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黃海學術論壇》)創建于2003年,《東亞評論》由山東大學主辦,現由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承辦,為半年刊。開設主編筆記、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經濟與合作、思想與社會、歷史與文化、語言與文學等專欄,刊登著名專家學者論文,同時為大學教師、科研人員,在讀博士生提供成果發布園地。本刊面向國際問題研究,以東亞研究為重點,突出東北亞研究。
《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是由中國婦女雜志社、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華坤女性消費指導中心編撰的、反映我國年度婦女社會狀況的報告。本書為連續出版的第十六部。《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No.16(2023)》聚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豐富翔實的數據,展現廣大女性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巾幗力量、巾幗作為、巾幗業績,以及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No.16(2023)》盤點2022年中國城市女性生活新變化,從思想政治狀況、職場工作狀況、健康狀況、
基于吸毒人群的毒品使用經歷,本書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和社會工作介入計劃。由于標簽化以及社會排斥的存在,無論在社會政策制定者還是社會服務實踐者的眼中,吸毒者與傳統的社會弱勢群體的形象還是有所差別的;學者們在考慮為弱勢群體提供政策支持時,也較少涉及這一群體。這也就造成了事實上的吸毒群體普遍的被社會福利體系所排斥的局面。然而,從社會福利及社會政策的視角出發,吸毒者不應僅僅被看作是有著偏差行為的群體,而更應被列入弱勢群體的行列。正是因為毒品的使用,他們的健康受損,生活也無法保持正常,還經歷有許多
本書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成果。本書在充分占有中國大陸及港臺的館藏檔案文獻集,及域外文獻特別是日本及歐美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晚清以降歷經北洋政權、國民政府以及新中國成立以后幾個歷史階段的禁毒歷史。作者把禁毒的歷史置于中國近代以來的大歷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是一部史料翔實、體系完備的中國禁毒史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由于中西交通之路暢通、貿易交流頻繁、粟特人為主的西方人大量東來,以及佛教傳入與盛行等各種背景,使得這時期武士形象出現較多西方文化因素。武士鎧甲、武士武器、武士帽冠頭飾、騎士翼馬圖像等都不同程度受到西方影響,出現新的形制,其源流也各不相同。來自中亞、西亞、希臘等地的相關文化因素,因各種傳播途徑及交流動因影響漢地武士形象。本書對漢地武士形象出現的各類西方文化因素進行對比研究,梳理其在東西方的使用情況及傳播過程,并探討西方文化因素之傳播所反映的歷史背景。
本書是一本研究清社會管治制度的學術著作。全書運用大量檔案文獻及碑刻資料,選取清朝政府管治下的地域個案進行考察,并將其置于當時的大環境下,探討清政府在設官置守、推行政令,充分行使行政、貿易、司法等方面管治權的情況,具體分析清政府管治行為和管治政策變化對社會和地域造成的影響。該書對前人研究薄弱環節如地租問題及檔案文獻使用上的錯漏之處加以完善補充,厘清清朝時期行使管治權的史實與脈絡。
中國傳統官箴經歷了由“箴文”到“官箴書”的發展歷程,官箴形態由最初的“官箴王闕”演變為“官吏自箴”。至宋元明清時期,官箴文化中“箴官”層面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特別是在清代,基本定格在“官吏自箴”。本書在論述中國傳統官箴文化發展與演變的基礎上,對“官吏自箴”性質明顯的清代典型的十二部官箴書進行系統論述。通過個案分析,尋繹清代官箴書在官吏自我管理及廉政建設方面的實踐意義,探討清代官箴書的局限及現代啟示。
本書在借鑒以往研究成果和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礎上,以嶄新的研究視角,對清末言官群體與朝政關系進行了系統考查,就言官制度的發展變化、言官群體對朝政與社會變局的影響進行了充分全面的論述,同時又在傳統士大夫與社會轉型、晚清監察制度的運行與得失、晚清政派政爭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見解。總體看來,這一成果在揭示言官群體在近代社會變遷中的影響與作用的同時,充分展現了社會變遷如何促動了社會精英群體的發展變化,彌補了相關研究的虛位和不足,充實了晚清史研究中的一處薄弱點。
《風險感知、制度壓力與基層干部社會穩定風險應對行為》基于現實和理論背景提出核心研究問題:風險感知與制度壓力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基層干部應對社會穩定風險的行為策略?作者采用混合式研究策略,基于文獻初步構建了基層干部社會穩定風險應對行為的認知—制度分析框架;通過探索性的案例研究,對E市“城市綜合治理”專項行動中基層干部的行為進行過程追蹤和比較案例研究,修正并完善了分析框架;基于心理測量與被試內設計的思想設計了調查問卷,對理論分析框架進行定量分析驗證。《風險感知、制度壓力與基層干部社會穩定
本書基于治理理論、新制度主義理論、權變理論,并在責任、權力、能力同構的視角下,構建了責任—權力—能力—行為的組織社會學分析框架,對我國基層政府治理行為異化產生的機制以及不同類型治理行為異化之間的演變邏輯進行了系統分析。通過回顧基層治理40多年的改革實踐發現,基層政府的治理責任、治理權力、治理能力經歷了較大的轉型與變遷。具體而言,基層政府的治理責任逐漸被強化、治理權力和治理能力逐漸被弱化。同時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基層政府治理責任、治理權力、治理能力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配置狀態,從而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