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取得重大突破才是創新,圍繞客戶需求進行改進的“微創新”也是創新。
不只是科學家和工程師才能夠從事創新活動,創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創新就在我們身邊,就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每一個人不僅能夠而且應該從事創新活動。
《創新知識基礎》從滿足專業技術人員更新知識結構、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等需求出發,從創新概念、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政策等六個方面,全面闡述了創新基礎知識和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創新知識基礎》由吳壽仁博士所著。
吳壽仁,工學碩士,管理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先后出版《創業路徑》、《企業孵化原理》、《企業技術創新手冊——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轉換的188個問題解讀》等7部專著,主編或參與編寫《企業科技創新管理》、《走向自主創新——中國現代創新的路徑》等多部著作。
序
第一章 創新概論
一、創新概述
(一)創新無處不在
(二)技術創新概念的演變
(三)創新的特征
(四)創新過程
(五)創新分類
二、創新成功的因素
(一)創新項目成功案例解析
(二)硅谷創新環境解析
(三)創新需要良好的環境
(四)創新需要條件保障
三、激發創新動力
(一)創新動力的內涵
序
第一章 創新概論
一、創新概述
(一)創新無處不在
(二)技術創新概念的演變
(三)創新的特征
(四)創新過程
(五)創新分類
二、創新成功的因素
(一)創新項目成功案例解析
(二)硅谷創新環境解析
(三)創新需要良好的環境
(四)創新需要條件保障
三、激發創新動力
(一)創新動力的內涵
(二)創新的外部動力要素
(三)創新的內部動力要素
(四)激發個人創新動力的途徑
(五)企業激發創新動力的措施
四、增強創新能力
(一)創新能力的內涵
(二)創新能力的要素
(三)個人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
(四)提高群體創新能力的途徑
【小結】
【延伸閱讀】
【思考題】
第二章 創新思維
一、概述
(一)什么是思維
(二)什么是創新思維
(三)創新思維是成功的基礎
二、創新思維障礙
(一)偏見思維
(二)定勢思維
三、創新思維方法
(一)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
(二)逆向思維
(三)顛倒思維
(四)側向思維
(五)組合思維
(六)聯想思維
四、開發創新思維
(一)激發創造力
(二)開發創新思維的途徑
【小結】
【延伸閱讀】
【思考題】
第三章 創新方法
一、概述
(一)案例解析
(二)創新方法的概念
(三)常用的創新方法
(四)運用創新方法發展核心技術
二、創新需求矩陣法
(一)創新典型解析
(二)創新洞見解析
(三)創新因子
(四)創新需求矩陣的建構
(五)創新主題
三、TRIZ方法
(一)概述
(二)TRIZ理論體系
(三)技術系統的8大進化模式
(四)39項工程參數與矛盾矩陣
(五)解決技術矛盾的40條發明原則
(六)解決物理矛盾的4項分離原則
(七)最終理想解
(八)物—場分析與標準解
(九)ARIZ——創新問題解決算法
【小結】
【延伸閱讀】
【思考題】
第四章 創新管理
一、概述
(一)創新管理概念
(二)創新管理內容
(三)創新管理目的
二、創意孵化
(一)案例解析
(二)創意概念
(三)創新孵化器
(四)主動式創新
(五)創意孵化流程
三、全面創新管理
(一)案例解析
(二)全面創新管理內涵
(三)全要素創新
(四)全員創新
(五)全時空創新
(六)全價值鏈創新
四、知識管理
(一)案例解析
(二)知識的概念
(三)知識管理的概念
(四)知識管理的主要方法
(五)知識管理的實施
【小結】
【延伸閱讀】
【思考題】
第五章 創新模式
一、基于知識的創新模式
(一)知識的分類
(二)產業發展與知識的關系
(三)基于知識的產業創新模式
(四)基于知識的區域創新模式
1.硅谷的創新模式
2.米蘭的創新模式
3.深圳大芬油畫村的創新模式
4.第三意大利的創新模式
(五)企業知識創新模式
二、產學研合作模式
(一)案例解析
(二)產學研合作的動因
(三)產學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四)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五)產學研合作機制
(六)產學研合作過程
三、創新外包
(一)概述
(二)創新外包的緣由
(三)創新外包的優勢
(四)創新外包的風險分析
(五)創新外包的分類
(六)創新外包的過程與管理
【小結】
【延伸閱讀】
【思考題】
第六章 創新政策
一、創新政策概述
(一)創新政策的理論基礎
(二)創新政策的設計原則
(三)創新政策支持的重點
二、科技創新政策體系
(一)創新政策分類
(二)科技創新政策概覽
三、科技創新政策功能
(一)科技創新政策促進創新的功能
(二)科技創新政策促進企業發展的功能
四、科技創新政策運用
(一)政策可以解決創新發展問題
(二)學習政策應當結合企業實際
(三)申報政策要注重細節
(四)重點落實普惠性政策
(五)綜合運用科技創新政策
【小結】
【延伸閱讀】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