 145
8.2.7 交通運輸工具應用 147
8.2.8 展示應用 149
課后作業或研討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