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不僅需要中國政府繼續加強環保治理和加大環保投入,也需要中國企業加強環境管理、提升環保投資效率,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本書運用企業社會責任三領域模型、利益相關者理論、制度理論、資源基礎觀、高階理論等多重理論分析了內部控制對企業環保投資及其績效的作用機理,并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實證評價了內部控制與企業環保投資及其績效的關系。本書不僅使相關理論在企業投資行為綠色化層面得到結合和拓展,還為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國家未來,關系人民福祉,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與黨建、強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并列為“十四個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重要戰略地位。與此同時,“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寫進黨章和憲法,逐漸成為全黨意志、國家意志和全民共同行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繪就了新藍圖。本書分為總報告、評價篇、政
本書提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基本內涵、戰略要義和人地耦合共生理論,優選了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自主研制了《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技術規程》、分級標準、技術流程與評估技術方法、美麗中國建設評估動態監測系統[簡稱“科美評”(KMP)系統]和美麗中國建設公眾滿意度調查APP系統。分析了美麗中國建設現狀與存在的差距及短板,提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井”字形軸線格局與綜合區劃方案,分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開展了美麗中國建設評估的實證探索,提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推進模式、建設路徑與對策建議。
本書以“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為主軸,以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為理論基石,以我國杰出的生態學家、科學家、哲學家錢學森第五次、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為啟示,以當今時代(生態)科技哲學變革要求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生態技術創新為危機意識和責任動力,面向2030、2060全球氣候變化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展望,以此主框架為架構, 圍繞①生態文明體系與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研究;②生態文明體系建設全面推動人類社會綠色轉型研究;③加快
在生態保護的研究與實踐中,傳統文化中蘊藏的豐富的生態知識逐漸受到認可和重視,其對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也得到了全新的認識。作者團隊以生態保護為視角,將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手段相結合,選取青海三江源和四川甘孜州為研究基點,從生態環境中的自然圣境、神山圣湖和當地居民的行為(狩獵、牧業、蟲草采集)入手,通過對野生動物分布、鳥類分布、草場變化、蟲草采集管理等具體研究項目的分析,探討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在生態保護中所發揮的作用。
本書主要介紹面向2030年的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目標與使命,在此基礎上,闡釋了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背景下項目式學習的含義與特征,全面分析面向生態文明教育的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性與時代價值;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跨學科學習以及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項目式學習,如何開展項目式學習評價,深入研究生態文明教育背景下的項目式學習實施成效,以及未來十年北京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終身學習與項目式學習的融合發展案例,為助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更優質的基礎教育研究與支持。
本書圍繞“區域生態安全保障”這一核心主題,旨在為京津冀城市群地區生態安全保障與協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首先,從理論層面對城市群生態安全進行了梳理,分析了生態安全背景、發展趨勢、科學內涵及其與國家安全的關系,并分析了城市群生態安全的內涵和特點。利用土地利用和社會經濟等多源數據系統地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地區景觀格局演變特征及其與社會經濟的脅迫關系,從宏觀層面探討了城市群生態監管和風險識別的技術路徑,從不同視角分析了城市群生態風險識別方法,建立了城市群生態風險評估與預測技術體系,為開展城市群生態風險預測和
本書分為政策篇、科學篇、產業技術篇、大眾篇四個章節, 分別介紹“碳中和”的背景、學術理論、產業實踐、技術創新等系列研究和實踐案例; 繼而通過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等權威研究機構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行動方案所做的詳細分析, 探索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為學界、產業界、經濟金融界提供“碳中和”理論與實踐案例, 并倡導公眾踐行低碳生活。
空氣污染防治作為重要的公共政策議題,也是理論研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本書針對空氣污染防治管理的客體屬性、主體關系、治理路徑、政策組合、組織構建等內容,以“合力生成”為線索,以“管理創新”為落腳點,以“清晰可讀”為展現形式,緊緊圍繞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的時代任務,評價我國現有的大氣污染治理政策,提出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及微觀層面的管理改進建議,探討建立“五位一體”的空氣污染防治管理政策體系,為建設中國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智庫”力量。
當前我國大氣環境健康問題突出,大氣污染問題更是威脅著生態環境和公共健康。其中VOCs的污染是對大氣環境非常重要和常見的貢獻者之一。本書結合我國大氣揮發性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系統總結了我國大氣揮發性污染物的環境暴露與健康效應領域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全書共分7章:第1章主要介紹我國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問題的演變、源解析技術的發展歷程及暴露與人體健康效應等問題;第2章介紹揮發性有機物的環境地球化學行為與來源解析;第3章介紹揮發性有機物的大氣化學過程與機制研究;第4章介紹揮發性有機物在礦物界面的遷移轉化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