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研究如何對紅色檔案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的論文集。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也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紐帶。紅色檔案不僅是檔案資料的重要組成,還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本書收入54篇論文,是不同部門不同領域檔案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探討,從對紅色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等方面闡述如何厘清紅色檔案資源“家底”,發掘其內在價值,把紅色檔案保管好、整理好,為賡續紅色血脈服
本書精選了黨建品牌創建的經典案例,分為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黨建品牌案例、機關黨建品牌案例、城市社區黨建品牌案例、農村黨支部黨建品牌案例、“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品牌案例等部分,并對部分品牌案例進行評析,分析這些黨建品牌名稱的命名與內涵闡釋,黨建品牌的架構體系,黨建品牌的落地載體,黨建品牌的落地即黨建與生產、經營和行政等業務融合,等等。本書旨在為各行各業黨建品牌建設提供參考,規范黨建品牌建設,真正實現黨建與業務的有機融合。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共產黨革命,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和發展走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從發生到最后勝利,革命的理念、理論和行動互為表里,密不可分。本書圍繞中國共產黨革命的理念和信仰、中國共產黨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革命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國共產黨革命的中國道路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對于進一步理解中國共產黨革命,把握中國共產黨革命的精髓,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理論宣講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孕育、形成并不斷發展的一種宣傳馬克思主義尤其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一種重要形式。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課程,《紅色理論宣講實踐教程》是揚州大學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思政課尤其實踐課改革創新重要論述的實踐教學理論成果,也是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的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社會實踐課程)“紅色理論宣講”的教學研究成果。本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設計和撰寫,主要內容由導論以及經典研學、專題報告、文
本書是日本優秀青年學者齋藤幸平的著作,2018年,該書獲得多伊徹紀念獎(Deutscher Memorial Prize)。該書已成為當今西方生態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代表性著作。書中講述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的觀點啟發著馬克思的思想不斷進化,加深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農業的批評態度。馬克思則進一步認識到,通過對生產資料的管控,合理調節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可以幫助恢復人與自然的統一,彌合物質變換的裂痕。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要與資本主義制度決裂。本書重新審視馬克思的文本,以更系統、更
本書提出的城市公共安全及其大數據雙治理體系、相關雙治理問題發現的情景嵌套、大數據驅動的雙治理路線圖等均為學術原創。通過對城市公共安全服務治理及其大數據治理兩個領域的實踐問題關聯分析,構建雙治理體系結構,提出其有實例說明的關鍵分析方法。
近年來,G20、歐盟等一直在倡導和實踐將開放政府數據作為防治腐敗的工具。本書結合反腐敗和數字治理兩大熱點問題,運用面板數據分析、案例分析、問卷調查與訪談等多種方法,將大樣本與小樣本結合,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結合,全球視野與中國情境結合,從多視角回答了“開放政府數據是否對腐敗防治有作用”和“如何通過開放政府數據防治腐敗”等問題,對委托-代理與數字賦能等理論做了進一步梳理和深化。本書可為如何防治腐敗、建設數字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行政管理工作中的108個怎么辦》是針對新手行政經理而編寫的,包括六部分,每部分四節,對應采用“月”代表“章”,“周”代表“節”。本書具體內容包括第一個月——進入角色;第二個月——自我提升;第三個月——行政事務管理;第四個月——財產物資管理;第五個月——文件資料管理;第六個月——總務后勤管理。本書進行模塊化設置,簡單易懂,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全面系統地對新任職行政經理剛上任半年的工作進行梳理,適合新上任的行政經理和從事行政管理的人士閱讀,也可供管理咨詢顧問和高校教師做實務類參考指南。
《智慧城市安全韌性評價與時空演化》以城市為研究對象,建立城市安全韌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并運用ArcGIS軟件建立空間模型分析區域間城市安全韌性在時間及空間分布上的差異。通過實證分析法,對西部地區十二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城市安全韌性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和分析,最終提出相關對策。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城市發展進程與災害研究、國內外安全韌性城市建設現狀分析、城市安全韌性評價指標體系相關理論、城市安全韌性評價指標體系、我國西部地區城市安全韌性評價時空演化分析、我國安全韌性城市建設中的措施研究。
在本書中,趙汀陽以他的“綜合文本”和“無立場分析”作為方法論,深入分析政治哲學和文化哲學問題,推出“天下制度分析模型”,力圖說明當代世界的理念困境,并且以中國哲學為基本資源,重塑關于“中國”的概念和關于“世界”的世界觀。趙汀陽的“綜合文本”研究法同時也是對哲學方法論的一種探索,其中引進了博弈論、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和歷史學的某些分析。這種新的方法論加強了哲學的創造性,同時也可能形成有爭議的理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