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1660—1860年英國社會道德問題的專題研究,分析了這些社會道德問題的表現及其成因,闡釋了英國社會組織和政府對這些社會道德問題的認識與對策、采取的行動及其成效。
拉長歷史視野來看,當前美國政府經濟政策意味著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里根經濟學所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背離,以及對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至20世紀60年代約翰遜偉大社會綱領的回歸。
其政策目標一是以勞工為中心,二是以中國為中心。其背后的政策根源在于美國國內的深刻分裂,包括經濟不平等惡化、社會分化、政治極化,以及與中國的戰略競爭需要。
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國際貿易規則的重構正在深刻影響各國經濟戰略目標的調整和實現。中國應保持戰略定力,強化議程
紐約時報暢銷書。 本書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一個在二戰期間領導被占領法國最大的間諜網絡的女人——瑪麗-瑪德琳·弗爾卡德的故事。 1941年,一位三十一歲的法國婦女,一位出身高貴、以美貌和魅力著稱的年輕母親,成為了一個龐大的情報組織的領導人。瑪麗-瑪德琳·弗爾卡德(Marie-Madeleine Fourcade)意志堅強、性格獨立。她的組織的名稱是聯盟,但是蓋世太保把它命名為諾亞方舟,因為組織成員用動物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別名。弗爾卡德給自己取的別字是刺猬:一種堅韌的小動物,外表沒有威脅,
本書以全面研究美國問題為宗旨,兼顧歷史研究與現狀評析,注重理論創新與學術深度,對美國經濟、政治、安全、外交、社會、文化、歷史、哲學等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本書由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策劃,該中心是全國高校系統唯一一個美國研究重點基地。中心于2000年被批準為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被批準為美國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本書從美國國內政治極化、社會分裂、人口結構變化、經濟不平等、族裔政治的角度,對美國社會進行了全面的剖析。
本書以民國保甲制度為紐帶,以甘肅各縣保甲推行之實況調查為依托,以時間和空間結合敘述的模式,系統勾勒出20世紀三四十年代保甲制度在甘肅省域推行的具體實踐及其遇到的各種困難與問題,并對保甲制度推行過程中的各類個案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該成果主要以六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章主要敘述了20世紀30年代甘肅的政局的演變以及南京國民政府對甘肅地方勢力的整合。第二章主要對20世紀30年代保甲制度在甘肅各縣推行之實況進行了歷史考察。第三章主要論述了20世紀40年代甘肅保甲制度的重構、擴展及其異化的歷史進程
孫寶教授以新著《南北朝選官制度與文運興變》見示,并囑序。閑嘗謂治學之道與著述之道,容稍異其趣。治學之道在于培根固本,得其體系,提綱挈領,成某學之專家。如張之洞“由小學入經學”云云,乃治經學之道也。至于著述之道,旨在推陳出新,成一家言,王鳴盛謂《資治通鑒》為“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是也。太史公已作《史記》,司馬溫公已作《通鑒》,后學不可不讀之,然而不可復作之。斯可見治學之道與著述之道之異趣也。張之洞《書目答問》特附《國朝著述諸家姓名略》,用意不可謂不深。清人善于著述者,有顧
回顧以往的有關宋代宰相(宰輔)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多數成果仍然偏重制度性的研究、以靜態的斷代的探討居多。而把人事與制度運作結合起來的動態研究尚有待提升,本書有鑒于此,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以制度發展演變為線索,結合當時的政治背景、宰輔個性特點、為政作風等因素,把握推動制度運行的人與事、情與境,窺探制度運作與人為因素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內在關系,最大程度地還原宋代宰相制度實施運作的歷史原貌。本書分十章系統探討了宋代宰相制度的一系列問題,如對宋代宰相本官與兼官問題、宰相貼職制度、宋初宰相權
本書主要圍繞士人在南宋與江西這個時空坐標系下的歷史梳理與分析,探討了唐宋轉型期視野下的宋代士人變化,對南宋江西士人社群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歷史考察,深入探討了南宋江西士人社群的構建形式,構建過程,并重點分析了江西士人社群與南宋地方社會的互動關系。同時,本書通過梳理《宋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江西通志》以及宋代士人文集,江西各府志、縣志、族譜等地方文獻資料,對南宋江西士人群體網絡關系作了全面深入的總結,為宋代士人研究提供了極佳的個案分析和堅實的資料基礎。
本書主要從哲學層面對國際關系中的認知戰進行解析。作者以唯實主義的原則和方法為基礎,對國際關系中的作偽現象和行為進行了范式的解構,鉤沉歷史淵源,對作偽進行定性和分類,并提出了六個作偽規律。
美國的建國一代“容忍”了奴隸制的存在,直到19世紀40年代,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沒有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奴隸制的消亡。但僅僅二十年后,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美國陷入內戰,奴隸制隨之被徹底摧毀。反奴隸制政治的興起和勝利,可謂是“美國歷史上最奇特的政治和思想反轉之一”。本書以廢奴運動為中心,從三個層面探討內戰前反奴隸制政治興起之謎。首先,考察1835年郵件運動,分析廢奴主義者如何突破國家權力和普通民眾的雙重壓力,推動奴隸制問題的全國化和政治化。其次,以“人身自由法”為中心,分析廢奴主義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