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本書系統探討了金融機構系統性風險外溢、金融杠桿惡化、影子銀行擴張、地方債務風險積聚、房地產泡沫化演進等主要金融風險演化與防控問題,并立足經濟金融共生共榮本質,深入探究致力于實現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的宏觀金融與宏觀經濟雙支柱調控協調機制。本書認為,建構科學高效的中國式現代化穩金融宏觀調控框架,應從有效確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層級、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對影子銀行常態化監管、強化地方政府顯性與隱性債務綜合管理、構建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健全低利率時代貨幣
本書以政府碳稅、碳交易和碳約束三種碳減排政策為背景,剖析政府不同減排政策對獨立再制造、授權再制造和外包再制造的影響。具體包括:基于三種再制造模式政府不同碳減排政策對制造/再制造競爭的影響;在政府每一種碳減排政策下,確立最優的再制造模式;設計制造/再制造合作機制,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同時達到最優。本書基于對諸多公司的實地調研考察,對我國再制造行業的現狀做了細致梳理,研究雙碳目標下政府不同碳減排政策對再制造的影響,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價值。
妥善處理養老保險與財政之間的關系是每個國家公共養老保險制度必須面臨的問題。在國外,面對不斷加深的人口老齡化態勢,養老保險與財政的關系經歷了從密切到理性拉開距離的過程。在我國,一方面受到傳統制度下財政補貼養老保險路徑依賴的影響,另一方面局限于財政助推市場經濟轉型的現實情況,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水平不斷提高,逐漸陷入財政被動補貼養老保險的境地,這無論是對于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還是對于財政支出結構優化來說都是不利的。本書從養老保險制度和財政的本質入手,探究養老保險制度的保險根源以及財政的
本書深入探討國際投資對企業創新發展的影響。本書首先圍繞理論基礎展開,詳細分析了跨國投資與企業創新之間的相互作用,構建了全書的理論框架。其次,通過歷史回顧,從中國的角度出發,細致勾畫出跨國投資如何分階段推動企業創新。再次,聚焦于具體的研究與實證分析,探討了逆向技術溢出及其在不同區域、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異質效應。最后,分析數字經濟時代跨國投資新趨勢及企業創新邏輯的轉變,為理解和應對當前全球經濟新挑戰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踐指南。
數字經濟和服務經濟的繁榮使行業融合發展的趨勢不斷加劇,開放共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通過加強與其他各角色參與者的互動建立競爭優勢。服務生態系統是A2A導向的,強調價值通過互動產生,將廣泛的經濟社會參與者納入資源整合者和價值共創者的范疇中,成為探索企業競爭優勢形成的新視角。近年來,服務生態系統的實踐不斷豐富,在2024年Brand Finance公布的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居前3位的(蘋果、微軟、亞馬遜)均是具有生態系統視野、擁有主導生態系統能力的企業,從服務生態系統的
本書以支付市場的供需分析為起點,以定價機制革新為頂點,以消費福祉評估為落點,構建起了貫穿“供需分析→定價設計→效應評估”的拋物線式脈絡及架構。本書立足于現代支付體系的需求端和供給側現狀,針對現行定價機制存在的弊端,運用雙邊定價理論研究支付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創新和調節機制改革,采用微觀計量方法評估支付科技的功能績效。
《可持續生計與鄉村發展》一書表明,生計方法是理解鄉村發展的重要視角,該方法需要對政治經濟學有很好的把握。在書中,伊恩·斯庫恩斯回顧了生計方法的歷史脈絡,分析了生計方法與貧困和福祉研究之間的聯系,討論了生計方法的內容、潛力與局限。 這是一部極為重要的著作,簡明而全面,專業而精準,結合了多學科的視角,適合所有讀者閱讀。
本書共收錄了19家新時代在滬溫商企業,這些民營企業與時代相向而行,打破舒適區、挑戰可能性,成為我國創新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本書以此為案例對象,從各個具體維度對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持續提升競爭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進行全面分析,并從具體到抽象,提煉總結企業以高質量發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價值貢獻,以期能為創新創業創造、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本書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組織編寫,緊扣黨中央對2024年經濟工作的部署要求和二十屆三中全會會議內容,從多層面、多角度、分領域對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全面系統解讀。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全面翔實的數據深刻分析中國經濟當前形勢、增長態勢和長遠大勢,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輔導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