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干部)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決定著組織的工作氛圍、文化和心理資本。一些問題不一定是道德問題,而是管理問題和心理問題,而許多心理問題的源頭來自于心智模式。造物先造人,唯有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才是合格的職業人。
《情商與生產率》包括心理學與管理學的糾纏、有關的心理學基本知識、情緒與健康和個人魅力、壓力管理、職業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來自于大腦等六個單元。立足于提升管理者的心理健康和非職權影響力,介紹了一些與工作有關的心理學的理念與知識,并努力使之能有效地運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以提升工作績效。語言清新,適度運用了一些測試和案例。
本書適合探求由內而外地了解自我,接納自己,學習和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在追求世俗成功的同時,獲得內心安寧與幸福的各類管理者閱讀與分享。
前言
我是企業管理學教授,也是一位管理培訓師,這兩個角色缺一個都將影響我完成本書。從大學的經濟管理學院出來到從事干部培訓工作的六年后,我的感受是管理者這門職業最高的職業能力要求是情商。近三年來,我進一步體會到管理學這門科學是研究人性的一門學問,我一下子徹底理解了德魯克的管理只能是人類行善的工具和管理是讓生命影響生命。造物先造人,唯有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才是合格的職業人。
本書是作者在近10年來為管理者們開設的《情緒與壓力管理》《心智模式與情商修煉》《領導干部的心性修煉》《心理健康與陽光心態》等近10門課程的基礎上拓展而出,寫作思想是把心理學的知識和哲學的思考引進管理學中,以管理者熟悉的環境來介紹心理健康的理念與知識,并運用到工作之中。
長期在與各類管理者(領導干部)的接觸中,我看到了他們疲憊的身影和眼神。許多人都感到時間不夠用,顧此失彼,情緒不良;組織內部溝通不暢、內耗不斷;一些人認為自己雖然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但內心并沒有感受到快樂與幸福。這是我作為管理布道者寫作本書的最直接的出發點與動力。
本書回應了兩大現實問題: 一是除了物質條件和職位的提升外,還有什么影響我們的工作績效?二是2016年12月國家20多個部委聯合發了《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提出各級黨委、政府要將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作為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本書是作為積極貫徹這一文件精神的回應。
以此獻給我熱愛和終生相許的管理教育事業!
衷心感謝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層面的管理者們,我們在課堂里度過的生命的時光里、在平時的溝通中,你們給予了我的思想火花和激發出的管理研究者的職業責任感。一些課堂里鮮活的片段出現在了本書中。
衷心感謝我所在組織相關部門的支持。
衷心感謝責任編輯杜穎穎老師為本書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
在本書中引用了許多專業人士的觀點、圖表等,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郵箱: jane.cheng@126.com
個人微信公眾號: 管理trainer頻道
我期待著與您分享。
成剛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