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介紹了在競爭多變的市場條件下企業風險管理理論﹑策略﹑方法和計謀。主要內容包括:風險管理概述、企業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流動資產風險管理、籌資風險管理、信用風險管理、生產風險管理、人力資源風險管理、市場營銷風險管理、新產品開發風險管理、電子商務風險管理、投資項目風險管理、并購風險管理、利率風險管理、匯率風險管理。本教材凝結了作者多年的教學心得,每章的引導案例、討論案例均是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精心編寫。本教材適用于管理類及經濟類專業本科、專科學生,同時也能夠滿足企業管理者普及企業風險管理知識的需要。
第一篇 基本原理篇
第一章 風險管理概述
引導案例 “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第一節 風險的內涵及種類
第二節 企業風險的形成及類別
討論案例1-1 美國通用汽車這一課
第二章 企業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索尼宣布召回10萬個筆記本電腦電池
第一節 企業風險管理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企業風險管理的概念
第三節 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
第四節 企業風險管理組織體制
第五節 企業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
討論案例2-1 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始末
第三章 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
引導案例 A公司審計委員會的作用
第一節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第二節 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
第三節 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第四節 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
討論案例3-1 光大證券的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下的內部控制
第二篇 理論與實務篇
第四章 流動資產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劉姝威600字打碎藍田神話
第一節 現金管理: 收付風險
第二節 存貨管理: 資金占用風險
討論案例4-1 “中儲棉”事件始末
第五章 籌資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江蘇“鐵本”事件
第一節 籌資風險概述
第二節 債務籌資風險管理
第三節 股票籌資風險管理
討論案例5-1 “銀廣夏”事件
第六章 信用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四川長虹:“被詐騙”事件
第一節 信用風險概述
第二節 信用風險識別
第三節 信用風險衡量
第四節 信用評級體系
第五節 客戶信用評級
第六節 信用風險管理
第七節 因應收賬款導致的信用風險的管理實務
討論案例6-1 Y企業的應收賬款煩惱
第七章 生產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三鹿奶粉事件
第一節 生產風險概述
第二節 產品質量風險管理
第三節 原材料風險管理
第四節 安全生產風險管理
討論案例7-1 豐田召回事件
討論案例7-2 富士康怎么了
第八章 人力資源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海爾以人為本的用人秘籍
第一節 人力資源風險管理
第二節 核心員工流失風險管理
討論案例8-1 牛根生的成功創業史
第九章 市場營銷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杜邦公司“特富龍”風波
第一節 市場營銷風險概述
第二節 市場營銷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討論案例9-1 三株帝國毀于“常德事件”
第十章 新產品開發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SMH公司的“斯沃琪”神話
第一節 新產品開發概論
第二節 新產品開發的風險
第三節 新產品開發中的風險防范
討論案例10-1 海爾手機——燙手山芋
第十一章 電子商務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淘寶“錯價門”敲響電子商務安全警鐘
第一節 電子商務風險概述
第二節 電子商務風險衡量
第三節 電子商務風險管理
討論案例11-1 攜程、藝龍“被罷工”,互聯網企業再度敲響安全警鐘
第十二章 投資項目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TCL的投資風險
第一節 投資項目風險的識別
第二節 投資項目風險的衡量
第三節 投資項目風險管理
討論案例12-1 太陽神隕落
第十三章 并購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重挫明基的西門子手機收購
第一節 并購風險的識別
第二節 并購風險的管理
討論案例13-1 上汽放棄雙龍汽車,買回一個“冤家”該怨誰?
第十四章 利率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日本壽險公司的利率風險
第一節 利率風險的概述
第二節 利率風險的評估
第三節 利率風險的管理
討論案例14-1 奇考普銀行持股公司利率互換項目
第十五章 匯率風險管理
引導案例 民企50強金臥牛破產危機
第一節 匯率風險的概述
第二節 匯率風險的評估
第三節 匯率風險的管理
討論案例15-1 中信泰富外匯巨虧事件
參考文獻
《企業風險管理·第2版/現代管理系列教材》:
1.“不確定性”的內涵
不確定性(uncertainty)是指不一定發生的事件或不確定的狀態,有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之分。
“不確定性”是顯示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事實,它反映了一個特定事件在未來有多種可能的結果。例如,擲一枚硬幣,有出現“正面”和“反面”兩種可能性。也就是說,結果是“正面”或“反面”是不確定的。同樣,擲一顆骰子,觀察其出現的點數,有六種可能的結果。
客觀不確定性是事件結果本身的不確定性,也就是事件按自身運動規律發展而出現的各種可能性是不依賴人們的主觀意識存在的,它是客觀環境或客觀條件變化的產物。主觀確定性是人們對事物認識或估計上的不確定性。當人們有意識地觀察客觀事件時,會對事件發生與否、發生的時間、發生狀況及未來結果等做出種種推測。由于個人的認識、經驗、精神和心理狀態的不同,對于相同的客觀風險,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主觀預計,從而形成主觀的不確定性。
可見,就風險事件來說,由于客觀不確定性的存在,未來事件產生結果差異;由于人們主觀的不確定性,提出了對未來結果的期望,這種預期結果和實際結果之間發生偏離便形成了風險。因此,從風險形成的機理來看,風險是客觀不確定性和主觀不確定性的統一。
2.不確定性是風險產生的必要條件
正因為事物的發展有多種結果的可能,性質完全相同的事件在時間、地點、環境等客觀條件不同時所呈現出的結果也不相同。不同的結果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也不相同,從而產生風險問題。所以,不具備客觀不確定性的未來事件沒有風險。
如果未來事件的本身具有客觀不確定性,但人們并沒有對事件的未來進行預計,沒有預計結果,當然就不會存在認識上的主觀不確定性,更不會存在實際結果與預計結果的偏差,也就不會產生風險問題。因此,不具備主觀不確定性的未來事件也沒有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