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是中國文明最重要的繪畫藝術形式,異于其他三個軸心文明。中國古代繪畫為什么以山水畫為核心,山水畫又是何時、何地,如何起源的,為什么而起源?這個中國藝術史上的根本問題,一直受到全世界學者廣泛關注。本書從哲學、畫論、圖像三個方面對山水畫起源展開了深度研究。以概念史的新方法,對山水畫起源文獻南朝宗炳《畫山水序》和王微《敘畫》進行了廣泛深入的關鍵詞考據和文本分析,既探明了山水畫起源的哲學依據,又界定清楚了山水畫圖像起源的過程。本書打開了山水畫起源研究的新維度,是理解中國山水畫起源的重要著作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海》(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巔峰時期,這一時期所創造的成就,生動地體認了“藝術家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工程師”和“美是造型藝術的最高法律”。本書十講包括:一、徐熙考;二、董源傳世畫跡的真偽鑒定;三、《益州名畫錄》考論;四、趙昌和易元吉;五、崔白藝術考論;六、東坡畫論研究;七、“西園雅集”與美術史學;八、向張擇端學習;九、趙令穰和趙伯駒、十、法常考。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海》(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將元明清三代的繪畫放在一起加以比較、認識,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并把握中國繪畫史發展的規律和脈搏。這三代的畫家,尤其是文人畫家,竭盡他們的才智和生命,創造了繪畫史上一個又一個高揚民族精神的豐碩成果,以不完全相同于前代的形式,展現了民族審美意識的演化,呈現了中國繪畫把握主觀世界的能力及自立于世界藝術之林的獨特方式。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海》(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明末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繪畫史研究中,對這一段歷史是注意不夠的,因此,即使談到這一段歷史,談到這段歷史中的畫家,也不能深刻地加以解釋,而只能僅止于表面的認識,甚至作出相反的價值判斷。徐建融一直比較關注晚明時期中國美術的變化和特點,著意搜集相關資料,分析梳理相關問題。本書的十講,主要對文人畫和士人畫、徐渭、董其昌、陳洪綬、吳門畫派等做專題講解。
馬克筆是舶來品,作為繪圖工具被大家所熟知,這幾年在國內發展的非常迅速,在中小學也得到相當程度的普及,成為很多小學美術課指定的繪畫工具;另一方面,盡管馬克筆發展迅速,但市面上還沒有出現有關馬克筆繪畫基礎的相關書籍。本書為馬克筆繪畫基礎書,書中詳細介紹馬克筆工具、紙張,及其相關的各種輔助材料,同時介紹馬克筆的繪畫語言以及相應的表現技巧和步驟、案例分析和創作手法等,書中還匯集國內最為前沿的馬克筆畫家的近百幅馬克筆繪畫作品。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海》(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本書是徐建融為美術史論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所開設的“中國畫學文獻”課程的講稿。但其著力點并非是“中國畫學文獻”,而是講解中國畫學文獻的“義”,包括它的“本義”和“演義”。這個“義”是實事求是地還原畫學之“義”,把“中國畫學文獻”與中國畫家、中國畫作品聯系到一起,使學習者對“中國畫學文獻”的“義”有一個深入的理解。
本書用淺白風趣的語言和邏輯清晰的脈絡,梳理了西方藝術史上最倒霉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被盜竊、有的被損毀、有的下落不明,這些人中不僅有達·芬奇、梵高、莫奈,也有維米爾、倫布朗和米開朗基羅。原來藝術并沒有那么高深莫測,人氣抖音大V呂宸用輕松幽默的語言,逐一串連解讀這些藝術史上最令人哭笑不得的藝術品犯罪案件,配合書中150余幅精美的插圖,講述別開生面的藝術史故事。在這里,不僅可以學到藝術領域的基礎知識,也可以找到欣賞藝術作品的全新視角。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海》(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國學和西學是人類文明創造的兩大高峰,它們有相通的地方,但在根本的性質方面卻有著重大的相異。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就不可能真正地認識到什么是傳統。從事藝術活動,堅守國學的立場,油畫可以成為傳統;偏離國學的立場,中國畫也可以不成為傳統。本書從經史文學、書畫藝術、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理想理念等諸多方面,系統細致地闡述了徐建融先生關于國學藝術的認識、立場和觀點。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海》(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本書十講包括:一、超越大限——《伏羲女蝸圖》論;二、云岡石窟敘錄;三、幻想的太陽——龜茲壁畫論;四、維摩詰與魏晉風度;五、“六法”的本義和演義;六、從“曹衣出水”到“吳帶當風”——民族繪畫格式的確立;七、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三題;八、阿斯塔那墓花鳥壁畫研究;九、張大千談敦煌壁畫札記;十、君子好色——晉唐與明清仕女畫的比較研究。
中國傳統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文化結晶,主編在保留榮獲"中國圖書獎"等多個重要獎項的著作《中國藝術學》精華的前提下,將原著大大精簡,并加以改寫和配圖,使其更為凝練直觀,可讀性更強。 全書結合大量的藝術作品,深入論述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分三個部分展開:上編“中國傳統藝術簡史”從縱向出發,嘗試構建綜合貫通各門藝術的通史,簡明扼要地描繪出中國傳統藝術數千年發展的整體歷程。中編“中國傳統藝術門類”從橫向出發,詳細論述中國書法、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曲、文學等藝術門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