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經由考察法律與政策的關系,關注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又構成了怎樣的多元理論鏡像等問題。正文上篇四個章節的內容,實質上是在提供一種對司法過程中政策問題的法理學解釋。具體而言,從研究對象和研究進路的差異上來看,其一是對“法律的政策學研究”,主要以美國政治學者拉斯韋爾和國際法學家麥克道格爾為主要代表;其二是對“政策的法學研究”,以美國學者德沃金、格雷、肯尼迪等眾多法學家為代表,這部分涉及內容較為龐雜,因此筆者分別用了兩個章節予以一一闡釋;其三則考察了大陸法語境的相關內容,以德國學者韋伯
本書采用文獻計量學、情報學等研究方法,統計、分析、展示了近十年來《法學研究》論文選題、作者概況、被引情況等宏觀脈絡與核心指標,為法學理論愛好者、研究者提供與展現較為全面的法學研究知識背景與法學研究發展趨勢。
本書從世界主義法律模型的建構歷史入手,分別探討了羅馬萬民法、中世紀共同法、現代早期萬國法和國際法以及新型的都市法。以康德法哲學為方法論根基,本書為上述法律形態勾畫了一種新的歷史敘事,力圖揭示出這一法律形態在法哲學歷史上的基本輪廓。通過將世界主義意識、國際法史和康德哲學進行有機結合,并聯系對現代世界新型法律形態都市法的關注,本書對法哲學的全新歷史敘事及其對于世界主義法律形態的可能貢獻提出了基本闡釋框架。
本書聚焦于默克爾時代德國對外關系的變遷,也充分關照了德國的歷史與文化,以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講述了德國對外關系的方方面面。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著力于理論與歷史,涉及德國對外關系的理論解讀、德國對外關系的歷史回溯,以及德國對外關系的布局設計;下篇著眼于實踐與現實,包括周邊層面的德國對歐洲一體化的作用,大國層面的德國對美、對俄與對華關系,以及全球層面的德國當代對外戰略。本書在促進國內對德國對外關系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同時,也將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對德相關政策提供重要參考,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書濃縮了對習慣與合同之間關系的歷史、哲學和實踐反思,因此對于理解習慣在法律淵源中的價值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從歷史和辯證的角度審視了習慣與合同法之間的復雜關系,并試圖建立習慣與羅馬法和歷史法律科學的對話。作者開篇構建了羅馬公民、歷史學家和法學家就習慣在法律體系和法律理論中的定位所形成的不同理論立場;隨后以優士丁尼法學作品為出發點,考察了習慣概念發展背后的理論基礎,闡述了賦予習慣本身法律價值所必需的要素和要求。 作者深入分析了法學家、哲學家博比奧的思想,構建其與意大利法律和法律理論發展的對話。本書分
在《法學研究》創刊40周年之際,《法學研究》編輯部組織策劃了叢書“《法學研究》專題選輯”,以專題形式匯編40年來發表在《法學研究》上的在理論上學術水平較高、在實踐上對推動中國的法治進程有一定影響的文章,再由主編撰寫兩萬字左右的“導論”放置文章之前,系統梳理本專題多年來的研究狀況和發展脈絡。本書為該叢書之一本,以“權利哲學的當代展開”為專題。全書共收錄發表在《法學研究》的代表作15篇,分為上中下三編編排,對權利的基礎、權利的內在結構與要素、權利救濟、權利與人權、權利與義務、權利與權力、權
本書是東南大學法學院根據本院的專業規劃發展方向,組織選編的法學研究理論前沿問題探討及專題研究論文集,旨在追蹤法學研究動態并引領法學研究潮流,加強法學學術交流。本書安排以交通法、工程法、醫事法、法律大數據研究為特色,設有“理論前沿”“域外法制”“青年論壇”“實務論壇”“法學教育”等欄目和板塊。本書立足獨立的學術研究,密切追蹤理論前沿,積極關注法治實踐,推動法治建設與法學研究的繁榮與發展。閱讀對象為:法學研究人員、法律實踐部門人士、法律院校師生以及對于法學研究有興趣的讀者等
在中國法學不斷繁榮并且日益體系化完善的進程中,《法學研究》始終以敏銳的實踐觀察力和卓異的學術判斷力以及優質的稿件編輯能力,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里,持續而穩定地發揮了提供學術產品、推廣理論方案、培養研究人才的學術平臺作用,并因此成為中國法學界值得展示的一個學術樣板。在中國法治進步和法學發展的新時代,法學研究者在法治實踐中如何發現重大選題,對于制度建議或政策方案如何進行理論處理,對于學術觀點如何進行學術表達,以及在讀者、作者和編者之間如何建立更為有效的學術聯系,本書可為之提供有價值的學術示
網絡犯罪案件頻發,互聯網電子證據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但現有電子證據規則應對乏力。從規則本身來看,不少規則對真實性問題較為關注,對程序性問題卻極為寬容;從銜接層面來看,不少電子證據規則與現有《刑事訴訟法》規定存在齟齬。《互聯網電子證據論:以刑事訴訟為視角》對刑事訴訟中的互聯網電子證據問題進行研究。在對互聯網電子證據理論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互聯網電子證據論:以刑事訴訟為視角》從互聯網電子證據的收集、保管、出示和驗真四個階段出發,結合司法案例和域外理論,對我國現有互聯網電子證據規則展開論述,
本書以通說為主,結合典型案例,系統介紹了犯罪學的發展歷史及現狀;對犯罪現象、犯罪原因、犯罪預防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運用法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學科知識,系統分析了犯罪活動的現狀、特點及規律。在此基礎上,本書探索犯罪活動成因,預測犯罪活動的發展趨勢,提出既有一定理論深度,又便于操作的預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礎思想和方法策略,力求滿足教學實踐的同時,能夠為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素材。本書框架清晰明確,內容簡潔明了,可作為高等院校法學專業本科及專升本的教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