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了魏自立在臨床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150例醫案,醫案涉及中醫內科學肺、心、脾胃、腎、肝膽、肢體經絡、氣血津液等多系統的疾病。臨床醫案以病為綱,記述了病例的臨床表現、辨證、治法、用藥和劑量,以及醫案的詳細分析等。
高氏腎病學術流派是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省名中醫高繼寧教授秉承先父“三晉名醫”高學圣老先生家傳,沿襲山西腎病名家于家菊、孫郁芝教授治腎經驗及結合高繼寧教授40余年的技術專長所創立的具有中醫特色的地域性學術流派。在李紅教授的主持下,本書由高繼寧教授攜親傳弟子們,整理、總結高氏腎病學術流派近百年來的臨證經驗,詳細介紹了高氏腎病的學術思想及理論體系,其內容包括高氏腎病學術流派概述、名家經驗、理法方藥、醫案薈萃及中醫腎病學科建設等,是一部集學術思想、臨證經驗、方藥特色、養生調攝
本書共分為八部分,主要介紹馮興中教授采用中醫藥治療內分泌疾病的典型病例,圍繞常見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代謝綜合征、高尿酸血癥、骨質疏松癥、下丘腦疾病、消瘦及肥胖的流行病學、中西醫病機及治療,尤其是馮興中教授的治療體會進行闡述。
本書是“龍江醫派現代中醫臨床思路與方法叢書”之一,是對龍江醫派中醫文化的重要傳承與發展,書中內容翔實、結構清晰,詳述了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針灸辨治思路與治療方法,并較為全面地整理了龍江醫家針灸治病的理念和臨床經驗,著重突出了針灸療法在疾病治療方面的特色與優勢,旨在幫助臨床醫生尤其是年輕醫生建立中醫思維方式,迅速地掌握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辨證要點與針灸治療方法,進而提高臨床療效,具有廣泛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本書主要介紹醫學科研特別是中醫學科學科研的思路與方法,旨在使中醫藥專業學生增強課程思政意識,掌握醫學科研的思維方法和基本程序,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醫學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對本專業的熱愛。本書內容主要包括中醫藥科學研究發展歷程與重大成就、科研選題策略與方法、基礎醫學研究的常用方法、臨床研究常用的設計方案和設計方法、中藥研究新技術、中藥新藥申報的方法與規范、循證醫學思想及其核心研究方法、醫學科研論文寫作、科研課題的申報以及研究生開題報告撰寫等科研思路與方法。相關內容體現了繼承中醫藥基礎上,融合
本書主要從中醫藥信息處理中的科學問題著手,著重論述了中醫藥健康穩態與中醫藥信息處理之間的關聯關系。第一章主要闡述認識、現象、整體、時間四個中醫藥信息的主要特點,討論穩態的表現;第二章主要從尺度與維度兩個核心科學問題入手,討論穩態構建的問題;第三章從規模、同步、組織、相似四個內涵探討穩態實現的機制;第四章嘗試分析人類與計算機的個體思維在中醫藥信息處理中起到的作用和獲得的突破,討論穩態認知的形成;第五章從個體與關聯這兩個中醫藥信息處理中最基本的出發點展開討論,加深對穩態載體的認識。最后討論了這些科學
聯合肝臟分隔和門靜脈結扎的二步肝切除術(ALPPS)為肝臟外科近10年來的重要創新之一。該術式由德國學者Hans J.Schlitt在2007年偶然發現并創立。該術式可以使既往那些因為剩余肝儲備不足而無法手術切除的肝腫瘤病人在短期內獲得手術切除機會,極大地改善病人的生存預后。本書系統闡述ALPPS的發展史、現狀與進展和應用解剖,詳細闡述ALPPS的適應證、禁忌證及術前評估,ALPPS的經典及各種改良術式的施行方法和圍手術期的管理,ALPPS與傳統二步切除手術比較、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術后復發
本書系統介紹了2020年度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相關研究進展。以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內容為主線,系統介紹了基于生物標志物的方劑有效性評價、腸道菌群代謝及中藥調控機制、中藥體內顯效成分分析、中藥體內顯效成分的效應機制、中藥毒性評價及解毒機制、中藥質量等領域的研究進 展。書中例證翔實,圖表充分,能夠帶領讀者快速、全面地了解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領域的**進展。
本書分為上篇、下篇兩部分。上篇對黃培新教授關于神經內科的常用治法、常用方劑及中藥,作了扼要論述;下篇以西醫病名為索引,闡述29種神經內科常見病的中西醫診治要點,系統歸納各病的現代醫學診斷要點及治療概要,重點突出中醫臨證辨治關鍵點,介紹黃培新教授的核心思想、臨證經驗及診治特色。
本書依據中醫學經典著作對腫瘤的論述與現代應用,探索源流,匯通古今,介紹了現代中醫腫瘤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包括腫瘤的中醫病因、病機、防治等內容。本書內容豐富,論述全面,以理論為基礎,以臨床實踐為中心,既系統介紹前人辨治腫瘤的經驗,又反映現代中醫治療腫瘤的新進展,有一定的新穎性和實用性,且注重學術傳承性、時代性、系統性,突顯出了中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