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本書立足多元數字技術環境,在檔案管理理論與方法數字轉型的框架下探索與設計網絡空間參與式歸檔方案,從網絡空間作為“虛擬檔案庫”的角度推動網絡空間治理。在理論層面,由信息視角深入,梳理網絡空間的基本要義,發現其作為檔案庫的特性顯現,而網絡空間作為檔案庫的多主體構建過程和信息要素復雜變化的特征則體現出建立參與式歸檔機制的必要性。在實踐層面,基于國內外網絡空間參與式歸檔實踐的調研和進展梳理,識別出當前的實踐局限以及在概念認知、方法框架、應用體系三方面的核心問題,引出
14世紀中葉,英格蘭騎士曼德維爾的游記在歐洲流傳開來。這本游記記錄了一種果實,里面有活生生的羊羔,游記的主人公聲稱他親口品嘗了這種果實,而且覺得它非常好吃。這并不是唯一一部記載并評論這種怪異植物的作品。一位意大利修士也說,他從“值得信賴的人”那里聽說了這種果實。甚至有些人宣稱已經研究過這種果實,還撫摸過果實里羊羔的羊毛。關于這種離奇植物的報道和研究一直持續到17世紀。 相信動植物能夠雜交終究是一段無害的歷史插曲,然而,如果換成人類的生命健康、環境污染、自然
家校合作已經成了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熱點,但專門研究中小學教師與家長言語溝通的成果不多,且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家校溝通的政策、理念、制度和方式方面。本書稿不僅有些原創的觀點,而且指導性非常強,且緊跟當下的社會特點。主體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理論篇、實務篇、策略篇。理論部分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小學家校言語溝通的現狀、差異性,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其產生的原因,最后是改善的路徑。實務篇主要從口語表達的禮儀與藝術、書面表達的禮儀與藝術兩大方面闡述溝通的技巧和要領。策略篇集中講述家委會、學校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
由陳瑤、張斌賢團隊編寫的“美國教育轉折點叢書”,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美國教育的歷史演變,采用宏觀了解和微觀把握的有機結合的方法,具體和深入地把握美國教育在關鍵時期所發生的重大轉變。叢書的出版有助于在學理上厘清美國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和基本線索,把握美國教育發展的整體脈絡;有利于探索美國教育研究的新思路、新視角和新方法。與此同時,為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個學習和研究的輔助工具。
本書從攻殺破防的角度出發,大框架分為破相(象)和殺仕(士)兩大部分,每一個部分之中根據主動破防的攻方子力,再分為兵、馬、炮、車各四章。讓讀者能全面地對棄子破防、攻殺入局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把握,從而在實戰對局中更好地完成攻殺和入局。書中每一章均為25個例局,共計200個實例,均是各項象棋大賽中職業高手的實戰對局,對于象棋愛好者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本書共有七章,第一章將我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二章簡述了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和特點。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從閱讀推廣主體、對象、客體和渠道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第七章是本書的總結篇章。
本書以常見體能訓練傷病及其功能康復訓練方法科普為主線,圍繞常見體能訓練傷病的關節結構、功能康復篩查以及功能康復訓練方法等內容進行設計。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述肩關節、腰部、膝關節和踝關節的解剖學結構及其功能,以及相關常見傷病的功能篩查方法等內容,為常見傷病的功能康復訓練方法科普提供理論支持;第二部分,以肩關節、腰部、膝關節和踝關節的傷病功能康復訓練方法為主線,探討各關節在體能訓練傷病后的功能康復訓練方法。
本書是一部從心理學角度闡述教學的學術專著,其前身是王小明老師2005年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學論:心理學取向》一書。。由九章構成,內容依次為教學心理學概論、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教學診斷與補救、教師的專業發展等內容,每章都由教學目標、章節內容、練習題和推薦讀物構成。本書納入心理學新視野叢書,可以作為高等師范院校教學心理學的教材,也可作為研究生學位基礎課、研究生課程班、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用書。
本書之前每年一輯,從2022年開始改為每年兩輯,是由袁振國教授主編,以評論我國教育政策熱點及難點問題為主要內容的刊物,在教育決策、教育研究以及教育實踐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已連續被確立為CSSCI核心來源集刊。本輯內容主題是“有組織科研”,教育科學作為強應用性的學科,在當前的大科學時代和復雜的網絡時代需要綜合當今世界復雜多變的各方面因素開展研究。本輯收錄的文章圍繞這一主題,從“有組織科研的理論研究”和“有組織科研的實踐機制研究”兩方面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