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公共關系在提升品牌價值、改善公眾關系乃至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將面臨職業的挑戰,面對不同社會組織的工作要求和崗位需要,掌握一定的公共關系知識和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本書以公共關系的基本概念為起點,系統地闡述了公共關系的內涵、職能、作用、特征、產生、發展、要素等基本內容,以公共關系實踐的發展為線索,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公共關系傳播、公共關系人員、公共關系調查與策劃、公共關系專題活動、CIS 策劃以及公共關系危機等內容。這一內容體系將公共關系的理論基礎與公共關系實踐的能力要求結合起來,在培養學生的現代公共關系意識和公共關系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完善自身形象,提高多方面的修養,真正實現學為所用的教學目標。
本書編寫的指導思想是, 改變以往“理論與實務”的通行模式,代之以系統化、模式,即以“原理、實務、應用”為三大系統,用培養公共關系“理念”、完善“實務”功效、提高“應用”水平為教學目標,建立以先進理論為導向、以實踐為目的的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大教育觀,結合中等職業教育的定位和公共關系工作原理、公共關系策劃程序等,構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課程體系。
本書基礎性、通用性、實用性強,適合中等職業學校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等商貿類專業教學,也可作為公共關系人員的崗前技能培訓的教材。
本書的特色如下。
1)學習目標明確。每章有明確的學習導航和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明確目標,有的放矢。同時,以案例、圖、表和知識拓展等形式穿插學習內容,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2)實用性強。本書根據中等職業教育的定位,結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適當降低了難度,盡可能突出課程的實用性,體現“做中學”和“學中做”的理念。本書采用案例導入法,以案例引入相關知識,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書中設計了較多的策劃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
3)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體現了“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實踐者”的指導思想,提供了教學資源包,不但便于教師對教學資源的使用,而且有利于學生預習與自學,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全書共8 章,建議每周3 學時,共計54 學時,具體分配如下:
章課 程 內 容
學 時 數
實踐講授合計
第一章公共關系概述2 4 6
第二章公共關系要素2 4 6
第三章公共關系傳播2 4 6
第四章公共關系人員2 4 6
第五章公共關系調查與策劃2 4 6
第六章公共關系專題活動4 5 9
第七章CIS 策劃4 5 9
第八章公共關系危機2 4 6
合計— 20 34 54
本書由武漢市供銷商業學校的王艷霞擔任主編,由武漢市供銷商業學校的卞靈娟擔任副主編,其他參編人員有武漢市供銷商業學校的施四維老師、哈爾濱市商業學校的白宇老師。編寫本書時的具體分工:王艷霞編寫第一章、第五章,卞靈娟編寫第七章、第八章,施四維編寫第二章、第三章,白宇編寫第四章、第六章,最后由王艷霞統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吸取和借鑒了大量國內外有關公共關系的理論和案例,請教了許多在公共關系事業一線的工作者,在此一并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編者水平有限,本書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王艷霞
2013 年1 月
《公共關系實務》以公共關系的基本概念為起點,系統地闡述了公共關系的內涵、職能、作用、特征、產生、發展、要素等基本內容,以公共關系實踐的發展為線索,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公共關系傳播、公共關系人員、公共關系調查與策劃、公共關系專題活動、CIS策劃以及公共關系危機等內容。這一內容體系將公共關系的理論基礎與公共關系實踐的能力要求結合起來,在培養學生的現代公共關系意識和公共關系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完善自身形象,提高多方面的修養,真正實現學為所用的教學目標。本書由武漢市供銷商業學校的王艷霞擔任主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公共關系概述1
第一節 公共關系的內涵 2
第二節 公共關系的基本職能和作用 6
第三節 公共關系的基本特征 10
第四節 公共關系的產生和發展 14
第二章 公共關系要素 20
第一節 公共關系的主體 21
第二節 公共關系的客體 24
第三節 公共關系的媒介 28
第三章 公共關系傳播 34
第一節 公共關系傳播的含義及方式 35
第二節 傳播媒介的選擇 37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公共關系概述1
第一節 公共關系的內涵 2
第二節 公共關系的基本職能和作用 6
第三節 公共關系的基本特征 10
第四節 公共關系的產生和發展 14
第二章 公共關系要素 20
第一節 公共關系的主體 21
第二節 公共關系的客體 24
第三節 公共關系的媒介 28
第三章 公共關系傳播 34
第一節 公共關系傳播的含義及方式 35
第二節 傳播媒介的選擇 37
第三節 公共關系傳播的效果 40
第四章 公共關系人員 47
第一節 公共關系人員的基本素質 48
第二節 公共關系人員的基本禮儀 53
第五章 公共關系調查與策劃 61
第一節 公共關系調查 62
第二節 公共關系策劃 67
第六章 公共關系專題活動 74
第一節 慶典活動 75
第二節 贊助活動 78
第三節 展覽展銷 82
第四節 新聞發布會 85
第五節 其他公共專題活動 89
第七章 CIS 策劃 94
第一節 組織形象 95
第二節 CIS 識別系統 100
第八章 公共關系危機 108
第一節 公共關系危機概述 109
第二節 公共關系危機處理 114
第三節 重塑組織形象 120
參考文獻 125
思考與練習參考答案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