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娥,吉林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創業與創新管理。1999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獲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獲博士學位;曾在德國卡爾杜伊斯堡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CSSCI收錄,出版專著7部,獲省部級獎勵6項。主持并完成國家軟科學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60余項。
第一章 創業管理入門 ·································1
本章學習目的 ·1
第一節 創新創業與創業精神的內涵 ·········1
一、創新與創業的內涵 ····································· 1
二、創業精神的內涵 ·· 6
第二節 創業的類型 ······························8
一、機會型創業與生存型創業 ···························· 8
二、傳統技能型創業、高新技術型創業和服務型創業 ·································· 10
三、個體創業與公司創業 ································ 10
四、薪水替代型企業、生活方式型企業、創業企業 11
第三節 創業的價值 ···························· 11
一、創業與經濟增長 12
二、創業與創新能力培育 ································ 12
三、創業與帶動就業 13
四、創業與產業結構優化 ································ 14
第四節 創業過程 ······························· 14
一、決定成為創業者 14
二、識別與評價創業機會 ································ 15
三、開發創業機會 ··· 15
四、管理并使創業企業持續成長 ······················· 15
第五節 國內外創業活動發展狀況 ·········· 16
一、主要發達國家創業活動發展狀況 ················· 16
二、我國創業歷程與現狀 ································ 22
目 錄
VI 創業管理
第六節 創業教育 ······························· 26
一、國外的創業教育 26
二、我國的創業教育 29
本章小結 ····· 31
思考題········· 31
第二章 創業環境 · 32
本章學習目的 ····································· 32
第一節 經營環境分析過程 ··················· 33
一、掃描環境 ········· 33
二、監控環境 ········· 34
三、預測環境 ········· 34
四、評估環境 ········· 34
第二節 宏觀環境 ······························· 35
一、政治法律環境 ··· 35
二、經濟環境 ········· 36
三、技術環境 ········· 36
四、社會人口統計分析 ··································· 37
五、生態分析 ········· 38
第三節 機遇來源 ······························· 38
一、意外情況 ········· 38
二、不協調 ············ 39
三、程序需要 ········· 39
四、產業和市場結構變化 ································ 40
五、人口統計 ········· 40
六、認識的變化 ······ 40
七、新知識 ············ 41
第四節 產業與競爭者分析 ··················· 41
一、產業分析 ········· 41
二、競爭對手分析 ··· 50
第五節 GEM 創業環境分析方法 ············ 51
一、GEM簡介 ········· 51
二、GEM概念模型及創業環境條件 ···················· 52
本章小結 ····· 58
思考題········· 58
目 錄 VII
第三章 創業戰略選擇 ······························· 60
本章學習目的 ····································· 60
第一節 創業與戰略 ···························· 60
一、戰略的內涵 ······ 60
二、創業企業戰略管理 ··································· 62
第二節 創業起步階段戰略 ··················· 62
一、主要推動要素 ··· 62
二、次要推動要素 ··· 64
第三節 資源基礎戰略 ························· 68
一、尋租戰略 ········· 68
二、成長戰略 ········· 69
三、質量戰略 ········· 70
第四節 產業類型與戰略選擇 ················ 71
一、產業生命周期的內涵 ································ 71
二、產業生命周期對戰略選擇的影響 ················· 72
第五節 創業戰略和創業機遇評估 ·········· 79
一、識別資源 ········· 79
二、分析企業能力 ··· 80
三、分析競爭優勢 ··· 80
四、選擇戰略 ········· 80
五、回顧反饋 ········· 80
本章小結 ····· 81
思考題········· 82
第四章 創業機會分析 ······························· 84
本章學習目的 ····································· 84
第一節 創業機會的內涵及其演進 ·········· 85
一、創業機會的內涵 85
二、創業機會的演進 87
第二節 創業機會的來源與搜索 ············· 89
一、創業機會的來源 89
二、創業機會的搜索 93
第三節 創業機會的篩選 ······················ 96
一、創業機會評價框架 ··································· 96
二、創業評價指標選取 ··································· 98
VIII 創業管理
三、創業機會評價的方法 ······························· 103
本章小結 ····104
思考題········105
第五章 商業模式開發 ······························106
本章學習目的 ····································106
第一節 商業模式的內涵 ·····················106
一、商業模式的概念 ····································· 106
二、商業模式的重要性 ·································· 108
三、商業模式的浮現 ····································· 111
第二節 商業模式設計 ························114
一、核心戰略 ········ 115
二、戰略資源 ········ 116
三、伙伴網絡 ········ 118
四、顧客界面 ········ 120
第三節 商業模式應用實例分析 ············122
一、百度公司 ········ 122
二、聯想公司 ········ 125
三、蘋果公司 ········ 129
本章小結 ····131
思考題········131
第六章 創業團隊組建 ······························133
本章學習目的 ····································133
第一節 創業者特質 ···························134
一、創業者的品質 ·· 134
二、創業者素質培養 ····································· 140
第二節 新創企業團隊構成 ··················145
一、企業創建者 ····· 146
二、核心員工 ········ 148
三、董事會 ··········· 149
四、專業顧問 ········ 150
五、其他專業人員 ·· 151
第三節 創業團隊管理 ························152
一、創業團隊組建的原則 ······························· 152
目 錄 IX
二、優秀創業團隊的理念 ······························· 154
三、創業團隊績效的衡量與提升 ······················ 157
本章小結 ····159
思考題········159
第七章 撰寫創業計劃書 ··························161
本章學習目的 ····································161
第一節 創業計劃書的內涵與價值 ·········161
一、創業計劃書的內涵 ·································· 162
二、創業計劃書的價值 ·································· 164
第二節 創業計劃書的框架結構與核心內容 ···································166
一、創業計劃書撰寫的基本步驟 ······················ 166
二、創業計劃書撰寫的框架結構 ······················ 167
三、創業計劃書撰寫的核心內容 ······················ 168
四、撰寫創業計劃應注意的問題 ······················ 176
五、陳述創業計劃書時應注意的問題 ················ 180
第三節 創業計劃書的評價 ··················181
一、評價主體 ········ 181
二、評價要素 ········ 181
三、評價標準 ········ 182
本章小結 ····183
思考題········184
第八章 創業融資 185
本章學習目的 ····································185
第一節 創業融資渠道 ························185
一、獲得融資的重要性 ·································· 185
二、創業融資方式與來源 ······························· 187
第二節 創業融資過程 ························195
一、融資準備 ········ 195
二、測算資金需求量 ····································· 197
三、確定融資來源 ·· 199
四、融資談判 ········ 200
本章小結 ····201
思考題········201
X 創業管理
第九章 成立新企業 ··································202
本章學習目的 ····································202
第一節 新企業創建的相關法律 ············202
一、知識產權 ········ 203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 ····································· 208
三、合同法 ··········· 210
四、勞動保障法 ····· 212
第二節 新企業的組織形式 ··················214
一、有限責任公司 ·· 214
二、股份有限公司 ·· 216
三、合伙企業 ········ 219
四、個人獨資企業 ·· 221
五、個體工商戶 ····· 223
六、企業法律形式的比較與選擇 ······················ 224
第三節 新企業名稱設計與經營地點選擇 226
一、新企業名稱設計 ····································· 226
二、新企業注冊登記 ····································· 227
三、新企業經營地點選擇 ······························· 229
本章小結 ····235
思考題········235
第十章 初創期企業管理 ··························236
本章學習目的 ····································236
第一節 初創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236
一、人力資源規劃 ·· 237
二、招聘和選拔高績效的員工 ························· 238
三、激勵員工 ········ 241
四、留住高績效的員工 ·································· 242
五、企業文化的建立 ····································· 245
第二節 初創期企業的市場營銷管理 ······246
一、市場細分 ········ 247
二、目標市場選擇與市場定位 ························· 248
三、營銷組合策略 ·· 250
四、品牌創建與管理 ····································· 255
第三節 初創期企業的財務管理 ············257
目 錄 XI
一、企業的財務戰略 ····································· 257
二、現金流管理 ····· 258
三、資產管理 ········ 261
本章小結 ····262
思考題········263
第十一章 成長期企業管理 ··························264
本章學習目的 ····································264
第一節 企業成長的本質 ·····················264
一、企業成長的內涵 ····································· 264
二、企業成長的過程 ····································· 269
三、企業成長的挑戰 ····································· 271
第二節 企業成長模式 ························273
一、愛迪斯企業生命周期模型 ························· 273
二、葛雷納企業成長模型 ······························· 275
第三節 企業持續成長的管理重點 ·········277
一、企業文化建設 ·· 277
二、戰略規劃 ········ 278
三、企業組織的調整 ····································· 279
四、人力資源管理 ·· 280
五、市場營銷策略 ·· 281
六、財務和資金控制 ····································· 282
第四節 企業成長戰略選擇 ··················283
一、內部成長戰略 ·· 283
二、外部成長戰略 ·· 288
本章小結 ····290
思考題········291
第十二章 公司內創業 ··································292
本章學習目的 ····································292
第一節 公司內創業的內涵 ··················292
一、公司內創業定義 ····································· 292
二、公司內創業的特點 ·································· 293
三、公司內創業者的特征 ······························· 294
四、公司內創業的必要性 ······························· 295
XII 創業管理
五、公司內創業與獨立創業的異同 ··················· 297
第二節 公司內創業的過程 ··················299
一、三階段模型 ····· 299
二、五階段模型 ····· 300
三、六階段模型 ····· 301
第三節 公司內創業的模式選擇 ············303
一、項目小組 ········ 304
二、內部創業 ········ 304
三、創業孵化器 ····· 305
四、公司風險投資 ·· 305
第四節 公司內創業的障礙及其克服 ······306
一、組織結構 ········ 307
二、企業文化 ········ 307
三、員工 ·············· 308
四、原有業務 ········ 308
五、創業資金 ········ 308
六、公司內創業者 ·· 309
本章小結 ····309
思考題········310
參考文獻·····················311
第一章創業管理入門
3
服務。創新有兩大類:漸進創新和激進創新。漸進創新是持續不斷地改進現有的產品或服務以及產品的制造與傳遞方式。激進創新是競爭的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時產生的結果,這種競爭的結果最終不是使顧客的需求以完全嶄新的方式得到滿足,就是通過創新創造一個完全嶄新的需求。
JohnBessant和JoeTidd(2013)認為,創新過程的核心是識別機會、尋找資源、發展新企業和創造價值。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
綜上可以看出,盡管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創新進行了詮釋,但是到目前為止,還尚未發展出一套創新理論。本書認為,創新是使用某種新技術、新知識,通過為客戶提供某種新產品或新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決定著這個民族的發展進程。
(二)創業的定義
創業是一個跨學科的多層面的復雜現象,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法學、金融學、公共政策學等多門學科。創業問題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越來越成為經濟學家、政府部門和企業界的熱門論題。盡管如此,迄今為止,我們仍沒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關于創業的嚴格定義。學者從不同領域對創業進行了研究,從不同角度對創業進行了定義。
JosephSchumpeter(1912)認為,創業是生產要素新的組合。即上文提到的,通過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組織創新來促進新企業以及進行公司創業。企業家的創業動機:首先,存有一種夢想和意志,要去找到一個私人王國;其次,存有征服的意志;最后,存有創造的歡樂,把事情辦成的歡樂,或者只是施展個人的能力和智謀的歡樂。
Knight(1921)從創新的不確定性和創業者精神出發,認為創業的本質在于創業者由于受不確定性和風險影響而獲得利潤。
Cole(1959)把創業定義為發起和創建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的有目的的活動。
Kirzner(1973)則從創業者的心理特性,特別是認知特性來研究創業,他認為,創業者必須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只有能夠敏銳地感知市場獲利機會的人才可能成為創業者。可見,Kirzner的創業理論更強調創業者的主觀能動性。
Casson(1982)認為,創新是對稀缺資源的協調整合。
Gartne(1985)將創業定義為新組織的創建。
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1989)認為,創業是不顧現有可控制的資源而尋求和利用機遇。
Stevenson和Jarillo-Mossi(1985)研究認為,創業是依靠整合資源的特殊組合以發掘新機會的一種價值創造過程。
P.F.Drucker(1985)認為,創業是一種行為,其主要任務就是變革。
HartStevenson和Dial(1995)認為,創業是不顧現有可控制的資源而尋求和利用機遇,但是受到創建者以前的選擇和行業相關經驗的限制。
H.H.Stevenson和J.C.Jarillo(1990)將創業定義為,個人不考慮當前所控制的資源而追求機會的過程。風險投資家FredWilson把創業看作“將創意轉化為企業的藝術”。
MorrisM,LewisP.等(1994)對1982—1992年美國核心創業雜志上出現的77個創業概念進行了內容分析,把這些概念中出現5次以上的詞語記錄下來,在77個定義中,出現頻率最高前7位的關鍵詞是:①開始、創建、創造;②新事業、新企業;③創新、新產品、新市場;④追逐機會;⑤風險承擔、風險管理、不確定性;⑥追逐利潤、個人獲利;⑦資源或生產方式的新組合。
MarcJ.Dollinger(2006)認為,創業就是在風險和不確定性條件下,為了獲利或成長而創建創新型經濟組織(組織網絡)的過程。
J.A.Timmons和StephenSpinelli,Jr.(2005)認為,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和行動的方法,它不僅要受機會的制約,還要求創業者有完整縝密的實施方法和講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領導藝術。創業不僅能為企業主,也能為所有的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創造、提高和實現價值,或使價值再生。盡管企業、創業者、地理環境和技術千差萬別,但都是核心問題或驅動力主導了高度動態的創業過程。這些核心問題或驅動力是商機的驅動,創業帶頭人和創業團隊的驅動,節約和創造資源的驅動,它依賴于上述因素的匹配和平衡。它是綜合性的、整體性的。其中,商機的創造和識別是這個過程的核心,隨后就是抓住商機的意愿與行動。這要求創業者有甘愿冒險的精神,既有個人風險,也有財務風險。但所有風險都必須是經過計算的,要不斷平衡風險和潛在的回報,這樣才能讓你掌握更多的勝算。通常,創業者通過精心設計戰略計劃來合理安排其有限的資源。
JackM.Kaplan和AnthonyC.Warren(2009)認為,今天的創業不但包括企業的創立,而且包括一種創意的產生和實施。
Morris,Kuratko和Covin(2011)認為,創業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活動,是人的精力集中運用于首創一種新概念或建立新企業或事業。
BruceR.Barringer和R.DuaneIreland(2010)認為,創業行為的本質,在于識別機會并將有用創意付諸實踐。創業行為所要求的任務既可由個人也可由團隊來完成,并需要創造性、驅動力和承擔風險的意愿。因而,他們關注由創業者或創業者團隊創建新企業背景下的創業活動。同時認為,已建企業也可以實施創業行動,以超前行動、創新性和風險承擔為特色。例如,蘋果公司、3M公司、亞馬遜網站都被普遍認為是創業型企業。
RobertA.Baron和ScottA.Shane(2005)研究認為,作為一個商業領域,創業致力于理解創造新事物(新產品或服務、新市場、新生產過程或原材料、組織現有技術的新方法)的機會是如何出現并被特定個體所發現和創造的,這些人如何運用各種方法利用或開發它們,然后產生各種結果。
我國學者王重鳴(2003)將創業定義為做新的事情,或者用新的方法去做事。張健等(2003)認為,創業是開創新業務、創建新組織、組合新資源、發掘和創造新價值的活動。林嵩等(2005)認為,創業本質上是一種新價值的創造活動,既包括創建新企業,也包括在成熟的大企業內部開展新業務。張玉利、陳寒松(2013)研究認為,創業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創業活動,即創業者及其團隊為孕育和創建新企業或新事業而采取的行動,包括新企業的生存和初期發展;二是企業家精神,即創業者及其團隊在開展創業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抱負、執著、堅韌不拔、創新等品質以及一些相對獨特的技能。概括來說,創業的狹義定義是創建新企業,廣義的定義是開創新事業。
綜觀學者對創業理論研究,主要有8大學派,即風險學派、領導學派、創新學派、認知學派、管理學派、社會學派、戰略學派、機會學派。不同的理論和學派對創業的定義闡述各有側重(見表1-1)。
表1-1創業定義的八大理論學派
派別
代表性人物
主要觀點
對創業的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