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用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和文化哲學闡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實踐,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哲學的歷史基礎、現實特征和基本脈絡,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認同和踐行方式、文化產業創新和管理創新舉措、講好中國故事及傳播中國聲音方法和路徑,分析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機制以及完善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協調發展的制度規范。本著作包括序言、正文、后記和參考文獻四個部分,正文有七章內容,是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哲學中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分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哲學的研究
《街頭官僚:公共服務中的個人困境》是街頭官僚研究的開山之作,也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邁克爾·李普斯基的代表作品。在本書中,作者將“街頭官僚”定義為那些在工作過程中直接與公眾打交道,并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擁有實質性裁量權的公職人員,并提出,典型的街頭官僚包括教師、警察、社會工作者、法官、公共律師、醫務工作者等。本書旨在探尋街頭官僚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盡管他們作為傳統意義上的政策執行者,處于政策鏈條的最末端,但由于擁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可以對公眾進行賞罰決斷,因此他們的政策執行行為在許多情況下也是一種政策
本書是研究俄羅斯對外政策的學術成果,是《俄羅斯對外關系發展研究(第一輯)》的延續。在前者的內容基礎上,本書針對俄羅斯對外關系發展的新變化作了及時的更新與補充。在過去的數年間,全球局勢發生了許多變化。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在這些變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書分為俄羅斯的總體對外政策、俄羅斯與獨聯體國家的關系、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俄羅斯與亞洲國家的關系以及附錄五個部分。通過整理俄羅斯獨立以來不同時期的對外政策變化,在總結變化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根據國際局勢的變化和俄羅斯對外政策的新動態做出了內容更
在線解紛機制的起源和發展與互聯網的發展軌跡相匹配,是一種能獨立于當事人所在的物理場所、大部分或主要過程利用互聯網信息和通信等新技術進行的解紛機制,其最早適用于電子商務糾紛,隨后逐漸推廣到名譽權、肖像權、著作權權屬等民商事糾紛類型,成為數字時代解決糾紛、預防糾紛的有效途徑。智慧法院建設的工作目標是實現現代科技與人民法院各項工作的高度融合,打造以新技術為依托、以法治理念為核心的全業務辦理網絡化、全流程依法公開化、全方位服務智能化的人民法院現代化審判體系。在這一目標下,在線解紛機制適應數字時代發展需要
當今民粹主義、極端主義、反全球化勢力興起,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者認為:化解世界之痛,在于民心相通,應超越西方語境下的公共外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民心相通的中國實踐》首先從宗教性、國家性和時代性三個層面概要講述了如何超越公共外交;再以案例的形式,講述了中美、中德、中印、中國和東盟、中澳、中非、中拉之間如何推進民心相通工作;最后,對于大數據時代、后疫情時代以及“一帶一路”場景下如何開展公共外交提出了建議。 本書是對新時代中國公共外交的積極探索,對于理解“一帶一路”民心相
本書全面和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過程和經驗、貢獻和意義、戰略和啟示等。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對于維護國際安全、實現國家利益、加強軍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是中國多邊外交和軍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30多年的參與,中國的維和外交正面臨從建設性參與向引領性參與的戰略轉型,其基本路徑是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中國聯合國外交的重點和亮點,并將在中國與聯合國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中
《中東研究》創刊于1979年,2015年起以集刊形式出版。本刊由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主辦,現為半年刊,入選CSSCI集刊目錄(2023-2024)、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科研崗位準入考核期刊、社科文獻出版社名錄集刊(CNI),2023年獲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資助。本刊堅持首發原創,嚴格實行雙向匿名審稿,以“歷史與現狀結合,基礎與應用并重”作為辦刊主旨,鼓勵跨學科研究、學術創新、學術爭鳴、學術個性。主要刊發關于西亞北非地區的學術論文,重點關注中東研究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中東研究的新領域和新問題,具體
關于內容 人是萬物的尺度。 ——(古希臘)普羅塔哥拉 自然與習俗的關系是西方學術中的重要命題,法律思想史提供了觀察其演變的舞臺,Nomos是這幅歷史畫卷的中心詞。“法”在希臘時期轉變為人造的法, 超越了對自然的崇拜, 從而服從人法、服務城邦成為最高的道德;務實的羅馬人將神法轉變為人法,法律與羅馬城關聯起來,成為“善與公正的藝術”的實踐智慧;基督教在習俗與自然之間增加了邏各斯,奠定了兩者間持久的張力: 一者以罪為基礎,一者以恩典為基礎; 一者是理性的世界,一者是信仰的世界……
隨著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體制改革不段深化,刑事技術工作在案件調查取證和審判等過程中的重要性將被進一步提升,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將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與此同時,國家對該專業技術人才素質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而人才培養模式從根本上決定了人才質量,要培養適合時代需要的政工素質高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就必須建立一套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基于此,本論著對公安教育的專業——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實踐探索和梳理,共分八章內容:第一章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設的時代背景;第二章課程思政的價值觀教育
《律師的麻煩美國律師的職業困境》作者著眼于美國法律職業現實問題與長遠發展 ,作者在開篇就指出,這可不是美國律師最美好的時光。進而戳破了美國律師業的神話,指出美國一方面律師供給過多,另一方面則是為貧窮或者中等收入的人員提供的法律服務供不應求。因此,應正視美國律師業所面臨的挑戰。具體探討了美國法律執業活動的條件、近用司法、關于多樣性的挑戰、律師的規制、法律教育等問題,并提出應對之策:減少律師協會對律師規制的控制,并擴大公眾參與的機會。《律師的麻煩美國律師的職業困境》涉及的問題及對策對于我國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