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什么是社群。第二部分為社群的建立。第三部分為社群的維護。分別從活動的組織、營銷的策劃、社群的開放, 介紹如何長期經營社群。第四部分為總結, 成功和失敗案例。從產品、用戶、市場三個角度確立社群的定位; 以平臺為依據, 從注冊、吸粉、轉化三個階段構筑社群營銷的虛擬基地。
社群,是建立在共同興趣愛好、強關系的基礎上的群體,是互聯網社交的進一步擴大與強化。在一定程度上,社群甚至已經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新電商和新營銷的風口,越來越多的網絡營銷人員通過細分領域,構建強關系社群,玩轉社群營銷。
因此,有必要為關注社群營銷的人們,如個體微商、觸網企業,整理、歸納出關于社群建立、發展、運營和變現等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期解決在社群營銷的實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惑和困難。出于這種考慮,這才有了這本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強關系社交寶典。
對于個體微商而言,出于對成本和規模的考慮,對營銷的模式一般具有高敏感性。從發微博、刷朋友圈,再到自建公眾號、加入移動社交平臺,他們總是走在自媒體營銷的最前沿。在不斷強化的虛擬關系網中,他們是最渴望將粉絲的弱關系轉化成強關系的群體。如何將粉絲經營成用戶社群,怎樣提高社群活躍度,關乎他們的生存大計。
對于觸網企業來說,即便是再強勢的企業,一旦進入互聯網時代,也要從頭開始學營銷。想要突破傳統模式束縛下的用戶增長瓶頸,就要學會用互聯網擴散品牌。已經擁有了固定粉絲群的企業,學會通過社群營銷讓用戶向互聯網的弱側遷移,建立在粉絲強關系之上的社群,促進大數據精準營銷,布局O2O戰略,填補營銷空白,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習慣通過互聯網去了解產品和服務的相關信息,以期省時省錢。因此,進駐品牌論壇、用戶群是其中大多數人的選擇。身處用戶群中,用戶之間更容易建立信任,也更利于維護自身利益。
本書由陜西科技大學陳曉暾和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史超超編著,其中陳曉暾編寫第1章至第6章,史超超編寫第7章至第9章,另外參加編寫的還包括:陳志民、陳運炳、申玉秀、李紅萍、李紅藝、李紅術、陳云香、陳文香、陳軍云、彭斌全、林小群、劉清平、鐘睦、劉里鋒、朱海濤、廖博、喻文明、易盛、陳晶、黃柯、黃華、楊少波、楊芳、劉有良、劉珊、趙祖欣、齊慧明、胡瑩君等。
作者
2017年5月
第1章�6�9到底何為社群營銷 1
1.1�6�9社交、社區、社群 2
1.1.1�6�9社交是移動電商的根基 4
1.1.2�6�9以興趣愛好集結的社區 6
1.1.3�6�9關系得到強化后的社群 8
1.2�6�9社群營銷的優因子 11
1.2.1�6�9用戶分類帶來的精準化 12
1.2.2�6�9粉絲活躍帶來的參與感 13
1.2.3�6�9信任交流帶來的黏度 17
1.3�6�9社群中的粉絲經濟 19
1.3.1�6�9從粉絲到用戶再到發燒友 20
1.3.2�6�9經營社群的目的是營銷 22
1.3.3�6�9盈利模式的關鍵在于人 25
第2章�6�9網絡社群基本特征 29
2.1�6�9強關系網的建立 30
2.1.1�6�9用戶之間的信任感 32
2.1.2�6�9線下活動絕不能少 35
2.1.3�6�9【案例】社群,不賺錢究竟是為什么 38
2.2�6�9高活躍度的保持 41
2.2.1�6�9好主題保持存在感 43
2.2.2�6�9專業分享多多益善 47
2.2.3�6�9【案例】社群,邊緣化到底應該怪誰 51
2.3�6�9旺生命力的延續 55
2.3.1�6�9進行有溫度的溝通 56
2.3.2�6�9滿足訴求才是基石 59
2.3.3�6�9【案例】社群,死得快犯了什么忌諱 61
第3章�6�9社群的定位法則 65
3.1�6�9按產品屬性 67
3.1.1�6�9快銷品注重消費體驗 69
3.1.2�6�9耐用品主打售后服務 74
3.1.3�6�9【案例】不同的產品戴不同的帽子 78
3.2�6�9按用戶特征 82
3.2.1�6�9年齡差異影響消費觀 83
3.2.2�6�9職業區分決定關注點 86
3.2.3�6�9【案例】百樣顧客有百樣喜好 88
3.3�6�9按市場需求 91
3.3.1�6�9供不應求打預售戰爭 92
3.3.2�6�9供過于求玩價格策略 94
3.3.3�6�9【案例】各地的市場有各地的規矩 96
第4章�6�9社群的主要平臺 99
4.1�6�9用微信當陣地 101
4.1.1�6�9公眾賬號入門須知 103
4.1.2�6�9吸納粉絲自有妙招 107
4.1.3�6�9轉化用戶依靠軟文 111
4.2�6�9其他常用平臺 116
4.2.1�6�9社區論壇技術當先 117
4.2.2�6�9微博群組可做跳板 119
4.2.3�6�9彈幕乃是新興力量 123
4.3�6�9虛擬渠道串聯 127
4.3.1�6�9社群之間建立合作 128
4.3.2�6�9跨界營銷造第三方 131
4.3.3�6�9聯想誘導用戶流量 133
第5章�6�9社群立體化之路 136
5.1�6�9用戶分層之法 138
5.1.1�6�9按活躍度獎勵用戶 140
5.1.2�6�9在社群里發起眾籌 144
5.1.3�6�9核心用戶先做閉環 149
5.2�6�9社群O2O戰略 152
5.2.1�6�9適時開展線下活動 154
5.2.2�6�9社群營銷落地社區 159
5.2.3�6�9二維碼倒逼上社群 162
5.3�6�9群管理結構化 167
5.3.1�6�9社群群主建立威望 168
5.3.2�6�91對1、1對多都開展 172
5.3.3�6�9核心用戶成管理員 176
第6章�6�9雙線活動的組織 180
6.1�6�9線上活動講規律 183
6.1.1�6�9在合適的時間發起 191
6.1.2�6�9以宣講的形式為主 197
6.1.3�6�9【案例】線上活動要中心化 202
6.2�6�9線下活動求效率 205
6.2.1�6�9選擇恰當的活動范圍 212
6.2.2�6�9引導用戶相互交流 217
6.2.3�6�9【案例】線下活動去中心化 220
第7章�6�9社群的營銷策劃 224
7.1�6�9常用的營銷技巧 226
7.1.1�6�9情感營銷 228
7.1.2�6�9獎勵營銷 237
7.1.3�6�9內容營銷 240
7.2�6�9長期生存三原則 248
7.2.1�6�9更新原則 249
7.2.2�6�9領袖原則 257
7.2.3�6�9盈利原則 260
第8章�6�9從閉環走向開放 265
8.1�6�9解鎖部分用戶群 267
8.1.1�6�9核心用戶變成開發組 269
8.1.2�6�9深度用戶當作營銷員 274
8.1.3�6�9邊緣用戶要繼續培養 282
8.2�6�9敞開社群變社會 287
8.2.1�6�9貼上標簽造就榮譽感 288
8.2.2�6�9網絡社群也能搞聯誼 291
8.2.3�6�9競爭壓力能激發潛力 295
第9章�6�9都是社群,你輸在哪里 300
9.1�6�9單線與O2O之差 302
9.1.1�6�9【反案例】社群變“傳銷” 305
9.1.2�6�9【正案例】現實和虛擬鄰居 310
9.2�6�9閉環與開放之差 316
9.2.1�6�9【反案例】關門成一潭死水 318
9.2.2�6�9【正案例】為有源頭活水來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