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基層公共治理、基層公共服務三篇,包括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科爾沁左翼中旗農村環境整治問題研究、草原文化與牧區女性人力資源開發關系簡析等內容。
規律始終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和根本問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基本理論問題。該書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規律“是為何物”“從何而來”“如何體現”“走向何處”四大理論問題: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規律的學理闡釋為立論前提和邏輯起點;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規律之所以形成和存在的內在機理為邏輯展開,解析學科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與矛盾關系;由此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并立足新時代語境,展望未來發展的趨勢走向與美好圖景。全書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系統與
本書是一本關于如何守正創新做好新時代宣傳工作的通俗理論讀物。書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新形勢下宣傳工作的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為主題,從新時代宣傳工作的歷史方位、根本遵循、中心環節、使命任務、戰略任務、重要職責、重要要求、重要目標、隊伍
本書主要對這21個項目進行案例分析, 供讀者閱讀和參考, 同時也進一步推廣基層的廉潔創新探索和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我們黨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推動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歷史性、開創性成就。在這一過程中, 各級黨政機關、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方面積極發起廉潔創新項目。“中國廉潔創新獎”是國內廉政治理領域的首個學術性獎項, 2022年舉辦了第三屆評選活動。第三屆“中國廉潔創新獎”共評選出7個獲獎項目和14個提名獎項目。
本書著重分析了社會工作介入應急管理的相關內容。社會應急管理在減少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本書是中國早期社會工作實務歷史的系統研究,按照“歷史—現實”“專業一本土”兩個連續統的框架,作者將這一階段的歷史分為“開端”“教育”“推進”“專業化”“本土”相互交錯的五個主體部分,以豐富的史料重現了專業社會工作從舶來到扎根本土的歷史演進過程。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在“本土”部分,作者特別將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走農村道路在邊區政權建設中形成的民政工作界定為本土特色的社會工作實務形式,為中國社會工作的歷史提供了另外一個源頭,開拓了本土社會工作研究的新思路。本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對中國早期社會
本書分為七章,作者首先厘清了社會協商治理概念,然后從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中探尋關于國家治理和協商民主的重要觀點,最后從社會協商治理的實踐路徑(嵌入式治理)、基礎場域(社區協商治理)、傳統場域(鄉村協商治理)、創新場域(社會組織協商治理)的框架下建構社會協商治理的理論模型。同時,廓清了當代中國和西方社會治理在理論與實踐的本質不同,避免了理論界存在的簡單套用西方理論的誤區。
本書由西南政法大學主管、西南政法大學期刊社指導、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主辦,以國家治理與公共安全為主題,從國家機構改革、重大工程風險評估、校園安全建設、基層治理等方面,探討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及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問題,涉及領域包括國家治理、社會穩定、重大工程風險評估、校園安全建設、城鄉基層治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社會治理的國際比較等,且以實證研究為主,主要關注當前我國在相關領域的重大現實問題,輔之以比較研究。本書常設欄目有“國家治理”“基層治理”“公共安全”“學界觀察”等。
本報告對2022年我國法治政府建設所取得的成就進行總結回顧。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領下,法治政府理論研究成果豐碩,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更加完善。行政法理論界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在行政程序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組織法等領域持續深耕,聚焦行政處罰法、科技創新的法治保障、行政爭議解決、兒童福利法等領域的重點、熱點問題,研究體系和研究視野不斷拓寬和豐富。同時,本報告持續關注北京市行政法治發展取得的年度成效,提出“十四五”時期實現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預期目標的基本思路和方向,闡釋新世行營商環境評估體系對
本書是反映有關民族問題研究年度性進展情況的工具書。“學科進展”反映2015-2016年民族理論、民族經濟、民族文化、民族學與人類學、民族語言、民族教育、影視人類學、語音學與計算語言學、民族古文字古文獻等學科的研究概況和評價;“特約稿件”反映民族問題研究領域的重大學術項目和學術成果;“學者學人”是對民族學與人類學大家進行的訪談;“網絡開發與發展”介紹了中國民族地區互聯網與網絡輿情的發展情況;“學術活動”介紹了國內外民族學與人類學相關會議;此外還有“新書·學術論文索引”“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