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傳》又名《周穆王游行記》,是西周的歷史典籍之一。西晉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縣發現一座戰國時期魏國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簡,均為重要文化典籍,通稱“竹書紀年”,其中有《穆天子傳》﹑《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為至今流傳的《穆天子傳》。由荀勖校訂全書六卷。《穆天子傳的文化闡釋》對其進行文化闡釋,具有理論前沿性和獨創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1949年卷(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是當代中國所于2002年啟動的重點科研項目之一。它自共和國成立的1949年起分年設卷,詳細而全面地反映建國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衛生、民族、宗教、社會、人口、氣象、災害、生態、資源、疆域、區劃、軍事、國防、外交、對外聯系和國際反應等各領域的重要史事。因此,它既是一部編年史性質的共和國史書,又是一部為研究和撰寫共和國史提供基礎性史料的工具書。 這部多卷本史書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不僅充分
《上海史:走向現代之路》的記敘涉及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目的在于強調該城市演變過程中,導致這種持續性和統一性
中國的內戰:1945-1949年的政治斗爭是美國著名學者、中國問題研究專家胡素珊(Suzanne 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學者較早對“國民黨如何失去大陸政權”這一歷史命題進行全面系統、客觀中立研究的重要學術著作。關于國民黨失敗、共產黨勝利的原因,作者并不滿足于以簡單的因果關系進行解釋,而是在中國內戰的各個層面上對兩黨進行比較:與學生和知識分子的關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對工業的管理,財政措施等等。作者的論述基于對政策文件的認真剖析和對政策實際實施及其影響的綜合考察,從而細微客觀地揭示出共產黨是
《上下五千年(彩圖珍藏版)》以其通俗易讀的文字、圖文并茂的形式,通過262個故事,全面、準確地敘述了中華民族在上古至鴉片戰爭前五千年間所發生的一些列重大與著名事件,對廣大讀者了解我國燦爛、悠久的歷史,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作用。
《傳承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尋蹤實錄(套裝上下冊)》是作者王瑋琦通過多年的努力,在多次親身走訪山東省各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基礎山寫成的,圖文并茂,真是可信的再現了各位傳承人的生平和文藝特色。豐富了文化傳承口述史方面的內容。對于完整的保存文化成果有重大意義。
這是以費正清視角展開的一部中國現代史。時間跨度從晚清的1800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1985年,歷時185年。對這段歷史的描述文字可以說是汗牛充棟。這之中,有隔靴搔癢的,有浮光掠影的,亦有不著邊際的。而費正清以他風趣、清晰的風格和浩瀚、博大的大師風范,對中國現代史作出了自己的闡述和認識,鮮明而有力地勾勒了180年間中國的政治風云與社會變遷。 既不同于左派的解釋,也不同于右派的解釋,費正清提供了只屬于他個人的解釋,這就使得《的中國革命》
一部合乎現代兒童需要的中國歷史,應該是生動有趣的,是重現歷史場景的,是簡潔而又因果相續的,是鼓勵個人觀點的,是多元敘述的。這樣,方能讓歷史的影響在孩子心中潛移默化、悄悄扎根,在掌握歷史變遷的脈絡的同時,也能從多元的角度去獲得做人處世的借鏡。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1:神話時代·開天辟地 夏·大禹治水》以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歷史因果相結合,喚起兒童對歷史的興趣。精彩趣味的故事不僅帶給孩子想象與創造的空間,更給他們思考與判斷的智慧,是一部讓孩子認識自己、了解歷史、習得智慧的經典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