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不沉的湖》《弦上的夢》《全息攝影》《米家山水》《魯魯》《蝸居》《你是誰?》《朱顏長好》《勿念我》《長相思》《胡子的喜劇》《琥珀手串》等小說作品。
本書為宗璞小說精選集,收錄了宗璞有代表性的小說《不沉的湖》《米家山水》《魯魯》《蝸居》《你是誰》《朱顏長好》《勿忘我》《長相思》《胡子的喜劇》《琥珀手串》等。宗璞的小說大多表現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她的小說繼承了中國古典美學的蘊藉,又汲取了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精粹。宗璞博學多識,心系家國,堅守知識分子立場和真善美,小說彰顯人性之美。
現代文學研究中對鄉紳階層人物的遮蔽與發現,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學術史現象。在反思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書在文學作品所展開的社會空間中重新認識鄉紳人物形象及其變遷,由此呈現現代文學世界中“地方社會”浮沉的一個側面,進而追索文學批評中地方意識的消長之跡。
本書是八十二歲老人歷時五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從生命的高度,審視傳統的居家養老和新興的機構養老,寫就的養老紀實。作者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盡情地描述著每天發生在家中和在養老院頤和苑里的這樣那樣的有趣的事和不凡的人。書的每一章每一節,都在講述著“走在人生的邊上”的不尋常的故事。
這本談佛論道的隨筆集,重點關注五四新文學作家結合佛理道學的寫的小品,除關照現實、洞察社會,希望借佛道改造國民、救亡圖存外,也不乏修身養性、人生感悟、尋求精神慰藉、憶念佛界先師的作品收錄其中。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苦難深重,軍閥混戰、社會動蕩、道德淪喪、精神匱乏、經濟衰退,辛亥革命失敗,五四運動落潮,覺醒的一代青年苦悶不堪,便借佛教人生皆苦、世事無常的苦空觀承載自己的悲觀情緒,在佛學中尋求精神慰藉。
文人關注佛道,要是說為遁入空門,那也不對。用弘一法師的話說,是以出
本書所選均為作者的回憶性散文作品, 包括《一個朋友》《伙伴的回憶》《父親的記憶》《母親的記憶》《鳳池叔》《疤增叔》等, 有的雖冠以“小說”之名, 實乃對生活中人物原型的真實記錄。可以說, 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 都與孫犁的平生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作品中, 有對親人、朋友、師長的懷念, 有對故鄉凡人瑣事的追憶, 也有對人性善惡的文學性解讀。這些作品篇幅不長, 但文筆老到, 感情真摯, 而且多有神來之筆, 是孫犁晚年作品中最具文學性的文字, 也是影響最大的文字。
本書匯編了蘇童自1988年至今發表的經典散文篇目, 以南方童年 (如夏天的一條街道、九歲的病榻、自行車之歌)、人間世態 (如茶館店、沉默的人、女兒紅) 以及閱讀與寫作 (如尋找燈繩、虛構的熱情、我為什么不會寫雜文) 為三條線索, 全方面、多角度描繪出蘇童的散文世界, 展現了他文學作品中的南方精神與女性視角, 以及閱讀與寫作的體悟。本書除編選蘇童已出版的散文集中的經典篇目, 還著眼于其近年發表的優秀散文、隨筆, 遵從了叢書經典化與開放性的編選思路, 兼具“回望”“凝視”與“放眼”的原則。
本書擬精選施蟄存代表性散文篇目, 以體現其散文創作風貌。施蟄存 (1905-2003), 名德普, 字蟄存。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文學新感覺派作家、翻譯家、學者, 華東師大教授。施蟄存一生著述經歷可分為四個時期。1937年以前, 除進行編輯工作外, 主要創作短篇小說、詩歌和翻譯外國文學作品。抗日時期主要是散文創作。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主要翻譯外國文學作品。
《水滸傳》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古典英雄傳奇小說的代表作。該書不僅塑造了眾多形象豐滿的英雄人物,同時它也書寫了人生百態和社會市井生活,內容十分豐富。歷代讀者閱讀該書,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仍然被當代讀者分析、探索和論述。《俠亦俠亦盜說水滸》按照話題分類,分別講述水滸的歷史背景、水滸英雄的思想主題、水滸英雄的錢財觀、酒肉觀等,作者行文輕松,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力圖別開生面,提供富有啟迪的思考。閱讀本書,有助于提高讀者閱讀原著的興趣,同時也有助于讀者把對原著的思考推向深入。
故事發生在大奉王朝期間。一年,巨額稅銀在押運途中突然失蹤,一時間朝野震動,龍顏大怒,頒發敕令:斬首護送者,三族連坐!縣衙捕快許七安意外卷入此案,被打入大牢。在流放前夕,他抓住重要線索,覓跡尋蹤,邏輯推理,以超常的手段迅速破案,由此得到朝廷重用,成為王朝的打更人。此后,他又卷入桑泊案、灰尸案、恒慧與平陽郡主案等一系列大案中……
小說中,作者將社會背景、儒釋道等諸家文化巧妙結合,表現了主人公許七安在偵破數起離奇案件中的睿智機敏,展示出多種多樣的探案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