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城的歷史悠久,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同樣悠久。本書系統介紹了老北京都城建設的沿革,將老北京光陰的故事訴諸筆端,娓娓道來。本書共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追根溯源元大都都城的修建。從元朝的至元三年到至元八年,五年元大都的都城建造完成。第二部分北平戰事:元大都的改造與永樂遷都。介紹明朝永樂年間,遷都北京的起因與過程。第三部分改建都城:北京內城現雛形。介紹了明朝正統年間,阮安盡心盡力完成北京都城的改建工程,以及他還完成的一些重大工程。第四部分保衛都城:瓦剌的崛起與明朝邊防的削弱。蒙古的瓦剌大
《秦淮夜談》由秦淮區檔案館,秦淮區地方志辦編著而成。全書圍繞古往今來秦淮區域內的有名人物、老建筑、老地名、歷史典故及文化藝術等展開敘述,文中除依據正史外,也以書札、筆記等文獻資料為據,具有重要的地方文史價值,語言采用文言白話交叉表現的形式,雅俗共賞,全書分為“人物春秋““城南記憶””文史研究”“史志資料”“碑文點校”等部分,其中有一些文章有考據研究的特點,是一本綜合的地方志文獻,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本書通過收集整理相關的當地文史資料、田野調查和走訪村民,力圖將回憶與史料相結合,盡可能地“還原”與“再現”村民記憶中的歷史,包括家族的遭際、建筑的故事、時代的變遷、個人的身世與經歷,以及如今已漸漸式微或已消失的手作與民俗文化等,是對古村落以及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
《整村調查報告(2021)》是基于“百縣千村萬戶”調查活動第五期(2021年度)整村調查活動成果匯集而成。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數據整理與分析,主要包括六章整村分析報告,第二部分為專題報告,分別是勞動力流動和貧困理論回顧與述評、非農就業空間選擇及影響因素分析、非農就業空間對農村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研究和非農就業空間對家庭多維貧困影響研究。
本書是一本歷史故事書。由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先生, 專為孩子而寫。全書以朝代為綱, 以人物為引, 講述了清朝同治、光緒、宣統年間重大的歷史事件、故宮建筑、珍貴文物等故事。跟隨著閻崇年爺爺, 孩子穿越回那段歷史, 感受帝王更替與朝代更迭下, 人物立德立業的精神, 故宮獨特、鮮活的文化魅力。同時, 考慮到孩子在認知上的差異, 書中特設置“閻爺爺大講堂”欄目, 進一步拓展孩子廣博的知識, 培養寬闊的視野。此外, 全書配以精美手繪插畫, 嚴謹考究, 讓孩子身臨其境, 加深理解。給孩子傳達正確的歷
《形象史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面向海內外征稿的中文集刊,自2021年起每年出版四輯。本刊常設欄目有理論動態、名家筆談、器物研究、圖像研究、漢畫研究、服飾研究、文本研究、跨文化研究等,主要登載專題研究文章,。對于反映文化史研究前沿動態與熱點問題的綜述、書評、隨筆,以及相關領域國外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輯為2023年春之卷總第二十五輯,設有服飾研究、器物研究、圖像研究和文本研究四個欄目,十五篇文章。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歷代帝王,常常集國家權力于一 身,是一國重大決策、重大事件和重要利害的相關者。閱讀和研究中國封建歷史,如果能夠系統了解歷朝歷代帝王的在位時間、傳承次序、更迭過程及其主要功過,也就大體上理清了相關朝代的歷史脈絡,掌握了歷史重點。本書旨在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簡明扼要、系統連貫地呈現五代十國諸位帝王的傳承過程、在位時間和主要功過。在介紹每個朝代和帝王之前,簡述該朝代的建立背景、疆域范圍、立國時限、傳承概況、歷史貢獻和敗亡教訓,讓讀者一目了然地對每個朝代
本書是一本從地緣視角講述三國歷史的學術文化類大眾讀物。作者以“地理為經, 歷史為緯”, 用“地緣”這個探究“人與環境”相處之道的視角解讀這段歷史。他以東漢末年至晉朝期間的三國時期為切入點, 從十三刺史部開始, 展現了當時中國的地理環境。基于行政、地理、氣候、人文息息相關, 在科技不發達的歷史中, 地理板塊之間的關系影響了許多選擇。中國人常說的“天時, 地利, 人和”等成功要素, 其實都是地緣要素的一部分。在這部書中, 作者深入淺出地揭秘了時代英雄、關鍵決策背后的地理因素, 帶領讀者從一
唐宋時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周秦之變以后再次經歷重大社會與文化變遷的時期,魏晉以來相承之舊局面,趙宋以降之新文化都在此時期發生轉變與定型。唐朝以其富強,振作九代之衰,宋代以其文明,道濟天下之溺;唐宋并稱,既有時間上的相繼,又有文化上的相異。唐、宋的時代特色及其歷史定位,要求唐宋歷史的研究突破原先單一的唐史研究、宋史研究畫地為牢各自為戰的舊局面,構建“唐宋史觀”的新思路,樹立“唐宋史研究”的新框架,在更為宏觀的歷史視野中觀察、理解中古史上的唐宋之變。中國人民大學唐宋史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