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總結古今學者研究先秦服制的基礎上,結合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圍繞先秦服制的內涵、起源、發展演變、歷史影響,以及服制與中國早期國家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揭示服制所蘊含的國家認同內涵與社會治理功能,詳細論述了服制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結構初建的關系、服制與夏代王權國家的建構、商代內外服職官的具體構成與職能作用、商周之際服制演變與國家認同的轉變、服制與西周國家認同建構的關系、周代五服制的國家形態及發展變遷等重要歷史問題。服制形態的變革對于認識夏商周國家政權更迭的脈絡、先秦國家結構形態的演進規律,
中國志愿服務的發展和壯大要求在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審視之、闡釋之和推動之。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志愿服務研究突破以往以西解中研究范式的詮釋困境,強調中國志愿服務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其價值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中國志愿服務實踐圍繞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走和平發展道路等議題展開,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本書共分為八章,從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志愿服務理論基礎、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與志愿服務的方向引領、中國式現代
本書主要探討農村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邏輯起點、公共選擇與現狀, 在此基礎上識別出雙重困境及其形成機理、影響因素, 并針對雙重困境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破解方案, 比如通過完善發展利益分配機制、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等產業興旺路徑能夠嵌入多種資源進入社區, 通過多元主體的合作共治和分層融合的治理體系構建能夠促進六大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等。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書由李世平任主編,選取古今中外的經典誠信故事進行編寫。每一個故事按照圖片介紹、圖片故事、閱讀思考等部分展開。在故事選擇上,本書注重讀者的閱讀心理和閱讀習慣,在進行誠信教育和宣傳的同時,啟發讀者對誠信的思考,以期弘揚誠信文化,推進誠信建設。
本書注重挖掘經典著作中的相關論述,重視將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將國內視野與國際視野有機結合、將文獻研究與實證研究有機結合,允分發揮辯證思維的作用,在探討清楚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歷程的基礎上,對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生成機理、科學內涵、多重意義、現實挑戰等重要問題進行全面深入探討,進而提出有效化解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路徑。
自19世紀80年代首批中國人到達到薩摩亞至今,華人華僑在薩奮斗的歷史已逾130年,其公共形象和社會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1949年前, 赴薩華人的主要身份是契約勞工,被看作“付費奴隸”和“廉價商品”,工作環境艱苦惡劣,社會地位低下。1949~1975年間,在薩華人華僑主體是此前在薩勞工,并已獲得薩籍身份,在薩多個領域進行自主經營,而且與歐洲人一樣,擁有了議員競選權,二代以上華裔已徹底融入當地社會。1975年中薩建交以來,赴薩華人主要由國家外派人員、承攬援薩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建筑工人和個體
《中國民族研究年鑒2017-2018》是反映有關民族問題研究年度性進展情況的工具書!皩W科進展”反映2017-2018年民族理論、民族經濟、民族文化、民族學與人類學、民族語言、民族教育、影視人類學、語音學與計算語言學、民族古文字古文獻等學科的研究概況和評價;“特約稿件”反映民族問題研究領域的重大學術項目和學術成果;“學者學人”是對民族學與人類學大家進行的訪談;“網絡開發與發展”介紹了中國民族地區互聯網與網絡輿情的發展情況;“學術活動”介紹了國內外民族學與人類學相關會議;此外還有“新書·
本書圍繞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川北通江縣基層新政權建設、基層干部培養的歷史展開。除緒論和結語外,全書共分六章,按照時間順序分別對通江縣的縣情與干部基礎、南下干部接管、干部培養與教育等進行了研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公務員的創新行為表現如何,直接關系到政府組織的行政效能。本書以“領導風格如何影響公務員創新行為”為研究主題,基于文獻梳理和理論回顧,以服務型領導和家長式領導為自變量,以公共服務動機和心理授權為中介變量,以差錯管理氛圍和發展型文化為調節變量,構建了理論模型,提出了研究假設,隨后通過對北京、山東、廣東、河南等地的公務員進行問卷調查,對研究假設進行了實證檢驗。本書調查了解了我國公務員創新行為的基本表現,深入探討了中國政府組織情境下服務型領導和家長式領導對公務員創新行
本文集由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部組織編撰,是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一流學科建設成果文庫中的一本,精選了2022年首屆桂子山政治哲學論壇的會議論文22篇,按照治理現代化與政治哲學、治理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博士生論壇等主題匯編而成。各位作者圍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哲學理據主題,對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社會正義、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中華文化根脈、中國傳統政治智慧、治理智慧等當前政治哲學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追蹤探尋,探究中國式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哲學意蘊、理據和意義,思考中西政治哲學的分野,以期引起國內政治哲學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