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大數據視角下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系統性研究和分析大數據國家治理的一系列理論問題,研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事關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若干重要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如大數據有關理論的基本認知,西方國家治理理論、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及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的分析,大數據對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價值,大數據時代推進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發展現狀、具體實踐、存在問題及戰略舉措等,進而總結提煉出大數據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有機融合的現實路徑,以期可以更好地為推進我國大數據國家治
本書以國家治理實踐為切入點,貫徹落實綠色、協調發展理念,對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分析與實踐認識、國家治理的多維協調發展能力評價、農業現代化的綠色發展模式與進程評價、國家水治理評估體系、國家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模式與進程評價、流域初始水權分配模式與多層遞階決策方法、京津冀協同發展評價體系、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評價進行研究。
本書通過對湖北省C市地方人大的圖書館檔案和人大代表履職記錄的量化分析,透視中國地方人大代表的靜態組成結構,勾勒了地方人大代表結構組成的歷史變遷,探討了人大代表結構和履職績效的關聯,考察了地方人大代表的地域、行業、黨派代表性以及女性人大代表的政策偏好,從描述代表性和實質方人大代表的視角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及其主觀態度,闡釋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方代表性理論。最后,基于對地方人大代表的結構以及人大代表履職中的代表性問題的考察,本書提出了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地方人大工作的意見。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主辦了中國應急管理創新論壇(2021)。本書收集了與會領導、專家、學者的演講與論文,圍繞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展開,具體包括以下五個專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經驗研究應急管理現代化研究統籌發展和安全建研究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研究應急管理科技產業支撐研究。
本書是在筆者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干部選拔任用中的逆淘汰現象及其治理研究(17CZZ028)結項研究報告和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后出站報告(2022年6月)的基礎上精簡而成。本書在干部體制、黨政體制及至黨領導國家發展的廣義政治邏輯中展開,將中觀意義上的干部結構狀況視為影響干部體制韌性、黨政體制運行以及政黨治理成效的重要自變量,而著重探析這個中觀理論鏈條中的中間變量干部結構轉換機制。在認識論意義上,干部結構被視為一個面向外部黨政體制和內部隊伍建設的結構化存在:一方面,它是支
本書以政務微博話語為研究對象,以Halliday系統功能語法為理論基礎,秉持多種符號系統共同表達話語意義的基本原則,突破傳統話語分析僅局限于語言本身的分析框架,將圖像、表情等非語言模態納入研究范圍,將政務微博話語研究置于多模態視角下,從多模態角度研究政務微博話語,確定多模態話語分析的基本單位、理論框架、運用定量統計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按照多模態分解、單模態分析、模態間關系考察、多模態綜合分析的研究流程,對政務微博話語做了較為全面、系統的分析。
運行良好的鄉村治理體系對我國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書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宏觀分析框架,研究“三治融合”的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旨在構建具有現實針對性和可行性的鄉村治理體系模式,并提出具體的實踐路徑,以豐富關于鄉村治理的研究、促進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發展。
本書選取了老(老年人)、弱(貧困人群)、殘(殘疾人)三種主要幫扶對象,并且針對老年人的健康照顧需求、貧困人群的救助服務、精神殘障人士的社區康復開展社會工作行動研究,從三種類型的服務中總結提煉實務邏輯和操作模式,發現中國本土社會工作實踐與我國的基層社會治理實踐是緊密關聯的,是我國基層社會治理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遵循的是一種場景實踐的邏輯,即在日常生活場景中開展專業服務,因此其理論建構也需要以場景實踐為核心。據此,本書進一步建構“事-人”雙維整合框架,把特定日常生活場景中遭遇的“事”的問
本書作者出于對自身唐人街經歷的探尋,前往五個不同的著名唐人街,采訪了生活在這里的眾多華人。講述了舊金山、紐約、洛杉磯、檀香山、拉斯維加斯這五個唐人街的異同、唐人街所受到的歧視、艱苦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唐人街百年來的演變,揭開了在唐人街這個充滿活力的縮影背后,深藏其中的華人的生命力與文化底蘊。
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是展示思想政治教育魅力的重要手段。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運用好、傳承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使命。本書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研究的基礎上,對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以及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挖掘、整合和研究,進一步探討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方法、路徑和經驗,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創新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