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為成都地方文化研究圖書,是在《認識金馬河》《成都擦耳巖》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二篇分別圍繞天府之國母親河和古代成都水道及水運碼頭進行研究,第三、四篇分別介紹了古代成都水碼頭附近的歷史故事和一些文化名人。該書融合了《認識金馬河》《成都擦耳巖》兩本書中的部分重要內容,指出古岷江在都江堰分水后形成的兩江為母女江,外江(金馬河)被層層分水,長期承擔排洪泄洪功能,堪稱天府母親河,書中還重點介紹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對追溯老成都歷史記憶、宣傳巴蜀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價值。
松煙鎮是黔北古鎮之一,歷史較為悠久,又是余慶縣重要的文化發源地。但是,鎮內許多珍貴的文物,獨特的文化等無志書、史料記載。本書作者歷時兩年多時間,收集、挖掘、搶救松煙鎮的歷史文化遺產,編著《松煙古鎮拾遺》,共六個章節。第一章:松煙古鎮的變遷。第二章:松煙古鎮遺跡。第三章:松煙古鎮的文化。第四章:松煙古鎮遺事。第五章:松煙古鎮遺人。第六章:松煙古鎮遺物。本書是進行愛國主義及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輔導讀物,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本書是“四川大學革命英烈叢書”之一。全書通過廣泛研讀史料、走訪調查,對張培爵、龍鳴劍、胡良輔、董修武等辛亥革命時期四川大學英烈校友的英雄事跡、理想信念進行搜集、整理、闡釋,展現了四川大學校友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貢獻,彰顯了川大學子的革命精神與胸懷天下的氣度。 本書主要內容為上述革命英烈傳記,旨在充分發掘和用好校史文化及紅色資源,弘揚川大的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緬懷和宣傳川大學子在民族偉大復興歷程中的突出貢獻,講好川大故事、弘揚紅色文化,以實際行動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主要圍繞四川農業大學多年來科研情況,講述多項科研大獎背后的故事,記錄一代代川農人秉持家國情懷,傳承發揚“川農大精神”,為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不懈努力的故事。重在講述鉆研的過程、奮斗的艱辛、克服的困難,以對群像的勾勒,生動展現川農人堅持創新的科學家精神和心懷國之大者的奉獻精神。 內容包括六大部分:一、碩果累累(科技工作整體情況);二、端穩主糧飯碗;三、技術保障糧食安全;四、畜牧助力端住健康飯碗;五、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六、為健康保駕護航。
本書是四川師范大學“近代中國邊疆研究”書系之一種,匯集近代邊疆史研究重鎮四川師范大學重點學者的新研究成果。本書緊扣學術前沿熱點,把握中外中國邊疆史研究動態。既從政治上探討歷代政府對邊疆民族地區不同政策,也對邊疆地區經濟社會文化往來予以史實考證;還對歷代邊疆學人與學術有生動的歷史考察。從史實和學理上,系統、立體地呈現了歷代中國所經歷的邊疆巨變,政、學兩界關于發展邊疆和改良邊政的各種努力,晚近以來中外學界的中國邊疆研究情況。其中所收錄的文章,絕大多數都已在相關期刊公開發表,具有相當的專業性
本書為記敘文集,收錄了100名成績優異 、綜合表現突出的四川省2022學年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本專科)的學習生活故事,以他們自己的視角,全面展現我省優秀大學生的青春奮斗風采,進一步宣傳國家獎助政策體系,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全省廣大大學生積極向上、勇于創新、勇于攀登。希望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以獲獎學生為榜樣,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力爭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是一本人物傳記,作者用文字、照片和信息圖的方式展現了網球名將納達爾的魅力。這本傳記由資深網球記者多米尼克·布利斯撰寫,他在球場內外都密切關注納達爾的職業生涯。這本傳記圍繞他漫長職業生涯中的10場關鍵比賽展開,記錄了納達爾從一個非常害羞的小男孩成長為一名網球名將的歷程。 納達爾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網球名將,也是當下拿下大滿貫最多的球員,他熱愛中國,在中國也具有一大批粉絲,該書的出版有利于讀者更好地了解納達爾,學習他不服輸的體育精神。
本書為欒貴明先生的紀念文集。欒貴明先生曾為錢鍾書助手,也是“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發起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欒貴明先生去世之后他的親朋、友人、同事、故交等紛紛撰寫紀念文章,緬懷這位學界長者,如任夢、欒千、王航生、任剛、欒遜、汪鐵華、王人殷等。書中收錄的這五十余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切地回顧了欒貴明先生的一生經歷,對其生平事跡和貢獻,做出了懇切而忠實的評價。