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八章,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為什么會在中國扎根;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傳統文化;武裝斗爭和中國傳統的軍事文化;不忘本來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吸收外來一一借鑒人類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等。
本書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密切聯系社會建設實際,牢牢把握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兩個落腳點,系統闡釋如何完善宏觀頂層設計、健全中觀運行機制、夯實微觀基層基礎這三個視域的社會建設內容。作者緊扣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社會建設的重點任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闡述如何從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創新導向、效能導向著力,全面推進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書中插入相關重要內容的解讀視頻,分析鞭辟入里,觀點深入淺出,語言簡明易懂,是深入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第一次寫入黨的大會報告中,就成為黨的二十大報告十五大主題的第六大主題,“全過程人民民主”成為中國民主道路上的“新路標”。本書緊扣“全過程人民民主”和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深入解讀“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主題。 本書詳細闡述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過程中的民主現代化探索之路及重大成就、歷史經驗,深入解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理論特性,全面論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書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認知篇,講的是在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驅動下,一個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一個你我高度關聯的微粒社會已經形成。第三部分是實踐篇,引用了大量來自阿里巴巴的企業公益案例,基于利益相關者框架,分析了企業通過公益的形式為核心利益相關者、協同利益相關者、社會利益相關者服務的路徑與方法等。第四部分是方法篇,圍繞著“公益心態、商業手法、技術力量”的公益邏輯,詳細分析了公益文化、商業能力和技術力量三大要素如何對企業公益發揮作用等。
由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和江西財經大學共同主辦,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社會救助分會、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承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江西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協辦第七屆中國社會救助研討會于2021年11月在南昌以“線下+線上”方式舉行。此次研討會以“中國社會救助制度: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為主題,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從社會救助與共同富裕、大數據與社會救助、醫療救助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助、社會救助實踐探索、社會救助理論創新、低保與低收入救助、特殊群體社會救助等方面研究探討“十四五”乃
本書以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購買流程為“經”、所涉主體為“緯”、具體風險為“的”、防范策略為“矢”,系統分析了購買流程中設計項目、編報預算、組織購買、履行合同、績效評價等環節存在的具體風險及風險所涉主體,并針對每個風險精準設計了科學可行、務實管用的防范策略,從而既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了相關研究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又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實務工作者尤其是購買主體提供了一些“如何做”的操作指南,即應如何準確識別風險、科學評估風險和恰當選擇風險防范策略,以有效實現購買目標。
本書以中共中央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發表的重要講話,第一次提出推動建設“民族相互嵌入型社區”為政策支撐,以國內外民族社區建設理論的研究實踐與最新發展為基礎,以青海省部分民族社區為調研對象,從數個維度出發開展實證研究,以判斷青海省民族社區“相互嵌入”程度、分析影響“相互嵌入”的因素,探尋如何建設互嵌式社區的路徑,對于民族和諧與民族關系穩定、國家發展具有深刻現實意義。
榜樣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主流媒體的勞模報道是一種具體的榜樣教育實踐。本書以新時代《人民日報》勞模報道為分析樣本,以榜樣教育理論為分析框架,融入多學科相關理論,從勞模報道的榜樣塑造、榜樣承載的教育內容、榜樣傳播途徑、榜樣教育環體與客體等維度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有效經驗、揭示現實難題、提出優化對策,為新時代研究和開展榜樣教育和勞模報道提供了理論資源和可行思路。
本書是全國第一本系統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貫通的專著。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切工作的生命線,是落實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思想政治教育全員、全程、全方位貫穿貫通于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各項實踐,貫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成為“生命線”、“中心環節”和發揮“政治優勢”的根本前提。本書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貫通的普遍性、規律性和可行性研究,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貫通的普遍現象和內在本質,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貫通的客觀規律和作用機理,形成了思想政
本書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研究,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本質的時代追問。本書以新時代為背景,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質是什么?對人和社會發展具有什么作用”為首要基本理論問題,圍繞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論、主客體關系論、價值論、課程論、戰略論、戰術論、及其規律論等所展開的幾個維度,通過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意義價值透視,力圖探討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發展之間的內在關聯,旨在揭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變”與“不變”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