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首部從歷史和批評的角度探討中世紀邊緣藝術的專著。對中世紀的人們而言,邊緣是雙關、倒錯和轉化之地,是社會對立和心理沖突上演的場所。無論是常常出現在祈禱書頁邊的放肆無禮的丑角,還是教堂外墻上頗具嘲弄意味的滴水獸,都不在約定俗成的中心之內,而是身居邊緣地帶,孕育著反抗中世紀社會束縛的力量。 ? ? 邁克爾·卡米爾在分析了宗教主題和世俗抄本頁面邊緣的圖像如何掩蓋、模仿或以其他方式質疑文本的可靠性之后,深入探討了修道院、大教堂、宮廷和城市等數種主要的社會空間的邊緣地帶。通過關注“邊緣性”在中世紀文
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新興藝術形態,發揮著傳統上城市地標、環境雕塑的作用,在活躍城市人文氛圍、繁榮旅游及文創產業發展方面地位日益重要。國內學者對以美國“百分比藝術”為代表的歐美公共藝術策劃理論及其社會學意義進行了深入探討,并產生了相當可觀的實踐成果。2012年公共藝術也進入教育部《本科招生目錄》,成為設計學下9個專業之一。但是,公共藝術本身是動態的實踐,其形態與邊界一直在不斷演化 與拓展中,這對我們認識以及借鑒公共藝術精髓產生困難。公共藝術又是高度個性化的實踐,不同案
圖像無處不在。然而,為何有些圖片能得到成千上萬個點贊,甚至成為視覺文化的標志性坐標,有些則不會,圖像是如何俘獲、驚艷、催眠我們的?杰出的設計理論家里卡爾多·法爾奇內利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藝術書籍的范式,將文藝復興的繪畫與庫布里克的電影放在一起,將抽象藝術與當代廣告作對比,解釋了圖像是如何被設計、創造的,以及背后的原因。
內容簡介:德索在《美學與藝術理論》這部著作中系統地提出他的藝術科學論思想。他認為應該有一門獨立于美學的研究藝術的學科,即一般藝術學,當美學研究美的時候,藝術科學便審查藝術的規律。一般藝術學的研究應當是科學的、客觀的和描述性的,而且應當作為具體的藝術理論與藝術哲學之間的堅實的橋梁。德索具有非常清醒的學科意識,他力圖劃清美學與藝術學的學科界限,然后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兩者的合作。正是德索使藝術學學科從理論上獲得獨立。德索的《美學與藝術理論》一書也成為藝術學學科確立的標志。 在確定了一般藝術學的學科
《故宮國圖藏康熙雍正御制耕織圖》這部書由清《康熙御制耕織圖》(版畫本)、《雍正御制耕織圖》彩色絹本組成,是分屬國家圖書館和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300年間從未公開合輯出版過。這兩書按原版、以原件復制,兩冊在一個函套中包裝。其除在文物價值,藝術價值,收藏鑒賞之外,會受到圖書館系統的青睞。這套書我們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聘請了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做顧問。在設計、編排過程中,我們對兩位皇帝在書中題寫的九十二首古詩,做了認真的排版、校注工作,全書并非簡單復制,而設計制
本書為顧平先生的書畫作品集, 系配合“逍遙山水書畫展”所出的配套圖書, 書稿中收錄了顧老師各類書法作品和國畫作品40余件。這些作品佳作紛呈、各具特色, 滲透著作者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逍遙山水也是表現人與自然融和的人物山水畫。本書比較全面地展示了顧老師作品的風格面貌和藝術才華。讓你在欣賞與研究的同時, 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 從而得到藝術享受和藝術體驗; 使人們在賞覽作品的過程中汲取靈智與美感, 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心靈愉悅。
本書共12章, 第1-2章講解視頻拍攝和基礎的運鏡技巧; 第3-8章分別介紹基礎剪輯、音頻功能、文字技巧、時髦玩法、視頻特效和濾鏡調色; 第9-10章介紹動態相冊和摳圖功能的操作方法; 第11章通過分享一個《風光延時》的案例來系統地介紹剪映的功能; 最后第12章介紹如何把剪輯好的視頻發布至短視頻平臺上。
手機作為現代人隨身攜帶的通訊工具,同時也成為了便捷的拍攝工具,能讓人們用一種更平和、更細膩、更樸實的心態來觀察并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隨著拍照手機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價格的下降,手機攝影日益普及。如何用手機拍攝出好照片、好作品,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和普羅大眾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近年來,手機的攝影功能日趨完善,流行化的手機攝影必將成為新型攝影的重要部分。 本書聚焦手機拍照功能,從鏡頭、對焦、專業模式等多個角度講解手機攝影,旨在幫助攝影愛好者利用手機,拍出媲美單反效果的大片。適合手機攝影愛好者參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