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為全球提供的公共產品,分析“一帶一路”倡議所面臨的國際風險與合作空間,不僅需對“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情及對內對外政策等有全面、清晰的認識,同時也需高度關注、重點分析一些對“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具有重大戰略影響的國家和地區。 基于此,本書對日本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的角色做出了分析。日本作為中國重要近鄰,同時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傳統發達國家,日本在亞洲以及世界都顯示出其重要的戰略存在,其外交、經濟等政策對我國周邊經濟環境與地區秩序
本書是本書是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組織國際發展領域十余個資深專家團隊,以“國際發展援助與合作” 為主題開展研究, 力圖響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在全球層面加快推動國際發展合作體系整合,為攜手構建更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科學的政策依據。 本書為課題的系列成果之一,本書共由12個專題報告組成,包括主報告“國際發展援助與合作:超越歷史困局”,就新世紀以來國際發展援助與合作面臨的困境以及國際社會所作努力及其成效進行分析討論,同時對國際發展援助與合作領域出現的重要新變化和新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
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實施以來,規模發展迅速,但問題也很明顯,其主要的問題是專業學位博士的特色與內涵定位的問題。工程類博士專業學位(簡稱工程博士)在這方面的問題尤其突出。已有研究更多關注專業學位博士的培養模式改革、實踐案例、其他國家經驗比較等方面,而對專業學位博士內涵認知方面的研究寥寥可數。由于對專業學位博士內涵認知領域的忽視,導致了政策理想與實踐現實的屢屢脫節。本研究試圖通過對專業學位博士本土化內涵的認知與建構過程的剖析,挖掘認知背后的現實特征及深層次邏輯,從而為政策的改進和完善提供
隨著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中國影響力日益增強,我國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對外界的了解與認識也就越來越迫切。在這個背景下,“區域國別研究”作為一個新興學術領域在國內迅速成長。區域國別研究是大國的需要,只有大國才有進行區域國別研究的強烈要求。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的對外交流活動不斷增加,對區域國別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凸顯,國家對區域國別研究的思路日益清晰、重視程度逐步提高。聊城大學2022年9月成立了區域國別研究院,此《區域國別學文摘》即該研究院2022年立項的重點項目。這個文摘收錄了2022年
本書刊發了12篇學術論文、1篇研究報告、1篇會議綜述。內容涉及以下方面:中國和東盟的抗疫合作、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印度對華外交、印度尼西亞佐科總統對華政策、2008年以來澳大利亞涉華認知、2021年緬甸軍隊接管政權事件、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權力交接、2020年中印邊界西段對峙、2020年中日釣魚島爭端、南海外大陸架問題、中韓海洋劃界、南海共同開發、印度尼西亞佐科政府的數字經濟、中亞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等。
本書刊載了9篇學術論文、1篇研究報告和2篇會議綜述。本輯內容涉及以下方面:美國印太戰略與美印互動、地方外交與中國-文萊關系、文萊對“一帶一路”的認知、越南對外戰略、越南在南海的宣傳策略與中越關系、韓國在朝美之間的斡旋外交、中韓關系、湄公河次區域衛生問題和中國-東盟關系等。本輯的作者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萊達魯薩蘭大學、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遼寧大學、復旦大學、外交學院和華中師范大學等國內外學術機構。
本書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概述新時代十年中國外交發展歷程、成就經驗基礎上,通過對戰略機遇期和全球化轉型的深入剖析,重點論述當前中國外交面臨的挑戰問題及戰略選擇,歸納中國外交的基本理念與新思路新主張新方案,審視中國現行外交布局,厘清中國外交的多目標戰略與戰略排序,明晰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外交的使命任務。本書對于彰顯中國外交的獨特風范和世界情懷,展示中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國責任與擔當具有一定意義。
本書是2021年10月份召開的第七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的會議論文集,本屆會議由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保加利亞外交部外交研究所承辦。該書匯集了中國及中東歐國家智庫、高校學者及政府官員的相關英文學術文章17篇,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政策、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主題包括:1.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平臺、機制和相關政策;2.后疫情時代中國—中東歐國
本書在建構“身份地位化”研究框架的基礎上,借由相關解密外交檔案,探究了1945年至1967年(二戰結束至東盟成立)期間英國的“東南亞區域合作”政策,揭示了這一政策實踐對東南亞的區域影響。研究認為,英國的“東南亞區域合作”是其東南亞政策而非現代意義的區域合作,但在區域“身份地位化”進程中,英國的政策實踐從合作成員共享、集體身份塑造、組織經驗積累及區域規范擴散等4個互為一體的方面,影響了現代東南亞區域建構及區域合作起源。
"法理學也被稱為法哲學,是法學學科體系的基礎理論、一般理論和方法論。在傳統法理學教學過程中,往往由“法理學”一門課程完成法學基礎理論的講授工作,既充當低年級學生的法學入門課程,又充當高年級學生的進階讀本!胺ɡ韺W”課程講授和學生學習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一門課程無法很好地完成入門基礎和進階拔高的雙重使命。因此,“法理學”課程分階段教學成為部分高校法理學教學的授課模式。 《新編法學導論》是傳統“法理學”課程“一分為二”教學改革用書之一,與《法理學》教材共同構成法理學學科的完整課程用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