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21世紀營銷學精品教材:國際市場營銷學(第3版)》以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為背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對國際營銷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系統、深入的闡述。特別地,《“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21世紀營銷學精品教材:國際市場營銷學(第3版)》將“國際營銷互聯網時代”部分內容獨立成章,這正是跨國企業、中國企業近些年十分關注并積極踐行的領域。全書共六篇。第一篇導論,系統介紹了國際營銷學的理念及其演進歷程;第二篇國際營銷環境分析,分析了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法律等宏觀環境因素,并論述了如何建立國際營銷信息系統及進行國際營銷調查;第三篇國際營銷戰略,論述戰略規劃、競爭戰略和策略、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產品差別化及定位等,全景式對國際營銷戰略進行了分析;第四篇國際營銷組合策略,對國際營銷中的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策略進行了論述;第五篇國際營銷的組織和控制,介紹了國際營銷組織實施和控制等內容;第六篇國際營銷的未來,展望了國際營銷的發展趨勢及未來。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21世紀營銷學精品教材:國際市場營銷學(第3版)》不僅全面介紹了國際營銷的基本理論和策略,而且用大量篇幅講述這些理論和策略的運用技巧,每章都以“全球視角”開篇,穿插“國際營銷案例”或“超級鏈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每章后都附有針對性較強的“本章討論案例”,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丁笆濉逼胀ǜ叩冉逃究茋壹壱巹澖滩摹21世紀營銷學精品教材:國際市場營銷學(第3版)》可供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本、?茖W生和從事國際營銷研究與實踐的人員學習和參考。
2011年是中國“入世”十年的第十個年頭,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為中國企業、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臺;2011年是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的一年,很多國家權力交替,歐債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動蕩仍在持續。在充滿變化性與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下,本書迎來了自2004年5月出版以來的第三版修訂工作。
在本書出版以來的近八年時間里,國際市場營銷環境發生著許多深刻的變化,早年看似遙遠的國際市場營銷,已逐步發展到今天近在咫尺的國際市場營銷,發展迅速的中國企業對此已經不是如何面對的問題,而是真真實實地參與其中、融入其中。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環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營銷十分重要的研究對象,中國企業也正在全球的市場競爭中展現著充滿東方智慧的營銷哲學、營銷技巧。我們很榮幸,能夠在這樣一個不斷變化又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用心去編著一本能夠與時代共呼吸、與發展同進步的高校營銷教材,讓采用本教材的高校、培訓機構、國際營銷人員也能夠與我們一起近距離地感受國際市場營銷環境中的新理論、新思維、新案例。
營銷,永遠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因此我們在保留第一版的整體框架及特色的基礎上,對原書的第二版又一次進行了較大范圍的修訂。
1. 將原書的十七個章擴充為十八個章,將“國際營銷互聯網時代”部分內容獨立成章,這正是跨國企業、中國企業近些年十分關注并積極踐行的領域;
2. 對原書幾乎所有的案例進行了系統的梳理,用全新的案例篩選標準與視野,對中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營銷、跨國企業的中國市場營銷的相關內容進行填充,增加讀者與真實案例之間的認識距離及時空距離;
3. 在保持原有編撰團隊高水準的同時,吸納了兩屆中國杰出營銷獎得主、三屆中國杰出營銷獎評委黃江偉先生擔任副主編之職,將最前沿的國內、國際品牌的中國市場營銷實踐充實到修訂稿中;
4. 在三版修訂內容的基礎上,對原稿PPT、思考練習題及其答案做了修改與完善,這些資源出版社將贈送給授課教師,以方便教師的教學。
本書具體協作分工如下:閆國慶編寫第1、2章,與黃江偉共同編寫第17、18章;金文姬編寫第3、4、5、6章;孫琪編寫第11、12、13、14章;陳林興編寫第7、8、9、10、15、16章。全書由閆國慶總纂、定稿。
在本書三版的修訂過程中,清華大學出版社對本書始終予以關注,并多次與編撰團隊進行了友好、深入的溝通交流,并對較大幅度的修訂規劃給予了具體的指導與幫助。同時,我們還得到了許多學生及講授本門課程的老師們對本書提出的很多中肯的意見;不少兄弟院校的教師和熱心讀者也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一些海內外朋友也給予了無私的支持與幫助。我們要特別感謝仲鴻生、白欽先、樸命鎬(韓國)、李明生(美國)等教授對本書三版修訂編寫給予的指導與幫助?孜某⒄剤A、劉財旺、劉嘉豪、孔汝萍、王童倩、胡慧嬌、徐進、宋雪芳、任淑婷、高騰達、孫有億、沈婷樺、趙秉龍、朱芬芬、王盼等參與了本書資料收集整理、部分內容寫作和校對,為本書的第三版修訂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一本好的教材需要不斷的修訂,與現實社會保持緊密的聯系,我們努力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地前行,但我們十分清楚,與國際市場營銷理論、實踐及環境的日新月異相比,我們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及值得更加完善的地方。我們也期待與大家一起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完善,在完善的過程中提高,始終把握營銷最鮮活、最具生命力的時代脈搏。我們同時也真誠地等待著您對本書一如既往、十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再小的改進、改變、改善都是一種進步!我們的E-mail是sunqi366@sina.com.
編 者2012年9月
中國已經從一個國際營銷小國變成國際營銷大國,現在正邁向國際營銷強國。中國企業與海外企業往來日益頻繁,競爭越來越激烈,其越來越具有國際性質。在這種形勢下,無論是面向國內經營還是面向海外經營,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國際營銷思維都不再是個可有可無的問題,而是一種必備的素質。對于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企業來說,不僅要具備國際營銷思維,還要付諸行動,以多種形式走向世界。
本書的問世,能直接滿足它們的需要。本書以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為背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對國際營銷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闡述。本書有以下特點。
1. 體系結構嚴謹,思路清晰。本書圍繞“企業如何開展國際市場營銷”這一主題,按照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過程依次展開。從國際市場營銷環境的分析、國際目標市場選擇及進入方式的決策,到國際營銷競爭策略的制定、國際營銷組合策略實施以及營銷過程組織與控制,本書都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剖析。這種體系結構,便于讀者循序漸進地、系統地掌握國際營銷的理論、實用方法及策略。
2. 重點突出,內容新穎。國際營銷環境的多元性、多變性、復雜性,決定了國際市場營銷的運作與國內營銷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本書除了注重一般市場原理的闡述,還在對國際市場環境進行總體分析的基礎上,著重對國際目標市場的選擇與進入、國際營銷競爭及組合策略的制定等核心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將國內外學者的一些最新研究有機地融入有關章節,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獨到見解。每一章節都體現出國際營銷環境對企業國際營銷運作的影響與制約,只有從環境、文化的角度研究國際市場營銷,才能做到真正的全球導向,讀者的視野才不會局限于任何一個特定的國家或者在某一國家從事經營的特定的方式。
3. 實用性強。西方企業國際化實踐證明,一個企業要想成功地開展國際營銷活動,不僅要掌握國際營銷理論,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市場情況將國際營銷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靈活運用,制定切實可行的國際營銷策略。本書在注重國際營銷理論研究的同時,也注重運用國內外企業國際營銷的實例或案例來印證這些理論,使這些理論分析更具有說服力。
4. 案例選排得當。本書所闡述的大量的國際營銷的方法、手段與策略,切合實際,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對于我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成功開展國際市場營銷活動,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本書中的中國企業在國際營銷中的實例說明和印證了國際營銷學的原理與方法。讀者可由此對市場營銷增加一份貼近感和現實感。本書在內容編寫和案例挑選上,突出對中小企業國際營銷管理的研究。國際營銷活動并不僅僅為大公司所獨有,中小企業同樣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大顯身手,同時他們也需要得到切實可行的指導和幫助。
5. 可讀性強。本書還具有以學生為導向的風格。作者將有關的現實世界的案例、花絮和特寫及對國際營銷領域挑戰的清晰敘述融為一體,輪廓清晰,內容簡潔,語言表達簡明易懂。每章都以“全球視角”開篇,在每節中穿插 “國際營銷案例”或“超級鏈接”,并在每章結尾都配有“案例討論”,這些內容大都來自公司實踐,真實地反映國際市場上的機會和挑戰、全球營銷的規律及運籌操作的樂趣。同時,每個案例討論都配有討論題,富有啟迪和實用價值。這些特點迎合了先進教學方法的需要,有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能力,也便于經理人員開展業余學習。
本書由閆國慶主編,沈哲、孫琪、陳林興為副主編。沈哲編寫第一、四、五、六、七章;閆國慶編寫第二章;潘龍編寫第八、九章;孫琪編寫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陳林興編寫第三、十四、十五、十六章。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海內外許多朋友和同志的支持和幫助,在這里我們向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表示感謝。我們要特別感謝仲鴻生教授、樸命鎬教授(韓國)、趙峰震教授(韓國)、李明生教授(美國)、李富強教授、申恩平教授,他們為本書的編寫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資料。
我們還要感謝雅戈爾、奧克斯、海通等集團公司經理們與我們傾心交流,提供了大量珍貴資料,這是使本書處于中國國際營銷實踐的最前沿所不可或缺的,同時對本書借鑒和吸收的大量海內外有關研究成果、文獻著作的著作者和出版者致以衷心的感謝。
本書不僅是作者多年教學和實踐經驗的結晶,更是團隊精誠合作的產物。參與本書資料搜集、整理及部分內容寫作的王萍、陳曉峰、鄭晶晶、戚建媚、方杰璇、趙瓊婉、蔣軍偉、朱丹、朱麗君、韓芳芳、姚星考、孫麗君等為本書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該社多位同志的辛勤勞動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在此一并致謝。
我們自始至終都很在意您對本書的意見和建議。歡迎讀者對本書的論述和觀點提出批評,您的建議將使我們特別關注具體的疏漏。我們的E-mail地址是usqu@sina.com.
編 者2004年5月
作為全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生教材本書自2004年5月出版以來,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認可,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等十余所高校采用本書作為教材,一些培訓機構也采用本書作為培訓教材,使得本書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六書次印刷。兄弟院校和培訓機構的采用既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更是一種鼓勵和鞭策,使我們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要將本書修改得更加完善。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許多學生及講授本門課程的老師對本書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兄弟院校的教師和熱心讀者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我們感到很有必要將他們的意見反映到我們的書中來。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際營銷環境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比如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推進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國際營銷產生了一些新的動向。營銷環境變化促進了營銷理論的發展和營銷活動的調整。這些是本書需要及時反映出來的。
鑒于以上考慮,我們在保留第一版特色的同時,對原書進行了較大范圍的修訂。
1. 重寫了原書的第7章國際營銷戰略規劃、第9章國際營銷的目標市場選擇及其進入方法和第17章國際營銷的未來;
2. 鑒于產品差別化和定位的重要性,第二版新加了第10章國際營銷產品差別化和定位。因此,本書也由第一版的共16章增加到現在的共17章;
3. 每個章節的數據都進行了更新。
本書具體寫作分工如下:閆國慶編寫第1、2、17章;金文姬編寫第3、4、5、6章;孫琪編寫第11、12、13、14章;陳林興編寫第7、8、9、10、15、16章。全書由閆國慶總纂、定稿。
在本書的再版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海內外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幫助。我們要感謝李漢君、仲鴻生、申恩平、李明生(美國)、王勇江(英國)、樸命鎬(韓國)等教授對本書編寫的指導和幫助。王玲玲、陳雯、吳江明、陳奕串、鄧博文、洪燦鋒、倪飛林、張濱、胡炳、曾超、何潤茜、孫博廷、許玲蔚、章健、王英、何錚錚等參與了本書資料搜集整理、部分內容寫作及校對,為本書再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對本書的始終關注和鼎力支持。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參考和查閱了很多文獻資料,對本書借鑒和吸收的大量海內外有關研究成果、文獻著作的著作者和出版者致以衷心的感謝。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動著國際營銷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我們的努力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我們自始至終都很在意您對本書的意見和建議。歡迎讀者對本書的論述和觀點提出批評,您的建議將使我們特別關注具體的疏漏。我們的E-mail地址是usqu@sina.com.
編 者2007年4月
第1篇 導論
第1章 認識市場營銷
全球視角 泰國東方飯店的故事
1.1 營銷的定義
1.2 市場營銷學的核心概念
1.3 營銷觀念
1.3.1 營銷觀念的含義和作用
1.3.2 營銷觀念的歷史演進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思考題
本章討論案例 蘋果教父——喬布斯的營銷之道
討論題
第2章 國際營銷學主要概念及其基本理論
全球視角 世界是平的
2.1 國際營銷學的主要概念及其形成
2.1.1 國際營銷含義與特點
2.1.2 國際營銷的任務及對營銷人員的要求
2.1.3 國際營銷學的形成
2.2 國際營銷學的基本理論
2.2.1 比較成本理論
2.2.2 相互需求理論
2.2.3 生產要素稟賦論
2.2.4 里昂惕夫之謎及其解釋
2.2.5 壟斷優勢理論
2.2.6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
2.2.7 創新擴散理論
2.2.8 需要階梯理論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思考題
本章討論案例 耐克帝國半個世紀演繹的國際營銷之道
討論題
第2篇 國際營銷環境分析
第3章 國際營銷經濟環境
全球視角 中國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3.1 全球經濟環境分析
3.1.1 全球經濟概述
3.1.2 經濟體制
3.1.3 市場發展階段
3.1.4 產品貿易周期模型
3.1.5 全球各地的收入和購買力平價
3.1.6 人口分布
3.1.7 營銷與經濟發展
3.2 區域市場環境
3.2.1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
3.2.2 世界貿易組織
3.2.3 區域經濟組織或協定
3.2.4 區域市場特征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思考題
本章討論案例 TCL進入越南市場
討論題
第4章 國際社會文化環境
全球視角 將文化置于國際領域
4.1 文化的概念及其文化環境的重要性
4.1.1 文化的定義
4.1.2 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3篇 國際營銷戰略
第4篇 國際營銷組合策略
第5篇 國際營銷的組織和控制
第6篇 國際營銷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新元素說
。1)勞動力不同質說。里昂惕夫自己認為,謎的產生是因為美國工人的效率和技巧比其他國家的高(約是其他國家的三倍)。如果將勞動以效率單位來衡量(即計算美國所付出的勞動力人數時,把實際人數乘以3),那么,美國將是勞動力相對豐裕而資本卻相對稀缺的國家,這樣謎就不存在了。
。2)人力資本說。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是該理論的創立者。他認為資本有兩種:一種是物質資本,即人們通常所看到的機器、廠房、原材料等有形資本;另一種是人力資本,這是一種無形資本。人力資本是指寓于人體中的人力技能,表現在企業人員的文化水平、生產技巧、工作熟練程度、管理才能與健康狀況等方面。物質資本是對物質資料投資的結果,而人力資本是通過教育、培訓等手段對人力投資的結果。人的技能之所以稱為資本,因為它同物質資本一樣,能夠重復不斷地取得收入。如果將熟練勞動的收入高出簡單勞動的部分算作資本并同有形資本相加,作為“資本/勞動”的分子,那么,由于分子大了,里昂惕夫之謎就消失了。
(3)研究與開發要素說。該理論認為,研究與開發要素是使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使企業有出口優勢的重要因素。據格魯伯和費農等人就美國19個產業情況進行的統計分析表明,需要投入大量研究開發經費和大批科學家、工程師的6個產業,其研究和開發經費占19個產業的89.4%,科學家和工程師占85.3%,這6個產業銷售量占19個產業的39.1%,而出口量則占72%。可見,研究與開發要素是企業產品在國際貿易上具有競爭力、使企業有出口優勢的重要因素。
(4)其他要素論。此外,有些人還提出應將信息、管理、創新也作為獨立的生產要素來對待。例如,認為信息是一種無形資源,能夠創造價值并進行交換,它同有形資源相結合同樣影響著一國的比較優勢。如何及時、準確地獲得大量的信息,已成為在國際貿易中能否取勝的關鍵。因此,信息也構成國際貿易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2.動態周期說
(1)技術進展論。該理論認為,技術是一個獨立的生產要素,因為它能改變土地、勞動和資本在生產中的比例關系,提高這三者的生產率。因此,同人力技能、研究與開發等要素一樣,技術進展也決定著一國生產要素稟賦的狀況及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利益。技術進展是過去對研究與開發工作進行投資的結果,所以強調技術進展對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的決定作用,實際上也是強調“研究與開發”要素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