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講述了紅色精神引領學生最優發展的紅色育人理念, 基本內涵、核心要素與實踐框架及特征; 紅色經典閱讀, 語文、歷史、政治學科的紅色經典閱讀方法、策略及路徑; 紅色課程資源開發, 基于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學習實際、開發與利用多種課程資源; 紅色地方文化課程建設, 基于地方紅色歷史文化資源, 如浙江蕭山衙前農民運動講習所、蕭山紅色資源庫, 開設紅色地方文化課程。
本書主要立足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緊緊扣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這一背景和前提,沿著“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居民群眾需求變化—社區治理質量提升”的邏輯思路,聚焦城市社區治理質量及提升,綜合運用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和大數據等方法開展深入調查,在對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現狀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對美好社會建設中城市社區治理質量提升的結構背景、影響因素及其實踐路徑等展開系統研究。
隨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狀況的改變,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問題和行為問題逐漸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為此,本輯收入了六篇文章,從政策措施、專業服務等方面探討兒童、青少年的問題,并就其風險預防、服務創新等提出相關建議。此外,社會工作的督導、評估作為社會行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證服務質量和提高社會工作專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與促進作用,本輯收錄了三篇相關文章,以期引發社會工作同人更多的討論與思考。本輯還有一篇文章以生命歷程理論為基礎探討優秀大學生成功成才的路徑,為高校教育人才培養提供啟示。
本書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注重把握學科發展動態和前沿問題,并結合現代中國行政管理的實踐,研究分析了行政環境、行政職能、行政組織、行政領導、行政決策、行政執行等問題,并對行政管理發展的多元路徑進行探索。全書體系結構上力求體現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的要求,可讀性強。
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正廣泛應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產生的各類法律問題和法治場景對相關技術的支撐需求,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討論,也使得法學的科際性、交叉性、復合性愈發突出。本書著眼于數字法治這一主題,聚焦人與科技互動過程中規則的建立與實踐圖景,探索秩序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本書分為數字法治理論算法風險及其治理人權與技術規制智慧司法四個部分,具體呈現了當下法學界對數字法治基礎理論問題的闡釋,大數據殺熟、人臉識別、數字貨幣、疫情防控等熱點話題在法學層面的探討與回應,
本書綜合運用歷史研究、實證研究和比較研究的方法,梳理了我國農村土地擔保的歷史發展脈絡,并運用社會實證的方法實地考察國內各試點地區的運行狀況,掌握具體的試點實效、尚存在的瓶頸且分析成因,并擷取國內試點地區的實踐范例,在汲取域外有益制度經驗的基礎之上,擬定了《農村土地融資擔保的立法建議》《農村土地融資擔保條例(草案)建議稿》和《農村土地擔保合同示范文本》,對今后國家和試點地區的農村土地擔保運行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精神家園是一種由知識、情感、信念、信仰等要素構成的意義世界和價值系統,具有情感支撐、價值導航、心靈撫慰等功能,對于人的生存與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新的偉大勝利,就是因為我們黨在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中國人民頭腦的同時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融入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并引領其變革與發展。在此意義上,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在精神家園層面不斷契合中國人民心靈訴求的過程。鑒于此,本
《政治思想評論》第2輯以法國新黑格爾主義為主題,重點聚焦新黑格爾主義思想家亞歷山大科耶夫和讓伊波利特。本輯收錄了科耶夫少為人知的書評、通信和訪談,以及伊波利特的三篇有關《精神現象學》的重要闡釋文章。兩位思想家對黑格爾思想的闡發深刻影響了20世紀法國哲學、政治哲學的思想景觀,是引導我們進入黑格爾政治思想的重要門徑。本輯也繼續關注英國觀念論者,除了闡發其政治哲學,更著重介紹其社會改革實踐的情況。學術書評亦為本輯一大特色。
作為國家治理的結構性指標,政府質量是促使治理制度良好運行的關鍵驅動力,發揮著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作用。基于政府質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本書闡明了過程導向的國家治理運行機制和政治邏輯,綜合運用大數據和小數據分析方法,測量轉型中國的地方政府質量,并從生產機制、治理效能、微觀基礎和制度邏輯四個維度探究了政府質量的治理意涵及其提升路徑。
2020年春天,中國和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構成偉大的中國抗疫精神。社區作為人類居住的生命家園和精神家園,每一個社區人需要強化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的共同體理念,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筑牢社區防控第一線,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課題。本書的內容創新:首次提出后疫情時代社區防控如何更好強信心、暖人心、筑同心,通過加強共同體建設,著力構建自治共同體、治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安全共同體、文化共同體、生態共同體的新理念和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