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充分吸收古今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李商隱無題詩展開深入探索。分正副兩編。正編八章,主要從界定、形成、抽象性特征、部分解讀觀點商榷、色彩藝術、整體性結構、阻隔藝術、文化意義八個方面加以探討。副編主要以李商隱諸首無題詩為對象,加以詳細分析,并提出一些新觀點。 本書對推動李商隱詩歌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論價值。
城市社區居民自治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核心,是基層民主實踐的有效形式和路徑。社區建設從單向度的行政控制階段向多向度的政社合作階段轉變過程中,盡管多元主體開始參與社區治理,社區公共權力也有所轉移,但從未落入居民手中,居民一直處于“缺權”狀態。因此,推進居民自治的關鍵在于賦權居民,即把社區公共事務的決定權和行動權交給居民,不斷增強居民自我行動的能力。本書通過深入開展調查,提煉的一些具有分析性和解釋性的概念或框架,具有一定的原創性和創新性。
《iPadProcreate繪畫入門:Q版漫畫繪制技巧》是一本專為iPad繪畫愛好者及Q版漫畫創作者打造的實用指南。全書從iPad繪畫的優勢與硬件選擇講起,逐步深入到Procreate軟件的界面布局、操作技巧及功能應用。通過詳盡的圖解與案例示范,讀者將掌握Q版漫畫的繪制要點與實戰技巧,包括Q版人物的基本特征、五官表情、發型設計、身體結構及動態表現等。此外,書中還分享了接稿方向與商業文創等實用經驗,幫助讀者拓展創作視野,提升商業價值。
謝莊(421—466),字希逸,陳郡陽夏人,是劉宋中后期陳郡謝氏家族的后起之秀,也是永明文學的重要先驅人物。謝莊的詩文大多用典繁密、典雅精工、講究語詞雕琢,明顯帶有元嘉體詩人的創作特色,但在聲律上追求平仄相對、句式整飭,部分作品風格亦自然清新,已經有了向永明體過渡的趨勢,是最能代表大明、泰始時期這一詩風嬗變的詩人之一。《宋書·謝莊傳》記載謝莊“所著文章四百余首”,流傳至今的已不足百篇。現存《謝莊集》輯本,以張燮《七十二家集·謝光祿集》三卷本為最早,本次整理即采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崇
本書是一本周嘯天教授講授先秦至初唐時代詩詞歌賦賞析的圖書,包含《詩經》如:周南·關雎、周南·葛覃、周南·卷耳、桃夭,《楚辭》如:離騷、九歌·湘夫人、九歌·山鬼、九歌·國殤、九章·涉江、風賦、鵩鳥賦,《漢樂府》《古詩十九首》,曹操《蒿里行》《觀滄海》,陶淵明《歸園田居》《桃花源詩并記》,虞世南《蟬》,盧照鄰《長安古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等。從“關關雎鳩”“大風起兮云飛揚”到“不似湘江水北流”,從先秦到初唐,讓讀者感受中國詩歌之魅力。本書為我社2018年出版作品更名修訂再版。<
本書是一本周嘯天教授所著的講授詩教及詩歌賞析的讀本。詩教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美感。本書通過說詩詞、說賞析、說七講、無一字無來歷、因病致妍、古今言殊、賞析示例等幾個部分,講詩詞賞析的方法以及如何在詩詞作品中獲得美的感受。書中以平實易懂的語言,將詩詞欣賞的七個層面:識字、知人、論世、詩法、會意、吟誦、比較,娓娓道來,使讀者猶如在課堂聆聽名師授課,對古詩詞及其賞析相關知識有豁然開朗之感,培養起一顆文心,讀懂詩詞作品的個中真味。本書為我社2019年出版作品更名修訂再版。
本書以通信、電信領域的具體應用為背景,以卷積模型為主線,借助信號分解全面分析了信號與系統的頻率特性,借助S變換、Z變換系統講述了線性系統的分析方法。本書內容簡單明了,物理概念的講述通俗易懂,問題分析邏輯性強,實例針對性強。相應章節增加了關鍵知識點的Python仿真,實現了卷積、系統求解、傅里葉變換等核心算法及其應用,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書中還詳細講述了矩陣運算,并對程序做了詳細注釋,Pvhon零基礎人員也可讀懂仿真程序并進行編程。 本書可作為高校工科電信、通信等專業中信號與系
本選題是作者近年來對教育技術倫理問題的思考沉淀與系統總結。當前關于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倫理研究,多散見于科技哲學、技術倫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領域的期刊論文中,且大都停留在“呼吁”和“警醒”層面,系統的理論分析和策略構建并不多見,相關著作更為稀少。 本選題則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進行系統的倫理審視,圍繞為什么要開展教育技術倫理研究、教育技術現實存在哪些倫理困境、教育技術倫理的概念內涵如何界定、有哪些理論視角可供選擇、教育技術倫理應然如何體現、針對倫理實然的具體策略有哪些、教育技術倫理研究如何
本書深入分析了全球化受挫背景下的國際貿易法治。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首先分析了近年來全球化遭遇挫折的表現、原因、實質及影響,然后歸納總結了在這種背景下國際貿易法治所面臨的困境及未來的發展方向。WTO多邊貿易規則是國際貿易法治的核心部分。中篇著重討論了目前正在進行的WTO多邊貿易體制改革,涵蓋了WTO改革的主要方面,諸如談判、監督和爭端解決等主要功能的正常發揮,及實踐中各成員間所出現的突出的法律問題。下篇通過分析在當前全球化受挫背景下中國在當前國際經貿關系和國際貿易法治中的特殊地位,探
本書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為學科視野,深入探究馬克思“現實的人”理論的系統性敘事邏輯及其對當代中國發展的價值啟示。馬克思從無產階級勞動大眾的立場出發,立足無產階級勞動大眾的創造性實踐,從革命斗爭、權利爭取、勞動創造、利益共享等不同方面深刻批判了關于人的社會現實問題,科學揭示了“現實的人”在人類社會存在與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形成了具有超越性意蘊的“現實的人”理論。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遵循馬克思“現實的人”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回答實踐問題、引領實踐發展,在此過程中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