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原清華社會學講義第四本《社會分層十講》的基礎上拓展而成,由國內社會學家李強教授執筆,介紹了社會分層的基本理論、歷史、分析框架等經典內容,以及中國社會分層結構的基本情況及特點。社會分層領域包含甚廣,最近又出現許多新的研究取向,因而介紹起來頗為繁雜,也難以滿足所有讀者的全部需求。本書根據新的社會形勢變化和分層研究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對《社會分層十講》中的第八講中國社會結構測量和第十講中產階級理論部分進行了修訂,并增加了五講,補充介紹了中國的中產階層與中等收入群體、精英理論及其流派、中
本書重點圍繞中長期時期內我國老齡產業的發展,詳細分析了老齡金融產業、老齡制造產業、老齡健康產業、老齡服務產業、老齡宜居產業、老齡文化產業等幾個主要的老齡產業板塊,在未來不同階段的重大需求,并根據目前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提出了不同階段相關產業的發展目標與重點發展內容,認為未來老齡產業的重大發展需求包括日常生活、適老化產品與康復輔具、商務服務、健康管理服務、慢病管理、醫療衛生、長期照護、康復護理、安寧療護、適老化環境、文化娛樂、老齡金融等產品和服務需求。同時,根據目前老齡產業的主要發展現狀,提出
刑法學的向度
李忠,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國際法所法治戰略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員,中國憲法學會常務理事。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和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黨內法規。出版獨著2部、譯著1部,在《法學》《法律科學》《法商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多項。
本書以大航海時代下全球殖民擴張為廣闊背景,以俄日互識為切入點,有序探討兩國早期關系的發端、發展、延續、突破與延伸,呈現兩國之間“好奇”“試探”“警惕”“接觸”“沖突”與“睦鄰”的歷史過程,總結出俄日早期關系史的顯著特征(特殊規律)和依循的歷史普遍規律。本書立足于全球史和東北亞區域史的歷史記憶,構筑自成一體的世界史視野下的俄日早期關系史敘事體系。
二戰結束后,移民問題在美國重新泛起。從杜魯門政府至約翰遜政府,美國社會各界就接收外來移民問題展開激烈辯論和博弈,最終導致美國移民政策發生重要轉變,即選擇移民的基本標準從以種族和民族屬性為中心到以與美國公民和永久性居民的親屬關系為基礎。二戰后這場圍繞移民問題展開的爭論及其引發的政策變革,對美國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
本書對自由國際主義在現代的興起和演變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兩百年來,自由國際主義的宏偉計劃一直是建立一個開放的、松散地以規則為基礎的、以進步思想為導向的世界秩序。今天,這一事業正處于危機之中,自外部受到非自由主義挑戰者的威脅,在內部受到民族-民粹主義運動的威脅。這本應時的書首次全面闡述了自由國際主義從其19世紀的根基到今天這個破碎的政治時刻的漫長歷程。為自由民主創造一個國際空間,維護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權利和保護,平衡自由與平等、開放與社會團結、主權與相互依存等相互沖突的價值觀,這些都是推動自
本書以美國印太戰略及美國與印度的戰略互動為基本框架,重點考察分析美國與印度海上合作的主要領域、動力來源和制約因素。本書有助于充分認識美國印太戰略邏輯和美國與印度的戰略互動關系,準確把握印太戰略框架下美國與印度海上合作的發展態勢,為思考探索中國的戰略規劃和風險應對提供潛在基礎。
本書主體內容包含四部分:檔案文獻及史料綜述,介紹中國和美國關于該主題的檔案館藏情況;民族心理學分析,從民族、性別、年齡等角度出發,論述俄僑的身份認同特征;介紹在20世紀上半葉美國移民法日趨嚴格的背景下,美國俄僑對中國俄僑的援助;自華赴美的俄國僑民的履歷生平。
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西歐各國社會民主黨在西歐各國政壇的影響力雖然有起伏,但仍然是西歐社會的主流政黨。本書認為,社會民主主義在目前的西歐各國之所以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因為作為一種社會改良主義,它對緩解兩極分化、改善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條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的作用,因為沒有觸及資產階級的統治根基,在客觀上也有利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持續運轉,所以社會民主主義的一些政策主張和改革也能夠被西歐資產階級接受。面對20世紀末以來全球化浪潮的嚴重挑戰,西歐各國社會民主黨不得不進行一系列政策調整和改革。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