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科技治理問題,從理論發展到實踐需要,闡明科技治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以國外科技治理理論進展為切入點,結合國內理論進展與實踐成果,重點關注科技治理及其發展趨勢、政策工具、治理模式、治理困境及對策,準確把握科技治理理論的發展概況。
本書聚焦數字圖書館,首先論述了當前數字化閱讀素養教育。其次,闡述了數字圖書館的閱讀平臺的建設與數字圖書館的推廣策略。再次,解讀了數字圖書館的社交性與參與性。最后,展望了數字圖書館的未來發展趨勢。
本書以“為什么要努力”為原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全面闡述努力的意義和方法。在一個個有趣而富有哲理的成長故事中,幫助小讀者找到曾經讓自己困擾、彷徨和疑慮的答案。有趣的漫畫結合生動的對白,讓小讀者在開心一笑中領悟到其中的深意。每一節的結尾還附有成長建議,是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實際案例而設,為孩子的成長帶來切實的幫助。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特別指出要“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作為傳統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在線教育體系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在復雜環境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因而發展完備的國家在線教育體系迫在眉睫。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第一,需要明確全民終身學習與在線教育體系的相關性,包括兩者的邏輯關系、實施路徑,以及當前主要關注的研究主題。第二,通過對全民終身學習視野下我國在線教育體系的現狀分析,掌握其主要特征和重要任務。第三,依據在線教育體系的元素組成,從資源建設、模型建構、運作機制、環境設計、質量
米歇爾·馬菲索利(Michel Maffesoli,1944— ),是法國當代知名的社會文化學家,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后現代社會及部落主義,對于當代科技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提出諸多頗有深度的見解。目前國內學界和讀者對馬菲索利的了解相對有限。本書是一部馬菲索利研究專集,著重評介馬菲索利的部落主義以及后現代理論,并以此論述當今虛擬文化的現象以及當代社會多元文化,力圖以新的視角闡釋當代網絡社會和文化的新變化,探討虛擬文化可能孕育出的新范式。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項目號為21FXWB023。 共識是社會存在的前提。當代社會的共識形態以網絡輿論方面的基本認同為主要形式。輿論共識與媒體議程設置和新聞報道所傳遞的價值觀之潛移默化有關。媒體記錄的社會變遷被稱作媒體記憶,社交媒體輿論場的公共討論影響著用戶認知并最終演化為群體記憶。用戶認知與群體記憶塑造網絡共識,形成社會性質的共識。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媒體的記憶功能和社交媒體的用戶互動(公共討論)促成了當代社會共識的新形式:輿論共識。社交媒體時代的媒體記憶與輿論共識之間的關系為何,二者對輿
本書探討了建構全球媒介倫理的理論基礎、全球各國媒介倫理規范、基于儒家倫理的媒介倫理建構等諸多問題,理論層面分析一種最底標準的倫理規范存在的可能性,繼而圍繞全球134篇媒介倫理規范共通準則、中外媒介倫理規范的對比、儒家倫理與媒介倫理等層面進行分析,以一種“嘗試的、努力的”姿態來探討媒介倫理規范,提出12個方面的倫理準則,涉及媒體權利與責任、真實、消息來源等,形成了一份“全球媒介倫理規范”文本,從而回答了“全球媒介倫理規范的建構基于什么樣的理論、建構出的規范是什么”的問題。
本書為喻園新聞傳播學者論叢中的一本,收錄了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二級教授趙振宇40余年來在新聞傳播與管理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本書融合了新聞學、傳播學、管理學、政治學等多學科視角,聚焦新聞策劃、輿論引導、人員激勵和決策程序四個議題,嘗試探析協調四者運行關系的科學方法與實踐路徑。“新聞策劃論”圍繞什么是新聞報道策劃,分析了新聞報道策劃的前提和原則;“輿論引導論”研究了突發事件的傳播規律、應對策略,對如何建立突發事件的常態化管理機制等提出對策建議;“激勵方法論”探究激勵的作
本書為喻園新聞傳播學者論叢中的一本,收錄了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余紅教授近年來關于網絡新媒體和中國社會發展的深度思考文章,涵蓋網絡輿論與意見領袖、網絡公共參與、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風險傳播、健康傳播、媒體傳播力和網絡新媒體人才培養等領域。本書對網絡輿論、國家形象、媒體傳播力等概念進行了界定,并結合實際案例開展了對公共議題中科學傳播框架嵌入、健康風險報道的“不確定性”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選取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輿論和輿情現象,立足風險社會理論和情感社會學視角,研究互聯網時代網絡輿
本書在充分吸收借鑒互聯網思維業界解讀、學界定義以及國內外思維科學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立足互聯網時代人的互聯網實踐特別是人的互聯網思維實踐,重新定義互聯網思維的內涵及外延,從教育價值理念、方法理念和治理理念三個維度進行研究,并基于三個理念提出教育作品開發、教育傳播優化和教育生態調控的創新觀點,力求在有限篇幅中抓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問題,探索出一條基于互聯網思維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