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17至18世紀英格蘭北部最重要的紡織重鎮哈利法克斯為研究對象,探索了西方文化史中的若干重要課題。作者認為,一個群體的階級認同取決于其成員共享的一種文化,一種在共同世界觀中包含經濟、社會和政治因素的文化。他剖析了在資本主義大型紡織企業侵蝕獨立織工和自耕農的過程之中,一個日漸富裕的制造業中產階級精英是如何在哈利法克斯興起的,這個新的階層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了密切聯系,他們形了自己對信貸、投資和貨幣的看法,以及特有的對于一系列奢侈品和時用品的消費取向。
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托克維爾從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傳統出發,探索美國的民主制度及其根源。當全世界對“民主”這一新奇的觀念或制度仍然存在幻想、誤解及恐懼時,托克維爾卻以超出時代的真知灼見闡述了民主的是非利弊,將美國的社會狀況、哲學觀念、宗教思想等與以英法為代表的西歐國家進行對比,探討了如何以美國為參照,從本國現狀出發,建成民主制度。書中所言影響深遠,極具現實意義。
在建設智慧法院和強化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背景下,回應將裁判文書的裁判理由部分自動生成的需求,有賴于說理依據的結構化、客觀化和計量化的方式得以實現。鑒于此,提出“說理對象=說理理由 說理依據”的構造公式,大致遵循“原理→實證→存在→發現→選擇→適用”的脈絡展開,除了“緒論”以外,從“基本原理”“現狀實證”“適用情形”“發現方法”“選擇準據”和“能動適用”六個方面構建民事裁判文書說理依據的“理論-應用”體系。
本書按歷史經緯論述了塔夫脫、肯尼迪至里根、布坎南、克林頓、小布什至奧巴馬、特朗普六個時期,美國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各政治派別在政治、經濟上斗爭歷史演變的過程。利用大量貿易自由化的數據和保守派政治力量在各個時期的政治浮沉,來解讀美國“新孤立主義”的興起過程。
《法學與文學公開課:來自原罪的規訓》介紹“希伯來—基督教文明”分支下的文學作品與罪罰思想。與古希羅文明相對應,它是一種強調群體本位、抑制原欲并肯定超現實之生命價值的宗教本位思想。這種抑欲型文化模式逐漸發展為西方文明母題的第二條源流。可以看到,西方中世紀、理性主義時期、啟蒙運動時期、19世紀文明的發展軌跡,均與“基督教文明”一脈相承,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原罪情結與宗教人本意識,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法學思想,均傳遞著以人智(理性)戰勝人欲、強調規則與秩序、肯定個體價值、保障群體利益的復合型理念。
本書由英格蘭德教授目前已發表的25篇論文組成。這25篇論文是他根據自己對中國法學界發展現狀的判斷,專門為中國法學界挑選的,精準地概括了他的學術思想。由于本書的內容之前沒有在任何國家或地區結集出版,因此可以說本書乃是為中國法學界“量身定制”的。全書涉及法哲學、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多個領域,內容豐富,論證精當,足見作者功力。 本書的內容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哲學與法理論,共包括7篇論文。該部分集中體現了英格蘭德教授對于法哲學與法理論的思考。第二部分是刑法總論,共有10篇論文。該部分涉及法益、正當防
本書搜集了36個“珊珊來電”,內容囊括了婚姻繼承、企業運營、勞動人事、鄰里糾紛、侵權賠償、合同糾紛等領域,“富二代”們的常見法律困惑。
本書對H省公共法律服務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實證考察。主要內容包括:公證法律服務運行現狀考;司法鑒定服務現狀考;法律援助服務現狀考;人民調解服務運行現狀考;仲栽法律服務運行現狀考;律師法律服務運行現狀考;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運行現狀考;法治宣傳服務運行現狀考等。
《文書科學檢驗方法與技術》(原書第四版)對前幾版進行了修訂和擴充,囊括了最近10到15年間文書檢驗領域中發生的變化和取得的成果,詳細介紹了檢驗可疑文書的**技術和方法,能夠反映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內容通俗易懂。《BR》本書內容包括:當前對筆跡內涵的理解;意外和故意修改筆跡;筆跡樣本的收集;破碎文件的檢驗;專業資質的認證標準及培訓;利用數字成像技術對刮擦、涂抹掩蓋等變造文書材料進行圖像重建。第八章的內容被全部更新,主要討論了基于當前技術的印刷、復印方法以及對此類文件的檢驗;介紹了傳真、復印、打印
法治現代化引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論斷和部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隨著科學技術持續進步和經濟社會不斷變化,新的法律治理難題層出不窮,并形成與國家安全、科技創新等前沿問題交叉融合的新局面。在這種背景下,法學與其他學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意義日益凸顯,以學科交叉為指引的智庫建設應跳出原有領域的桎梏,從全局利益出發為國家重大戰略問題提供智力支持。本書分為研究成果和學術講座兩大部分,對當下中國法治化進程中的前沿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