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載風雨兼程,七十載春華秋實。2019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作為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既面臨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時代的方向在青年,傳承民族精神、接力時代使命,是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亦是時代賦予的寶貴機遇。 本書精選第二期北京大學青年理論骨干人才培訓計劃中學員撰寫的優秀文章,字里行間既體現出青年關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新時代的青年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作為與偉大時代共進、身處歷史交匯點的北大青年,面對這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代,將自己的探索與思考轉化為鮮活、充滿朝氣的文字。 本書匯集2018年以來北大團委《北大青年時評》《北大青年探索》兩個專欄的文章,也整理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擊疫情以及有關學生會組織改革等專題特稿。本書記錄著北大青年對于共青團工作、青年使命和時代發展的觀察與思考,在新時代面貌的日新月異中,勇立時代的潮頭,用發自肺腑
《符號》是法國著名哲學家梅洛-龐蒂的一些文章的結集,涉及語言、社會、理性、主體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學問題。通過這些文章,梅洛-龐蒂加入到了當時各種思潮的爭論中,發出了現象學和存在主義角度的聲音。這些文章主要有:間接語言與沉默的聲音、論語言現象學、從莫斯到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哲學家及其陰影、愛因斯坦與理性的危機、成長中的柏格森、主體性的發現、評馬基亞維里、胡塞爾與語言問題等。
這套書是由歐洲質性研究權威學者伍威·弗里克(Uwe Flick)主編的一套質性研究方法叢書,全套共10種,將由SAGE陸續出版,至2018年9月全部出齊,目前只出了1種。單冊篇幅與《SAGE商科研究方法叢書》類似,約160~170頁,全套10種共1 750頁左右。計劃單種首印量3 000冊。質性研究是通過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互動,在自然情境下研究社會現象的方法,強調傾聽、文化情境和同理心。質性研究是有濃厚人文關懷的研究范式,也是對數據至上的量化風潮的重要補充。質性研究近年來發展迅猛,在社會學、管理
本書是對KKV1994的回應和反思之作(即已出版的《社會科學中的研究設計》一書)。2010年的第二版更新了關于過程追蹤、回歸分析和自然實驗的新章節。對KKV1994的反思和爭論仍舊是第二版的核心,新材料闡明了對基本方法工具的應用。其中新增的過程跟蹤通常被稱為定性分析的基礎,卻很少被精確地應用。回歸分析的陷阱有時會被研究者注意到,但往往沒有得到充分的檢驗。而對社會科學的自然實驗的復雜假設和平衡取舍卻知之甚少。第二版通過探索這些關鍵工具擴展了方法論研究水平。
本書是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本年度處于學術前沿、具有影響力的文、史、哲學科各類學術論文的匯編。全書分為人文探尋、經濟與社會、文史考證、日常生活與物質文化、哲學與思想、文學與詩學等多個專題,聚焦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個案研究與綜合研究相結合,義理、考據、詞章并重,多數內容為國家或教育部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反映了當前文、史、哲等人文學科的最新學術研究狀態。
我們所處的高度互聯的網絡世界,是由人與人及周邊的各種事物和事件所組成的社會網絡,該網絡承載著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和用戶行為,能為社會化趨勢的電子商務等應用提供豐富的社會環境。本書將深入淺出地介紹社會網絡的基礎理論及常用的社會網絡計算工具的使用實踐,并建立社會網絡研究理論和應用結合的計算范式,從而幫助我們掌握并理解網絡時代下諸多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所需的計算思維。全書分為3篇,第1篇從社會網絡的基本認識出發,介紹社會網絡的一些基本原理與實踐方法,包括三元閉包、強弱關系、同質性、正負平衡等社會網絡計算基
"本書由公共關系基礎理論、公共關系基本實務及公共關系案例評析三部分組成。書中論述了公共關系三大要素,即公共關系主體、公共關系客體、公共關系手段在公共關系管理中的地位;闡明了公共關系調查、策劃、實施、評估等工作程序的規范要求;并將公共關系理論與公共關系實務、公共關系實踐相結合,在案例評析中,強化了對公共關系理論的指導意義以及公共關系實踐的本質特征的探索。本書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實用性以及教與學的互動性,特別提供了具有創新性的公共關系案例分析模式。本書可供高等院校學生相關課程使用,也可供社會
本書以疫情對城市的沖擊和影響為主題,通過剖析當下城市所面臨的種種危機,重新定義了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書中的兩位作者,一位是城市規劃專家芝加哥大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另一位是公共衛生專家哈佛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大衛·卡特勒,兩位專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共同發聲,詳細解讀了城市既是一個容易傳播病毒,產生各類犯罪的魔鬼搖籃,又是人類創造力、財富和文明本身不可或缺的必要引擎。
當疫情來臨時,城市變得寂靜,線下社交也被迫停止。人們選擇通過線上
本研究圍繞2015年度北京學圍繞首都時空發展的現狀特征、發展趨勢、經驗成效等進行全面梳理與總結,以期為首都北京面向新發展階段進行時空布局優化、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此外,研究從時間、空間與時空相結合的視角對北京學的主要研究方向進行凝練,創新對北京學理論體系與方法論體系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研究將調查研究、理論觀點與政策建議相結合,研究領域與熱點問題相結合,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實踐應用價值。 本研究報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總報告;第二,北京學聚焦首都北京時空發展趨勢的三個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