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版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書以平實的語言詳細介紹了社會保障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比較全面地介紹和剖析了社會保障的各個項目。基于我國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宏觀背景,分析我國社會保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展現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發展的歷程和最新實踐。為方便教師教學,本書配備有內容完善的教學課件。
本書適合作為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本科教材和研究生考試教材,也適合作為大學本科經濟類、管理類、法學類專業的社會保障通識教育教材,同時也適用于上述專業成人教育(函授夜大、自修)學生。另外,本書適合財政部門、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民政部門、工會系統選做干部培訓教材。
前言
第1章
社會保障體系
1.1 社會保障制度的起源與制度特征
1.2 社會保障制度結構
1.3 社會保障的制度主體
1.4 社會保障水平及其適度性
1.5 社會保障管理體制
1.6 社會保障在市場經濟制度中的定位與功能
本章討論題
第2章
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2.1 社會保障制度的前身——濟貧法 前言
第1章
社會保障體系
1.1 社會保障制度的起源與制度特征
1.2 社會保障制度結構
1.3 社會保障的制度主體
1.4 社會保障水平及其適度性
1.5 社會保障管理體制
1.6 社會保障在市場經濟制度中的定位與功能
本章討論題
第2章
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2.1 社會保障制度的前身——濟貧法
2.2 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及其歷史背景
2.3 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及其歷史和理論背景
2.4 福利國家的興起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多樣化發展
2.5 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調整階段
2.6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2.7 當今世界主要的社會保障模式
本章討論題
第3章
社會保障基本的分析范疇
3.1 公平、效率與產權
3.2 政府與市場
3.3 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本章討論題
第4章
養老保險
4.1 養老模式的分類與家庭生產理論
4.2 養老保險的覆蓋面
4.3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的選擇
4.4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結構及費率水平
4.5 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標準與計發辦法
4.6 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條件與政策
4.7 基本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
4.8 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
本章討論題
第5章
就業與失業保險
5.1 失業概述
5.2 失業保險的類型與特征
5.3 失業保險的實施范圍與受保人資格認定
5.4 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支付與管理
5.5 失業保險制度改革
本章討論題
第6章
醫療保險
6.1 社會醫療保險的實施原則與復合功能
6.2 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6.3 社會醫療保險的范圍
6.4 醫療保險的供求趨勢與基本醫療保險界定
6.5 社會醫療保險基金的財務機制
6.6 社會醫療保險支付制度
6.7 社會醫療保險費用約束機制與道德風險規避
本章討論題
第7章
工傷保險與生育保險
7.1 工傷保險的內涵與功能
7.2 工傷歸責的發展階段與社會工傷保險的產生
7.3 工傷保險的實施原則與有關的國際公約
7.4 工傷保險的范圍與工傷認定
7.5 工傷保險基金
7.6 工傷的勞動能力鑒定與工傷待遇
7.7 工傷預防與工傷康復
7.8 生育保險
本章討論題
第8章
社會救助
8.1 社會救助概述
8.2 社會救助與反貧困
8.3 社會救助體系
8.4 社會救助標準的確定
8.5 社會救助資金的籌集和使用
8.6 社會救助管理
本章討論題
第9章
社會福利與社會優撫
9.1 社會福利
9.2 社會優撫
本章討論題
第10章
農村社會保障
10.1 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2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切入點與原則
10.3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10.4 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10.5 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
10.6 農民工社會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
本章討論題
第11章
企業年金
11.1 企業年金與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
11.2 企業年金的制度結構
11.3 政府對企業年金的調控和干預
11.4 企業年金的治理結構與運行框架
本章討論題
第12章
社會保障基金運行
12.1 社會保障基金的籌資模式
12.2 社會保障基金的財務機制與代際贍養關系
12.3 社會保障待遇支付方式
12.4 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與保值增值
12.5 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的政策目標
12.6 社會保障基金監督
本章討論題
第13章
社會保障基金與其他經濟變量的聯動效應
13.1 社會保障與稅收
13.2 社會保障基金與儲蓄
13.3 社會保障與工資
本章討論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