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倍倍爾(18401913)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主要領袖和創始人之一,也是德國工人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著名的政治家和活動家。倍倍爾的一生,經歷了德國工人運動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從興起到發展壯大的整個歷史時期,即社會主義思想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至后來社會主義工人政黨的建立和發展時期。本書主要從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議會斗爭、婦女解放、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等方面闡釋了倍倍爾的社會主義思想。他的這些思想,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繼承,又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外文局編輯,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間的重要講話、談話、演講、致辭、指示、賀信等109篇,還收入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月以來的圖片45幅。全書分為21個專題,生動記錄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面對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風險挑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
本書以新時代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主題,立足黨的十八大以來興黨強黨的壯闊實踐,著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發展歷史進程,用講故事、談變化的方式解讀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所進行的理論創造、實踐創新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別是引導讀者深入感悟“兩個維護”、自我革命、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反腐敗斗爭等的現實變化和生動歷程,深化對興黨強黨的理解認同。
本書基于研究的聚焦性與針對性,從高層黨委領導、中層黨組織負責人影響力、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三個維度提煉主題,通過文獻梳理、實證調查與比較研究,對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進行分層探索。首先,對民辦高校黨委領導作用實現方式和保障機制進行研究,重點分析民辦高校黨委領導作用實現的阻礙因素、典型經驗與保障機制;其次,對民辦高校中層黨組織負責人影響力進行研究,重點分析民辦高校中層黨組織負責人影響力提升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最后,對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進行研究,重點分析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面臨的困境與
在完整解析國家信息化的總體框架及其與政務信息化的關系的基礎上,全面闡釋數字政府的概念框架及其組成要素間的邏輯關系,系統講解數字政府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礎,緊密跟蹤政府數據開放與政府數據治理的前沿與熱點,多維解析一站式服務與“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理論與實踐,詳細解讀電子政務的文化建設與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最后介紹國外和國內有關電子政府構建和電子政務建設的兩個典型案例,分別是丹麥電子政府實踐案例和“武漢交警”政務微信服務案例。
本書是20世紀最杰出的后殖民主義批判先驅、精神科醫師和作家弗朗茨·法農的代表作, 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本書深刻剖析了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精神與心理, 描繪了殖民主義對有色人種的精神“奴役”。在白人的話語霸權下, 黑人被認為是愚昧的、落后的, 白人才是文明人。法農以生活在原法屬海外省的安的列斯群島的黑人為例, 描述了黑人是如何在殖民主義中失去自身的主體性和身份, 并完全向白人世界臣服的。安的列斯人在法律意義上是法國公民, 作為有色人種, 他們在面對白人時始終存在一種自卑感, 他們在潛意識中
本書系公共行政學入門教科書,對公共行政學的基本內容進行了全面、系統而又有一定深度的介紹和闡述,是高等學校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等公共管理類專業及眾多其它文科專業(比如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行政學必修課程的教材。首先,嘗試建構以行政職能為中心的公共行政學體系。其次,既闡述公共行政學的基本學理,同時突出中國公共行政的實踐特色。第三,在內容、觀點方面完全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充分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四,每章都附有與正文內容息息相關的延伸閱讀,以
《當今比較政治學:世界視角》是比較政治學領域的經典之作,在學界極具影響力,曾在國內多次出版,吸引了眾多讀者,第十二版沿用阿爾蒙德的概念系統、過程和政策分析框架來幫助讀者理解政治,并重新構建了前面的理論部分。在導論篇,本書介紹了比較政治學的挑戰與變化,勾勒了對差異巨大的社會的政治進行比較和解釋所需要的概念,闡述了重要的政治結構、功能和過程,比較了在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一致的框架內的諸項政策及其結果。在國別研究篇,本書運用一個前后連貫的框架對11個典型國家(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墨西
政治話語是政黨、政府、軍隊等權力組織在治理國家、謀求國家利益過程中采用的言語方式。政治話語是政治世界的話語實踐、話語描述或話語映射,能夠有效揭示政治問題,深刻反映社會變化與發展。本書在認知語言學和話語分析相關理論指導下,基于語料定性分析法和語料庫語言學相關方法,重點考察了政治話語蘊含的言者和理解者的經驗基礎、概念結構、思維邏輯及價值理念,并系統探究了政治話語生成和理解的認知模式。
不管對馬克思主義持何種態度,我們都沒辦法否定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一學說改變了世界的進程,尤其是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本書力求提供系統的有說服力的答案,序言直入正題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究竟行在哪里,然后分十章全方位展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的理論特質,結語部分則突出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意蘊。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引領時代、改變世界,就在于它堅持改變世界的哲學觀,提供唯物辯證的思維法則,貫穿立足實踐的認識智慧;它從現實的個人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