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麓先生曾言:辛亥革命后的山重水復是五四運動興起的背景,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后有國共合作,而后有五卅運動,而后有國民革命的北伐戰爭,它的偉大意義將這樣歷史地表達出來。
這段話是本書的思考緣起,提供了理解五四運動的鑰匙。本書希望打破五四研究由來已久的北京中心主義和革命消解主義,從地方視野出發,展示中國各區域,尤其是江浙地方上五四運動發生、拓展、延續的機制;中心對各地方強度有別,路徑多樣的影響和地方人士那些不能被中心消解的主體性和被中心激發出的主體
近代蘇州的經濟蛻變和城市轉型,不僅合于中國近代史整體圖景之轍,也押著江南城市體系獨特的韻腳。本書作為一項近代城市研究成果,將城市性與地方性結合,沿著結構史和文化史結合的路徑,從四個視角,在變動中把握蘇州這座江南城市在近代歷史上的流動、吞吐、消納、呼吸,以及演化的脈搏—— 江南的蘇州,在近代江南城市體系從中心地體系主導型向網絡體系主導型轉變的過程中,從中心都會演變為地區城市;行政的蘇州,發展出官治與自治結合、協商與博弈并存的豐富的城市管理樣態;士紳的蘇州,見證了城市精英活躍的身影和他們全
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鞏固住、拓展好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特別是西部地區、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成果,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和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因此,本書基于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這一背景,以西部地區及典型民族地區寧夏為例,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全書共分為緒論篇、成就篇、實踐篇、挑戰篇、思考篇五大部分。其中,緒論篇對本書的研究背景、意義、理論基礎以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共同富裕的內在關聯進行了概述
在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轉型。這種轉型由一個宏偉愿景來指導: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本書的各章,從不同的角度將這一宏偉愿景分解為不同的經濟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解讀: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體系;加強制度建設和發揚企業家精神;建設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創新經濟;通過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轉型,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強調共同富裕,實現更加公平的發展;通過鞏固中國全球價值鏈和全球供應
本書選取受封建傳統影響最為深重的北方地區為核心的城鄉關系研究,從農業的恢復:清代城鄉格局賴以建立的經濟基礎圈起來的城:中心城市的發展與清代城市化蓬勃的市鎮:城鄉的中介和過渡地帶傳統的士紳: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紐帶祭祀和廟會:城鄉共舉的民俗盛宴流動的人口:留著一個根在鄉村里歷史的轉折:新環境下城鄉關系的劇變等七個方面多角度和層面透視封建社會晚期我國城鄉之間錯綜復雜而又異常緊密的關系。在探討清代北方地區城鄉關系的存在基礎、地域發展及時空變化的過程中,筆者在不拘泥前人的理解和界定的基礎上試圖立足于當
本書能夠系統地了解社交媒體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理論框架,掌握社交媒體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的基礎方法。本書在探討理論和方法的同時,還介紹了這些理論和方法在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實踐應用,具體且翔實地闡述了社交媒體數據在不同層次決策支持中的重要價值,也為其他領域的實際應用提供了參考。
在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社會發展新動力的當下,大學高層次人才因擁有較強的學術生產力和科技創新能力而成為全球競逐的焦點。基于此,本書以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轉移為鑒,探討國家、市場、組織要素對人才流動的重要作用;于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的變遷歷程中總結經驗,歸納人才流動的制度性變遷動力;從聲望、績效等市場因素的影響中,提煉人才流動的市場性變遷動力;并最終為謀求我國大學高層次人才流動的優化之路提出了針對性意見。本書的出版旨在為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破高層次人才流動中的體制
本書著眼于中國刑事司法實踐,以審級制度的功能為邏輯起點,從組織構造制度運行的角度,提出在我國刑事審級制度所置身的審判職權配置、刑事訴訟結構等深層次困境未能徹底改善的前提下,刑事審級制度改革的可能限度只能是優化,而非重構,其完善路徑是遵循審級制度構建的基本原理,在調整四級法院職能分工,完善刑事審級基本構造的基礎上,堅持并優化兩審終審制度。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共分為五篇,第一篇是經典篇,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等的經濟思想進行了總結和提煉;第二篇是中國篇,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創新的角度,闡述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史、新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史,以及中國學者關于中國當代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研究;第三篇是蘇聯俄羅斯篇,主要闡述十月革命前后俄國、蘇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經濟思想,以及當代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第四篇是歐美篇,主要闡述歐美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
本書圍繞黨和國家關于建設農業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就建設農業強國的科學概念內涵、基本特征、實施路徑及各地建設農業強省、農業強市、農業強縣的實踐經驗展開討論同時,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視角,結合各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從過程性和內容性兩個方面來把握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理論內涵,并就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的理論內涵與實現路徑進行了探討。研究認為,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以深化改革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矛盾、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有效手段,同樣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和實現中國式農業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