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 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我們將繼續保持和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定力,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履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承諾付出艱巨的努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介紹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和實踐,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了解,特發布此白皮書。
將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到倫理層面,調整自身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這是人類基于對生存環境以及對人類自身負責所做的一種必要選擇。本書從生態危機的表象討論到人類的生活方式,從人類欲望討論到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對人性的塑造,從全球化的產業鏈分工討論到不同國家的價值追求,從中國傳統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討論到現代西方思想家的生態哲學思想,力圖梳理出構建中國現代社會生態道德思想體系的維度,同時對構建中國特色的生態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及其實現路徑和方式,提出一些個人的觀點及看法。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環境權益保障愈來愈成為環境政治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社會學、環境法學等學科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書主要基于環境正義的視角,探討了環境權益保障的理論基礎,基于翔實的調研資料和典型案例,梳理了我國環境權益保障的基本狀況,總結了國際社會環境權益保障的基本經驗,基于制度哲學的考量,對我國環境權益保障制度體系建設進行了構想。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黨和政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導者,民間環保組織也是一支重要的生態文明建設力量。本書力圖探討民間環保組織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書中首先介紹了民間環保組織對環境教育事業的推進;其次集中筆墨介紹了民間環保組織開展保護環境活動的情況;再次展示了民間環保組織如何在與政府的互動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后提出我國民間環保組織發展所面臨的瓶頸,并給出對策建議。
本書全面闡述和分析了MBR全系統設計和運行的各個環節,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提出了很多新的技術觀點和實驗新發現,并對系統安裝與設備的制造細節等做了詳實的論述。本書詳細地論述了膜生物反應器各個生化段的反應機理,對各項工藝參數的選定方法進行了探討并根據工程實踐提供了實用數據,對膜生物反應器的通用生化系統提供了工藝計算方法和計算示例,對膜生物反應器系統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及配套等各個細節進行了細致的講解。本書中的很多經驗和觀點都是在實際工程中總結出來的技術結晶,對膜生物反應器系統的設計與建
本書系統闡述了香港地區從事大型污水處理廠工程建設技術及項目管理實踐。主要內容包括香港地區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香港地區污水處理廠機電設備設計、香港地區污水處理廠土木設汁、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及香港地區污水處理廠工程管理,對讀者r解和掌握以國際標準從事污水處理廠建設,具有良好的指導價值。 本書可供從事給水排水、環境工程、水處理等的管理人員使用,并可供大中專院校師生參考。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多方參與的農村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培育農業生產、村民生活污染治理市場主體。本書采用實證分析、實地調研、實體分析等方法,剖析政府承擔責任機制及其失靈之處,提出當前在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分擔責任機制時,政府不僅要切實承擔農業生產、村民生活污染治理公共服務供給保障責任,還要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擔責積極性并確保市場主體落實約定責任,同時充分消除受認證農產品生產—消費鏈中的綠色健康信息不對稱。本書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案例分析、問卷調查和聚類分析等方法,將以上對策具體化為措施。
本書以系統分析吉林省松花江流域產業系統環境適應性“過程-格局-機理”為核心,以探究符合研究區域實情、能夠破解關鍵障礙因素的調控模式與措施為目標,以吉林省松花江流域4個地級市為研究對象,采用了適應性分析范式與“過程-格局-機理”地理學經典分析方法,在對流域產業生態系統演化特征與現狀格局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基于適應性要素、適應性目標與適應性效率定量評價了流域產業系統環境適應力,并從多個視角揭示了其適應性驅動機制及其作用機理,最后提出了流域產業系統環境適應性調控模式與調控措施。研究成果擴展了人文地理學之
《北方民族志景觀——北極民族視角》是一部研究北極民族志景觀保護的人類學著作。它從國家法規層面對加拿大、美國、俄羅斯等北極國家關于民族志景觀的官方保護措施和管理系統進行了人類學意義上的釋讀,對北極國家的有關政府機構及研究機構所施行政策的演變過程進行了探討。同時,本書通過對公園管理人員或研究人員的地域性民族志景觀項目的分析,既揭示了被國家政策忽略的各種現實問題,又從地區角度分析了多年來當地機構所積累的民族志景觀研究的寶貴經驗。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 科學有效的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可以為生態環境保護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從我國現階段的情況來看, 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已經成為我國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本書主要闡述了環境監測的目的與分類、環境監測的特點與進展、水和廢水監測、大氣和廢氣監測、土壤與固體廢物的監測、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等內容。本書論述嚴謹, 內容豐富詳實, 是一本值得研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