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是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王少磊老師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對自身線上教學活動的實踐與探索紀實, 記錄了新聞與傳播學專業開設的“新聞評論”“文史導讀”兩門課程線上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問答, 是對課堂知識點的反芻和消化, 旨在通過針對性的思想碰撞和難點答疑, 激發學生在教學主題上的深入思考和觀點產出。本書分為上下兩篇, 以學生提問和老師作答的一問一答的形式記錄, 內容包含對新媒體傳播、網絡輿論、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與評論、新聞職業道德方面的探討等。
本書通過一位母親在女兒不同的成長階段寫給女兒的十四封信, 論述了現代社會養育孩子在心理學層面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應遵循的規律和原則。作者是一位母親也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 從自己專業的學科背景出發, 以十幾封寫給女兒的書信為線索, 講述了自己真實的養育經歷, 養育女兒的過程也是作為母親的家長自我成長的過程。
《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3)》是“文化金融藍皮書”系列的第七本年度報告,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以及北京文創板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研創,是對2022年中國文化金融發展情況進行觀察的專業研究成果。2022年是一個重要年份,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藍圖。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在謀發展、拼經濟的大環境下,報告從市場、行業、區域發展等多個角度分析了我國文化金融發展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并提出建言、展望與預測,以期為政府決策、企業管理和相關行業從業者提供有益
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數字與人文的融合已經是全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這種融合趨勢與應運而生的新經濟對于當下的經濟和文化格局提出了新的訴求與挑戰。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科技與人文建設以及數字人文的建設與發展在區域發展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優化產業配置、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力量。《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3)》正是在此背景下開展的文化與科技融合實踐、文化產業觀察、數字人文和數字創意產業等方面的研究。 在文化科技融合的總趨勢下,本書關注產業、技術、數字人文融合與文化強國的建設實踐,配合國家數
本書對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內涵、理論進展等進行了分析,梳理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政策與實踐,對比了世界主要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三種模式,基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實際、戰略定位和目標,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應采取的模式及主要路徑。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技術、模式等持續涌現和迭代,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內涵、發展、轉移和演變也在快速變化。作為一個新興的、極具潛力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受到全球矚目。本書致力于為政府部門
2022年是中國勞動教育事業縱深推進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建設教育強國邁入新的階段。這一年中,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各級地方政府陸續推出勞動教育的細化實施方案。與此同時,勞動教育研究繼續深化,勞動教育教材持續涌現,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蓬勃發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與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勞動教育評價方式在探索中不斷完善,勞動教育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穩步推進。總之,2022年中國勞動教育領域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成績。 本報告可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把握勞動教育動態情況提供參考,為各級各
民國時期,為了培養適合鄉村社會的師資,鄉村師范學校應運而生。一批學者對鄉村師范教育進行了理論探索和躬身實踐,在師范教育尤其鄉村師范教育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書分析了鄉村師范學校興起的國際、國內背景,梳理了民國時期教育學會、中央及地方政府等層面關于鄉村師范學校的相關政策和法律規定,從量和質兩個方面說明當時鄉村師范學校的辦理成效,對鄉村師范學校的行政組織、經費來源、校舍、課程、教師聘任、學生管理進行全面的介紹,并以江蘇省立棲霞鄉村師范學校和山東省立滋陽鄉村師范學校為例,考察了鄉村
本報告由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發起,聯合國內文化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編撰而成。 本報告歸納、總結了我國文化產業的最新特征與發展趨勢,對文化產業14個行業和3個區域的宏觀政策體系與微觀發展模式進行了系統考察和分析,并針對三種智能設備賦能文化新業態展開了深入研究,重點討論了我國文化產業近年來的發展熱點、核心特征以及未來走向。總體來看,2021~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呈現“韌性”與“復蘇”、“創新”與“融合”、“數字”與“智能”、“多元”與“全球”的積極面
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非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論述為依據,在回顧不同歷史時期中非文明交往的基礎之上,系統梳理了中非在考古、旅游、文化、新聞媒體、學者與智庫、地方與民間、青年與婦女等重點領域的交往實踐,進而總結各領域交流合作的成就與挑戰,思考合作提質增效的舉措,從批駁西方文明沖突論、增進中非文明的自信、促進世界文明多樣性、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來闡述中非文明交流互鑒的重大意義。
2022年東盟各國逐漸恢復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對內和對外的文化工作,強化地區化和國家化的文化交流。《東盟文化發展報告(2023)》全書分為總報告、國別篇和專題篇三個部分。總報告高度總結了本年度東盟各國文化發展的特征。國別篇則分別對東盟各國2022年的文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論述。專題篇介紹了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和菲律賓的文學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