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合眾國雖然歷史不長,但卻從一個殖民地附屬國發展成為世界上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經歷了獨立戰爭、內戰、工業化、進步主義運動、兩次世界大戰等重大事件。本書從社會歷史學的角度,講述了美利堅文明的歷史起源,其在新大陸上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伴隨其政治、經濟發展的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成長歷程,提供了研究美國歷史的基本問題和基本線索。全書提綱挈領,引人入勝,是一本優秀的入門讀物。
“海上談藝錄”叢書的一種。傳主吳宗錫是新中國評彈的建設者和開拓者。全書分為“藝術評傳”和“藝術訪談”兩大部分。“藝術評傳”主要講述了“半路出家”的傳主求學和從藝經歷,以及如何成為一名戲曲干部,領導新中國評彈的“整舊”和“創新”,并取得輝煌的成果。“藝術訪談”以作者和傳主這對老友對話的形式,對傳主鮐背人生進行了回顧和總結。
《拿破侖傳》是法蘭西皇帝拿破侖的傳記,描述了拿破侖叱咤風云的一生中經歷過的各次重大戰役及其輝煌的軍事成就,通過翔實的史料,真實記敘了拿破侖的偉大魅力和歷史功過。傳記大家路德維希以其生花之筆,將這個時代的神韻、將拿破侖的人格魅力和文治武功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拿破侖傳》自出版后長銷不衰,被譽為影響歷史進程的書。總而言之,《拿破侖傳》是一部探究偉人心路歷程的命運史詩。
《清代政區地理三探》是關于清代政區地理研究的論文合集。本書是新修《清史·地理志》、《清史地圖集》項目組成員的階段性成果匯總,亦是清史地理研究學術前沿的成果匯總。書中共收錄已公開發表的論文四十篇,內容涉及清代歷史地圖編繪研究、清代古地圖與地理志書研究、清代政區沿革研究、清代邊疆地理研究四個方面。本書是關于清代政區地理研究的權威之作,其內容可與《清史地圖集》相得益彰,其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公元6世紀中葉,南朝梁武帝蕭衍統治末期,門閥士族腐化墮落,各種社會矛盾已空前激化。被梁武帝收留的東魏降將侯景起兵叛亂,撕開了梁王朝太平盛世的遮羞布。本書以侯景之亂為切入點,在細節再現這一歷史事件的同時,揭示了其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原因: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勾心斗角、腐朽無能。侯景之亂是南朝乃至六朝盛極而衰的導火索,也敲響了六朝士族門閥制度的喪鐘,進一步加劇了南北朝南弱北強的局勢,為隋朝統一中國創造了條件。書中附帶講述了著名史學家、《后漢書》作者范曄令人唏噓的謀反案,以及梁末徐陵出使北朝的
《逸周書》十卷,初集于春秋末晉平公卒后之周景王世,材料或系孔子刪《書》之余。西漢景、武之時,有人為之作解。今本有注之篇,即其痕跡。晉五經博士孔晁注。晉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發盜魏襄王冢,得竹書數十車,中有《周書》殘本,秘書監荀勖校定。東晉著作郎李充校書,將傳世孔晁注本與汲冢本歸并為一,厘為十卷,系于“汲冢書”下,不言孔注。《隋書·經籍志》著錄《周書》十卷,注曰“汲冢書”,即從李充而來。今傳本十卷,存五十九篇,其中四十二篇有孔晁注。此書所載多確實可信,反映了周人道德、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法
這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游記,而是一部難得的法國學人看中國游中國的著作。作者亨利·考狄(Henri Cordier) 是20世紀法國漢學大師,世界漢學權威刊物《通報》的創始人和首任主編,他在這部著作中,以豐富翔實的資料敘述了中國的繪畫、園林、雕刻、建筑等流傳歐洲,而對法國的文化產生深刻影響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獨到的中國文化西游記。書中配有幾十幅珍稀插圖,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此外,本書還收錄了作者亨利·考狄的《法國大革命和帝國時期的漢學研究》作為對這一時期法國漢學研究情況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具有崇高榮譽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文學獎項。本書匯集《文藝報》對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的系列報道,涵蓋獲獎感言、作家訪談、編輯手記、作品評論等,全程記錄這一文學盛典的圖書。書中內容全面立體地展現了楊志軍、喬葉、劉亮程、孫甘露、東西五位獲獎作家的創作心得、成長歷程、個人風采。由作家、媒體記者、圖書編輯、評論家帶領讀者快速讀懂名家名作,對話中綻放思想火花,閱讀中感受作家魅力,以期幫助讀者提升對新時代文學高地的把握和鑒賞能力。
讀張愛玲,猶如讀一段風花雪月的民國歲月,在錦瑟流年中細品芳華。本書從張愛玲灰色的童年,到青年時期與胡蘭成的相戀,再到中年時期漂洋過海隱居國外,進行了抽絲般的剝離,每一個片段都如此的細膩,就像回到民國,回到老上海的弄堂,與記憶中的愛玲一起走進民國時代。 張愛玲的創作自成一派,猶如她與眾不同的人生。她的故事,不論是愛情、婚姻、家庭,還是處境與遭遇,都能引領你內觀自己的世界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