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汪昂著。 汪昂,字讱庵,安徽休寧人,清代醫(yī)家 。《湯頭歌訣》選錄名方320條,分為20類,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適應證、隨證加減等都寫入歌中,內容簡明扼要,音韻工整。中醫(yī)四小經典之一,中醫(yī)入門啟蒙書。
中藥配伍應用是中醫(yī)處方的基礎,中藥鑒別應用是合理正確選藥組方的關鍵,筆者長期從事臨床中藥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對于中藥配伍和鑒別應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書詳細介紹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藥的常規(guī)臨床配伍、鑒別的應用經驗,對于提高中醫(yī)師處方的臨床療效、加深中醫(yī)藥專業(yè)學生對藥性的認識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本書首先介紹了中藥抗腫瘤的作用機制和毒理學研究的內容與方法。然后根據抗腫瘤中藥的作用機制將中藥分為7種類型——扶正固本藥、清熱解毒藥、軟堅散結藥、理氣開郁藥、祛痰化濕藥、活血化瘀藥、以毒攻毒藥,每種類型篩選了具有毒理學研究特性的中藥品種,針對每個品種,首先闡述抗腫瘤中藥的化學成分,進而分析抗腫瘤中藥的藥理作用,最后闡述毒性作用及其機制。彌補了目前抗腫瘤中藥毒性研究不足的現狀,也為中藥學專業(yè)研究生提供參考書目。
金代李東垣, 金代醫(yī)學家,名杲,字明之,號東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中國醫(y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藥性賦》又稱《素問抄》、《脈訣抄》,初學中藥的啟蒙書,用韻語編寫成賦體,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于誦讀記憶。 中醫(yī)四小經典之一,中醫(yī)入門啟蒙書。
本書分為凈制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法、丸劑的制備和浸出制劑的制備七個工作領域,細分為31 項典型工作任務共67 個職業(yè)能力點,涉及中藥炮制與臨方制劑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書適合高職高專類院校中醫(yī)藥相關專業(yè)師生閱讀,也可作為從事中藥炮制加工、中藥調劑、中藥經營的管理者及基層醫(yī)務工作者的參考書。
本書致力于將進化生物學與生物醫(yī)學結合,用進化生物學的概念、理論、方法解析疾病發(fā)生機制,推斷基因型 .表型因果關聯,發(fā)現創(chuàng)新藥物,實現健康保障。在簡要介紹生命起源和進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本書分別從病理機制的進化解析、傳染病病原進化追溯、耐藥性機制與進化抑制劑的發(fā)現、進化啟發(fā)的藥物靶標與生物標志物鑒別、天然藥物研究的進化啟示等方面系統(tǒng)闡述了進化生物學在生物醫(yī)學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本書作者在世界上公認最難調查的吸毒人群之中,就全球治理和藥物管制難題的毒品問題進行了16年的探索,在深入探討吸毒行為的社會文化根源、毒品成癮機制、毒品藥理的主位感知與文化建構以及毒品成癮的社會后果與危害之后,提煉出高危行為的個案要素分析法與毒品社會性成癮這一分析性概念。這部隱含批判醫(yī)學人類學理論分析的毒品民族志,以扎實的田野調查、豐富的深度訪談個案、充分的主體表達空間,客觀理性平和地呈現毒品、毒品問題與吸毒人群。書中許多深度訪談個案讀來頗具震撼力與穿透力,使讀者能夠透視吸毒人群的生活、
本書是一本有關骨頭的科普類圖書。作者講述了與骨頭相關的各方面知識。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并串聯起全書內容,輕松易讀且有知識性。本書主要從兩部分入手,第一部分藏骨介紹了活的、生物學意義上的骨成分結構、研究、疾病、治療方法與科研進展,追溯其歷史至5億年前。也談及類似骨頭的東西(如角蛋白、牙齒、昆蟲外骨骼)。第二部分露骨則是關于骨頭的第二次生命,暴露于體外的骨頭是地球歷史和人類文明的記錄。漫談了化石、骨制品的宗教應用和儀式,骨頭作為工具、商品、證據和藝術品的種種故事,最后一章總結了相關領域的技術和科研
本書從離散選擇實驗設計入手,從醫(yī)患雙方的視角來尋找答案。本書共計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工具形成與研制,主要介紹離散選擇實驗及醫(yī)患共同決策工具的形成與研制過程,以及目前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第二部分為實證研究,主要介紹以中藥注射劑抗腫瘤治療的臨床決策過程為例,從醫(yī)患雙方分別明確其屬性偏好,識別關鍵屬性與問題,探究醫(yī)患共同決策、患者偏好、患者生命質量及服務滿意度的關聯機制,完善相應對策建議,進而為和諧醫(yī)患關系的構建提供決策依據。
本書為醫(yī)院迎接醫(yī)保支付改革和提高病案首頁數據質量所需知識設計的知識點問答和訓練題庫。百問篇包括政策、管理、實踐章,不少于100問;百題包括基本知識(DRG/DIP基本知識、病案首頁填寫規(guī)范、ICD編碼基本知識)和臨床實際案例兩大類,不少于200題。紙質書與云端題庫、云端視頻課、索引相結合,提供多種練習方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醫(yī)院管理者調動全員學習掌握DRG/DIP基本知識,提高醫(yī)院病案首頁數據質量,適應支付改革帶來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