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幫助普通高中教師認識傳統聽評課的現狀與問題,建構教師通過聽評課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內涵、特征、理念、內容、路徑與模式的系統理論,并提供相應的操作性范例與對策建議。
本書以南非為例,向讀者講述了黑人學者、尤其是黑人女性學者在學術道路上所經歷的挫折、歧視與不公。那些在學術界被輕描淡寫的歧視行為,常常根植于機構的力量,唯有通過改進和重構大學的身份和功能才能予以矯正。
教育對社會平等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人們在追求更高質量的教育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著更高層次的公平。作為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是以“過程”的形式存在并展開的,過程屬性是教育的基本屬性。因此,對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也應建立在“過程”的基礎之上;趯鴥韧庀嚓P教育公平理論的梳理,本書從公平的“維度-程度”視角來分析普通高中學校的教育資源分配過程、教育程序執行過程和人際互動過程,以平等對待、弱勢補償和差異引領三種層層遞進的公平“尺度”來考量不同教育過程場域中公平的實現程度、困境表現及成
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信息革命對人的認識活動造成了深刻而全面的影響,也正在為認識論研究開辟新走向、帶入新范式、提供新動力。本書就信息革命對認識論的新挑戰和提出的新問題加以了多維梳理和回應,從認識論的經典視野和知識論的主要論域探析當代認識活動的若干新特征,包括認識對象的技術顯現、認識來源的網絡獲取和認識過程的人機分工、認識方式的算法分型等十個方面,并深入分析由此帶來的技術顯現的實在性、經驗的技術性生成和基于腦機接口的知行合一等認識論研究新拓展,從而借助信息革命的強大驅動,基于人工智能
目錄學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優良治學傳統。古代士人、藏書家往往將所藏所購所閱之書,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部次成編,并于每書下略置提要,述本書之要旨。然而,傳統目錄學發展至清中葉,受“西學東漸”的影響,尤其是19世紀后期西方圖書館模式的傳入,開始發生流變。在著錄分類、編纂體例以及學術功用等方面,晚清目錄學都突破了古典目錄學的范式,衍生出了諸多新的目錄學理論與方法。本書在總結晚清目錄學發展成就的基礎上,以晚清時期新、舊文化的互相碰撞、互相滲透為研究視角,系統考察晚清目錄學的流變及其所具有的文
方志館是收藏研究、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宣傳展示國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具有收藏保護、展覽展示、宣傳教育、編纂研究、信息化建設、對外交流、人才培養等諸多功能。本書系統介紹了方志館建設從立項到管理的方方面面,總結梳理了我國方志館建設的成果與經驗。全書共分11章,分別從方志館的定位與功能、立項、藏品征集、藏品保護、陳列展覽、宣教、數字方志館、信息化建設、科研與管理、安全工作、行政后勤管理等方面入手,為方志館研究提供殷鑒。
《民國時期內蒙古地區報刊研究》在大量縮微膠片和相關史料基礎上,對民國時期內蒙古報刊歷史進行全面梳理,對主要報刊進行詳細分析,對報刊與當時社會互動關系進行深入探討。該書以《綏遠民國日報》《綏遠日報》《包頭日報》《內蒙自治報》《內蒙古日報》等報刊為重點,從稿件內容、版面安排、廣告發行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探索民國時期內蒙古地區新聞業的發展脈絡;同時,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多個維度研究報刊的辦報(刊)宗旨、創辦主體、傳播內容、經費來源、發行渠道和傳播效果,將報刊嵌入到時代背景和社會情境
吳新慧,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員,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關注流動人口子女問題。先后在《青年研究》、《學習與實踐》等雜志發表論文2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項,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項目2項,浙江省科技廳軟科學重點項目、省浙江省十三五教改項目等重要課題多項。
本書共七章,內容包括:概述、現代思政教育現狀分析、思政理論教育課程結構體系、現代思政教育的時代性課題、現代思政教育實踐路徑新發展、現代思政理論教師的教育素養、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徑創新。
本書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題,介紹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內容、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基礎以及發展趨勢。從理論基礎出發,結合當前時代發展背景,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具體方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