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是當前中國的政策焦點、改革熱點和實踐難點。本書運用實證研究方法,按照“基層組織—科技創新服務—區域空間”的邏輯線索,依次研究具體實施和推進產教融合的產業學院、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力爭多視角地厘清產教融合的組織支撐、科技支撐、空間支撐。
本書借鑒世界一流智庫和其他行業的大數據決策支持信息保障體系建設經驗和運行機制,結合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業務需求,梳理智庫研究力量、研究條件和研究資源,探索以社會化云端數據資源為依托,以工程化理論為基礎,以開放式集成化技術工具為載體,以具有創造性的研究人員為智力支撐的協同創新機制,構建大數據環境下智庫決策支持信息保障協同創新理論、方法及其體系,推動我國智庫大數據決策支持信息保障能力提升,為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力的新型智庫,有效解決智庫發展瓶頸提供方法指南,提升新型智庫服務國家重大決策的能力。
將建安文學重置于“個體自覺”的觀念背景之下,本書以專題突破的寫作方式,從死亡書寫、名物書寫、女性書寫、政治書寫四個方面,研究個體自覺的觀念給建安作家的生活態度、審美態度、政治態度所帶來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文學書寫態度、手法和創作風格的影響,認為建安文人創作的根本動機乃在于與死亡恐懼的抗衡,并通過揭示建安作家在釋放欲望、享受今世的生活態度中的物我關系和男女關系,詮釋他們投身政治、追求建功立業過程中既有變通的人生觀,也有人格獨立精神的雙重心態形成的深層原因。
本書歷時性地分析了從2G到5G這一技術變遷語境下中國主流媒體的新聞創新實踐歷程,分析不同技術階段中國主流媒體新聞創新的動力、路徑、特色與不足。本書指出,從2G到5G,中國主流媒體的新聞創新經歷了“報網互動”、主動融入網絡社會、媒體融合、深度媒體融合四個階段。在此過程中,多重壓力導致新聞創新實踐走向同質化甚至窄化,不僅在專業性、政治性和流量化的三種路徑中猶豫不決,還造成了人才難題,不利于激發主流媒體潛在的活力。因此,主流媒體新聞創新實踐的最終目的是要鍛造新型主流媒體,并注意三點:第一,“
在暗錢加速滲透美國政治選舉的背景下,本書立足于大量文獻、數據、案例與監管法律法規,對比聯邦競選財務系統的理想與現實圖景,繼而以阿片危機中的大制藥商和大規模監禁中的私營監獄公司為透視點,探究大公司、大捐款者和特殊利益集團如何通過濫用游說、旋轉門、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和暗錢組織,與候選人構建實質上的協調并實現利益交換,剖析其對立法,司法行政決策,乃至聯邦主義產生的深刻影響。并在公司勢力與保守主義崛起的場景中,對2010-2020年提出的相關法律和法案進行解讀,從中歸納競選財務和游說法律在反腐敗方向上的
本書使用文獻研究法討論了一個數理邏輯問題:弗協調集合論是否優于經典集合論。書稿從張清宇先生的弗協調命題邏輯出發構造一階謂詞系統和集合論系統,并構造模型證明其非平凡性,結果證明現有的弗協調集合論不優于經典集合論。本書同時還用模型證明了弗協調集合論的非平凡性,在一定意義上拓展了其應用領域,實現了洛韋和塔拉法德的猜想,將廣義代數值模型推廣到弗協調集合論,書稿也對集合論模型的構造技術作了一次較為充分的梳理,為其它集合論模型的研究提供參考。
作為連接歐亞大陸的門戶,中東歐既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的板塊,也是我國優化整體投資布局的關鍵方向。為了進一步夯實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投資合作基礎,全面優化我國資本在中東歐的區位戰略布局,本書在回顧了現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從中東歐地區實際出發,系統地梳理了其區位優勢及歷史機遇條件,在明確了我國區位選擇邏輯依據的同時,采用了多種計量方法,從實證入手,先后衡量了中東歐各國的投資便利化水平、我國對中東歐的投資動機以及我國對中東歐各國直接投資的潛力空間,并以此為參考,對我國向中東歐直接投資的區位流向進行了科
與過去的帝國史研究往往集中于政治、經濟、軍事等傳統領域不同,何偉亞受到福柯的啟發,另辟蹊徑,重點探究英國的印度軍事資料,尤其是英屬印度陸軍軍事情報部門在1880年至1940年間制作的路線書和軍事報告。這些由戰略、地理、政治和民族等信息組成的情報,不僅僅形成了針對東方殖民地的帝國戰略,而且也塑造了干涉的對象亞洲本身。
作者通過情報重構了19世紀中期以來英國基于信息系統以及軍事知識的安全制度,探討了這一安全制度與帝國維系之間的密切聯系,并由此展開分析了英國在全球,尤其是在亞洲地區
本書集中研究了歐亞經濟聯盟總體發展、成員國經濟發展和“一帶一盟”對接合作3個重要問題。歐亞經濟聯盟總體發展部分, 深入研究了歐亞經濟聯盟發展概況、經濟一體化政策、經濟發展成效, 分析了聯盟建設成果、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經濟部分, 全面研究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亞美尼亞這5個國家的經濟政策、經濟結構、經濟發展與國際合作等內容。“一帶一盟”對接合作部分, 圍繞“一帶一盟”對接合作方向、合作領域, 緊密對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
本書由程恩富、劉書林、盧黎歌、韓喜平、田鵬穎、任鵬、楊增崠、周紹東等專家學者撰寫,以青年人的視角,從求學、閱讀、治學、求職、生活、教學等多方面,傾情講述學術生活,深刻解答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在成才路上所遇到的各種困惑與挑戰,與讀者分享交流促成長,答疑解惑填動力,幫助廣大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在“拔節孕穗期”找到前進方向,走好學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