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講述: 在動畫藝術空前發展的今天, 動畫創作的民族化與國際化特點愈加顯著, 國產動畫如何在不斷追求創新的過程當中還能夠不忘傳承, 而真正需要傳承的內容如何取舍,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也是一個特別值得去探索的問題。山東地域文化有其獨特的魅力, 其蘊含的多樣的、豐富的文化資源, 是一個無價的寶藏, 值得我們用心去開采、去繼承、去發揚光大。國產動畫能夠走到世界上, 最重要一點就是文化自信的立足點, 從民族化著手發展我國的動畫, 滲透著中國的精神、中國文化的題材、中國表達的方式。
本書基于新時代高校教師發展的現狀和教師的需求,從高校教師發展問題的提出與現狀分析出發,系統描述了高校教師發展的研究方法與原則、主要取向以及影響高校教師發展的因素和發展途徑。重點闡述了高校教師發展的理論基礎、發展基本理念以及發展的內容、規劃。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了新時代高校教師發展與教育研究、發展與校本培訓、反思性教學、自主發展以及發展共同體構建。
本書共9章,主要內容包括現代圖書館服務轉型、提升服務質量理論探討、圖書館建設現狀、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圖書館信息化的應用與建設、閱讀推廣工作管理、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的作用。
《商學院的人文課》精選自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人文講座,寫法深入淺出,內容包羅萬象,堪稱一部古代中國經濟生活的百科全書。
書中每講介紹一個主題,主講人包括李伯重、韋森、賴建誠、葛劍雄、盛洪等一眾名家;開篇首先定義商字,從中國商業和商人成長史開始,一路娓娓道來,先后介紹了宋朝的金融體系、貨幣的起源、中國經濟的思想脈絡、金銀本位制、儒家傳統與英式自由主義等主題;思路清晰,講解透徹,文章不乏思想的深度,寫作方式上又直抵人心,讀之者心領神會、亹亹不厭。
本書有助于讀者理解中
本書是一本關于教育的隨筆集, 分為“教育”“教學”“成長”三個部分。“教育”部分12篇文章闡述了作者徐相瑞校長從教近40年來對教育的感悟與思考; “教學”部分33篇文章總結了教學實踐中的優秀成果以及有效探索; “成長”部分11篇文章是對教師自身成長的反思與追求。本書為中原教育名師教育反思和個性表達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 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
本書從分析大學法人制度入手,通過探討大學內部治理結構,解構我國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比較中外大學校長權力配置的異同,汲取世界經驗;通過分析大學內部治理結構中校長與相關利益主體存在的行政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黨內法規關系等,提出了分權、民主監督、權利救濟等制約與保障校長法律地位的策略與措施。
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縱向與橫向相交融、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原則,采取多種研究方法,結合我國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這一對象,按照理論概述形成條件內容特征現實考察方法途徑的思路進行研究探討,努力突顯時效針對性,力求展現整體系統性,嚴格遵循邏輯思辨性,以期更真切地貼近與回應學術熱點,為文化自信的提升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學術力量。
大學文化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應對西方文化沖擊和構筑國家文化安全屏障中處在前沿位置。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和文化生產的重要陣地,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我國高校的文化安全面臨著巨大挑戰。本書作者立足長期的高校工作實踐,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文化安全的論述為指導,從西方文化霸權、網絡文化、宗教滲透、思政課主渠道、師德師風、大學生心理健康、環境文化、對外交流、文化創新等方面……
本書旨在展現倫敦的風貌,從而理解倫敦的現在。“倫敦的起源”,涵蓋的內容包括建立倫敦的這塊土地,將其作為自己家園的人們,以及那些讓倫敦有了多個中心的不同定居者;“倫敦的發展”講述為倫敦的發展制定法律和提供資金的人們,以及其大發展所采取的形式;“建筑”介紹了倫敦各式各樣的建筑;“藝術和文化”關注倫敦的創意精神,承認倫敦對創意靈感和文化抵抗的貢獻;“創新和學習”探訪倫敦的博物館、美術館和教育機構,驚嘆于這座城市在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商業和休閑”講述了倫敦的“靈魂”,即倫敦人是如何做生意和進行休閑的;
技術預測是我國科技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常規性工作,已經成為科技戰略和規劃編制的重要支撐。本書重點關注愿景需求—現狀評價—預測調查—技術選擇—路線圖的技術預測研究邏輯,層層剖析,強調不同邏輯環節上方法的適用性,從整體上回答“為什么要進行技術預測”“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技術”“我們有什么樣的技術”“如何評估這些技術”“如何選擇這些技術”“走什么樣的技術發展路徑”等問題,為綜合集成各方面專家智慧,科學、規范開展技術預測研究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